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分析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00例颌面部血管瘤患者按照随机分配表的方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组给予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地塞米松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后,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效果,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建议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应用皮肤切削术治疗胸背部巨痣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巨痣较为有效的方式。方法:于巨痣部位以切削方式削除黑色素痣病变组织,继发创面以愈邦(纳米银抗菌医用敷料)覆盖,术后逐层揭去外层敷料,直至创面愈合,愈后综合抗瘢痕治疗。结果:胸背部巨痣可一次性手术完成,创面均Ⅰ期愈合,愈后无明显瘢痕增生或挛缩,皮肤色泽及弹性可。结论:应用皮肤切削术治疗胸背部巨痣手术次数少,无需植皮。  相似文献   
3.
巨痣是一种病变面积巨大的先天性疾病,不仅严重影响美观,而且有转变为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甚至发生在儿童时期[1],因此巨痣的治疗是必要的。头面部巨痣位置暴露,常累及重要器官,创面处理较为复杂,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第十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10,PTEN)和磷酯酰肌醇3一激酶(PI3K)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LK,PTEN,PI3K在40例病理性瘢痕,20例非病理性瘢痕及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病理性瘢痕组织中,ILK,PI3K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50%,70.00%,均高于非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P〈0。0167);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5.00%,低于其他两组(P〈0.0167)。PTEN的表达与ILK,PI3K的表达强度成负相关(P〈0.05,r〈0),ILK与PI3K表达成正相关(P〈0.05,r=O.63)。结论:ILK,PI3K及PTEN可能依赖PTEN/PI3K/ILK/PKB信号传导通路共同参与病理性瘢痕的形成,且ILK,PI3K可能起协同作用,与PTEN互相拮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体表皮干细胞移植治疗先天性巨痣的临床效果。方法取自体血分离表皮细胞并培养表皮细胞膜片,切除巨痣后植于创面,抗生素预防感染。结果所有移植膜片全部成活,术后外观好、瘢痕少,术后远期效果显著。结论自体表皮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先天性巨痣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面积瘢痕性秃发不仅使患者产生痛痒等不适,而且影响美观而增加其心理上的压力和创伤.大面积瘢痕性秃发患者由于皮源缺乏,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皮肤组织扩张术的进一步应用,显示出良好修复效果和广阔应用前景,尤其是应用于头皮瘢痕性秃发的整形修复,已成为治疗瘢痕性秃发的有效方式之一.本科2005年7月至2010年6月对9例大面积瘢痕性秃发患者应用多个扩张器连续扩张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背景:组织块培养睾丸生殖细胞对污染不容易控制,胰蛋白酶消化接种培养睾丸生殖细胞可能损伤细胞.目的:建立一种切实可行的小鼠睾丸间质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分离采用胶原酶消化法,纯化采用Percoll 等密度梯度离心法,活率鉴定采用锥虫蓝拒染法,纯度鉴定采用3.-羟基固醇脱氢酶染色方法.结果与结论: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纯度达可达90%以上;体外培养的细胞形态完整、增殖速度快、贴壁生长状态良好.说明实验成功建立了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体外原代培养模型.  相似文献   
8.
背景: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是新近明确的对单核/巨噬细胞有趋化和激活双重作用的趋化因子,骨形成蛋白7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纤维化负性调节因子逐渐成为抗组织纤维化治疗的研究热点,但两者对病理性瘢痕形成中组织纤维化作用的研究至今鲜有报道。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骨形成蛋白7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水平。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骨形成蛋白7在25例瘢痕疙瘩、30例增生性瘢痕、24例非病理瘢痕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所有标本均来自2008-07/2010-0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住院患者,且均无皮肤疾病、结缔组织病、传染病、恶性肿瘤和其他重要脏器疾病,术前无射线治疗、激光治疗及免疫治疗史,其中所取瘢痕组织来自于临床诊断明确的瘢痕患者。 结果与结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非病理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P < 0.05),骨形成蛋白7阳性表达率均降低(P < 0.05),两者阳性表达率在病理性瘢痕(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呈明显负相关(r = -0.639,P < 0.01)。结果显示,在病理性瘢痕的形成过程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上调,而骨形成蛋白7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皮肤磨削术联合应用表皮细胞膜片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疗效,探讨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有效治疗方式。方法:在术前2~3周,切取稳定期白癜风患者耳沟后0.5cm2皮肤,进行表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制成表皮细胞膜片,色素脱失部位行皮肤磨削术达创面呈点状渗血,覆盖表皮细胞膜片,愈邦及无菌敷料包扎固定,直至外层敷料逐渐脱落,创面愈合。结果:所有患者创面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后期色泽明显改善,接近周围正常皮肤,未出现瘢痕增生或挛缩。结论:皮肤磨削术联合应用表皮细胞膜片治疗部分稳定期白癜风创面愈合快,后期色泽等整体改善明显,瘢痕增生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背景:组织块培养睾丸生殖细胞对污染不容易控制,胰蛋白酶消化接种培养睾丸生殖细胞可能损伤细胞。 目的:建立一种切实可行的小鼠睾丸间质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方法。 方法: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分离采用胶原酶消化法,纯化采用Percoll等密度梯度离心法,活率鉴定采用锥虫蓝拒染法,纯度鉴定采用3β-羟基固醇脱氢酶染色方法。 结果与结论: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纯度达可达90%以上;体外培养的细胞形态完整、增殖速度快、贴壁生长状态良好。说明实验成功建立了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体外原代培养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