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胫腓联合分离在踝关节损伤中较多见 ,但对于小儿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诊断及治疗较困难。我们自 1 998年 1月~ 2 0 0 1年 6月 ,共收治 8例患儿 ,通过X线片、CT检查及手术治疗 ,随访0 .7~ 1 .5年 ,效果满意 ,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共 8例 ,其中男 5例 ,女 3例。年龄 2 .3~ 8.6岁 ,平均 4 .2岁。受伤时间1d~ 6个月 ,平均 1 .2个月。新鲜损伤 3例 ,陈旧损伤 5例。 8例患儿均拍X线片 ,其中 2例可疑为阳性 ,6例二次X线片并双侧对比 ,8例行CT检查均为阳性。二、方法8例均采用全麻。取外踝前内方弧形切口约 8~ 1 2cm长 ,打…  相似文献   
2.
对我院2000—02/2008—02收治的濒临截肢的四肢严重创伤31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14例,女17例,年龄14~62岁。致伤原因:机械绞轧伤11例,冲床冲压伤7例,交通事故伤10例,锐器刺伤1例,刀砍伤1例,电击伤1例。其中上肢严重挤压绞轧伤、剥脱伤、多发骨折并血管神经伤,近于毁形,远端无血运6例;下肢挤压剥脱伤、多发骨折并血管神经伤5例;足踝部严重挤压伤、毁形、组织缺损、多发骨折并血管神经伤4例,  相似文献   
3.
双侧带足背皮瓣与第一趾蹼的足趾移植再造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82~1983年应用前臂桡动脉逆行皮瓣修复手部创面8例,均获较好疗效。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1例;年龄4~50岁;外伤6例,烧伤2例;早晚期各4例。手术再造拇指3例,修复手背部3例,修复手掌部1例,修复虎口1例,其中4例同时进行神经修复(1例为双侧),皮瓣为6×4~15×8厘米,全部成活,外观满意。  相似文献   
5.
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正创伤后胸腰段后凸畸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现代建筑业及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胸腰椎骨折发生率也随之上升.由于早期处理不当,往往导致胸腰段创伤性后凸畸形.胸腰椎骨折后引起后凸畸形不仅破坏脊柱矢状面的平衡,进一步发展能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骨折性肘关节脱位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40例骨折性肘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肘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95.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1年后的Morrey肘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90.0%,对照组为90.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继发陈旧性骨折、肘外翻畸形、迟发性尺神经炎、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法复位治疗骨折性肘关节脱位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恢复肘关节解剖结构,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背景:近年来切开复何内固定成为骨盆骨折和髋臼骨折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但是在内固定过程中有时会发生螺钉穿入关节内、损伤盆腔内重要血管或神经等严重并发症.目的:测量髋臼前柱骨折拉力螺钉内固定技术中螺钉的最佳进钉点、角度和长度.设计、时间及地点:测量性实验,于2008-06/10在山尔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完成.材料:取成年男性半骨盆标本20个,制作髋臼前柱系列断面.方法:在单螺钉技术中,测量进钉点O与坐骨大切迹顶点Q之间的水平距离OP和垂直距离PQ的长度,测量螺钉长度.在双螺钉技术中,分别测量内侧螺钉的进钉点O1和外侧螺钉的进钉点O2与坐骨大切迹顶点Q之间的水平距离O1 P1、02P2和垂直距离P1Q、P2Q的长度,分别测量内侧螺钉和外侧螺钉的长度.