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对正常和心血管疾病状态下的大鼠进行连续超声心动图检测,获得客观准确的大鼠心脏超声参数的变化趋势。方法 建立缺血性心肌梗死和压力负荷增高诱导心肌肥厚的大鼠模型,分别在术前、术后1、2和4周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在相同时间点对正常大鼠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并记录超声参数数据。结果 正常大鼠各心脏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均有所升高,属正常生长状态。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变化以心室重构和功能障碍为主,心室内径和心室容积随时间变化显著增加,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肥厚大鼠心脏变化以形态改变为主,左室前、后壁厚度随着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收缩末期容积显著下降,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代偿性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超声心动图可获得正常和疾病状态下较为客观准确的大鼠心脏超声数据,为后续应用大鼠实验模型研究各种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左金丸对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DDP增殖和糖酵解的影响。方法:取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体外诱导顺铂(DDP)耐药细胞株SGC-7901/DDP。将耐药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左金丸低、中、高浓度(25、50、100μg/ml)组,各组予以相应干预。药物干预12 h、24 h、48 h后,CCK-8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药物干预24 h后,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葡萄糖摄取率及细胞上清中乳酸含量,同时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糖酵解途径关键分子C-myc、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葡萄糖转运蛋白1 (GLUT1)、乳酸脱氢酶A(LDHA)、己糖激酶Ⅱ(HKⅡ)的蛋白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左金丸各浓度组在各检测时间点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降低(P0.01),且呈时间、浓度依赖性,提示左金丸可显著抑制SGC-7901/DDP细胞增殖。(2)药物干预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左金丸各浓度组细胞的葡萄糖摄取率及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提示左金丸可显著抑制SGC-7901/DDP糖酵解。(3)不同浓度左金丸干预24 h后,SGC-7901/DDP细胞中C-myc、HIF-1α、GLUT1、LDHA、HKⅡ的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左金丸可显著抑制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DDP的增殖,且这一过程可能与抑制糖酵解相关。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肝癌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不易被早期诊断并且病情进程快,仍然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中国亦是肝癌的高发地区,发病人数较多且呈上升趋势,防治形势相当严峻。目前,西医对于肝癌复杂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思路尚不清晰,仍然存在许多短板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中医药在治疗肝癌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讲究整体观念,对于肝癌的治疗功效独特、副作用相对较小;不仅可以抑制肿瘤生长,还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提高其生存质量。因此,中医药方剂治疗肝癌的研究吸引了无数临床工作者和科研学者们的目光。但是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复杂,作用靶点多,发挥药效机制网络庞大,极大地限制了学者们对其的深入研究与临床用药开发。近年来,中药复方在抗肝癌的药效与作用机制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集中在复方对肝癌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阻滞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与自噬作用、抑制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调节免疫功能、增效减毒和逆转耐药性等方面。该文对中药复方抗肝癌上述药效与作用机制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检索,并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现就其抗肝癌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为今后中药复方抗肝癌的作用机制研究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科学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4.
蔡思  赵淑珍  蒋雅馨  陈建 《四川医学》2020,41(7):764-768
<正>自20世纪60年代,血液透析进入临床应用成熟期,经过近60年的发展,血液透析已成为终末期肾病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2018年欧洲血管通路临床实践指南[1]、2006年美国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血管通路临床实践指南[2]以及2014年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1版)[3]推荐第4期患者[GFR<30mL/  相似文献   
5.
6.
特殊的原癌基因pokemon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pokemon基因位于染色体19p13.3区域,是转录抑制因子POK(POZ and Kruppel)家族的一员,现已被确认为原癌基因,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它不仅参与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调控,还能阻制关键的抑癌基因可变阅读框基因(ARF),在人类多种肿瘤中过度表达,并且缺少pokemon的细胞对致瘤转化不敏感。它还能控制其他癌基因的活性,并对肿瘤细胞的一些重要特性产生影响,可能是其他癌基因引发癌症所必需的。pokemon还在脂肪形成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