测量螺钉矢状面的角度α冠状面的角度β,将测量数抛输入到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观察指标:髋臼前柱拉力螺钉技术中螺钉的进钉点、角度和长度.结果:单螺钉技术:OP和PQ的长度分别为(23.5±2.2)mm和(16.8±1.6)mm,螺钉长度为(84.9±4.7)mm.双螺钉技术:01P1和P1Q的长度分别为(26.3±2.3)mm和(13.6±1.4)mm,内侧螺钉的长度为(69.8±4.1)mm:02P2长度(20.7±2.1)mm,P2Q长度(20.1±1.8)mm,外侧螺钉的长度(61.2±3.7)mm.α角为(123.4±4.1).β角为(62.2±5.8)°.结论:单螺钉技术螺钉的进钉点位于坐骨大切迹顶点处垂直于后柱内侧缘向外17 mm,冉甲行于后柱内侧缘向上24 mm,长度约85 mm.双螺钉技术内侧螺钉的进钉点位于坐骨大切迹顶点处乖直于后柱内侧缘向外14 mm,再平行丁后柱内侧缘向上26 mm,螺钉长度70 mm.外侧螺钉的进钉点位于坐骨大切迹顶点处垂直于后柱内侧缘向外20 mm,再平行于后柱内侧缘向上21 mm,螺钉长度61 mm.拉力螺钉与后柱内侧缘平行线所成的角度为123°左右,与后柱内侧缘平行线的垂线所成的角度为62°左右.螺钉位置一定要通过多角度、多方位的透视证实.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发展 ,60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的比重逐年增加 ,老年人寿命逐渐延长 ,随之而来的老年病也越来越多。腰痛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如何正确地诊治是医学界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旨在对 60岁以上老年人的腰痛原因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1 对象与方法对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1月因腰痛初次来我院门诊就诊 ,60岁以上的 40 7例患者进行观察随访。其中男 15 8例 ,女2 49例 ,平均年龄 72 .64岁 ( 60~ 88岁 ) (见表 1)。  表 160岁以上腰痛患者性别年龄分…  相似文献   
9.
足跟部位外伤导致的跟骨合并皮肤软组织损伤在临床上较少见,足跟是维持足部正常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跟骨解剖结构复杂,周围皮肤软组织覆盖质量差,缺损后治疗相对困难且后遗症多,若形成骨髓炎,病情迁延难愈,给患者增加很多痛苦[1-2]。  相似文献   
10.
背景:近年来切开复位内固定成为骨盆骨折和髋臼骨折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但是在内固定过程中有时会发生螺钉穿入关节内、损伤盆腔内重要血管或神经等严重并发症。 目的:测量髋臼前柱骨折拉力螺钉内固定技术中螺钉的最佳进钉点、角度和长度。 设计、时间及地点:测量性实验,于2008-06/10在山东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完成。 材料:取成年男性半骨盆标本20个,制作髋臼前柱系列断面。 方法:在单螺钉技术中,测量进钉点O与坐骨大切迹顶点Q之间的水平距离OP和垂直距离PQ的长度,测量螺钉长度。在双螺钉技术中,分别测量内侧螺钉的进钉点O1和外侧螺钉的进钉点O2与坐骨大切迹顶点Q之间的水平距离O1P1、O2P2和垂直距离P1Q、P2Q的长度,分别测量内侧螺钉和外侧螺钉的长度。测量螺钉矢状面的角度α和冠状面的角度β,将测量数据输入到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髋臼前柱拉力螺钉技术中螺钉的进钉点、角度和长度。 结果:单螺钉技术:OP和PQ的长度分别为(23.5±2.2) mm和(16.8±1.6) mm,螺钉长度为(84.9±4.7) mm。双螺钉技术:O1P1和P1Q的长度分别为(26.3±2.3) mm和(13.6±1.4) mm,内侧螺钉的长度为(69.8±4.1) mm;O2P2长度(20.7±2.1) mm,P2Q长度(20.1±1.8) mm,外侧螺钉的长度(61.2±3.7) mm。α角为(123.4±4.1)°,β角为(62.2±5.8)°。 结论:单螺钉技术螺钉的进钉点位于坐骨大切迹顶点处垂直于后柱内侧缘向外17 mm,再平行于后柱内侧缘向上24 mm,长度约85 mm。双螺钉技术内侧螺钉的进钉点位于坐骨大切迹顶点处垂直于后柱内侧缘向外14 mm,再平行于后柱内侧缘向上26 mm,螺钉长度70 mm。外侧螺钉的进钉点位于坐骨大切迹顶点处垂直于后柱内侧缘向外20 mm,再平行于后柱内侧缘向上21 mm,螺钉长度61 mm。拉力螺钉与后柱内侧缘平行线所成的角度为123°左右,与后柱内侧缘平行线的垂线所成的角度为62°左右。螺钉位置一定要通过多角度、多方位的透视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