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蔡小琴 《江西医药》2014,(7):620-621
目的:评价顺行式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疗效。方法按照患者实际手术方式将我院妇科收治的96例需行全子宫切除的患者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实验组患者给予顺行式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病率、并发症及性生活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子宫切除重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实验组患者术后病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性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行式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病率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情况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透析龄3个月)患者临床资料、血流量、超滤量、血管通路使用情况,分析首次血液透析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不同类型血管通路的分布情况,并按性别、年龄、透析龄对各种血管通路的选择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所纳入的290例患者中,男性165例,女性125例,年龄(54.6±14.5)岁;2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比例分别为自体动静脉内瘘(AVF)88.28%,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10.34%,移植物内瘘(AVG)1.38%;首次使用各种血管通路的比例为AVF 15.17%,TCC(CGN)1.38%,临时透析导管83.45%;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和高血压肾病的患者比较,AVF使用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661),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AVF使用比例较2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使用AVF透析患者中,有AVF失功重建史占比32.68%,有临时导管置入史占比达82.28%。290例维特性血液透析患者年龄≤44岁、45~59岁、60~74岁和≥75岁的患者中AVF的使用率分别为88.89%、90.20%、90.11%、88.00%,各年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0.057,P=0.982);在透析龄1年、1~5年、5~10年、10年的患者中AVF使用率分别为72.73%、86.51%、96.20%、98.08%,组间比较,透析龄1年、1~5年与5~10年或10年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透析龄为5~10年与10年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23)。结论血管通路选择与年龄、性别无关,与原发病、透析龄等密切相关。在本中心,动静脉内瘘作为主要血管通路,但透析导管使用比例较高以及有导管置入史比例高,对内瘘长期使用影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对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发生率的效果。方法血液净化中心根据自愿参加原则成立了一个6人的品管圈小组,确定了"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发生率"的活动主题。总结和分析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发生的原因及频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改进措施。对活动开展前后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估。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发生率为1.31%,相比较活动之前的3.53%有了明显的降低,并且达到了之前的预期目标。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不仅降低了患者透析过程中高血压的发生率,还使圈员在责任心、自信心、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沟通协调、专业知识等方面得到了加强和提高。  相似文献   
4.
常规的盆腔CT检查中除了口服对比剂以区别小肠管外,还需要直肠灌入对比剂。直肠灌入对比剂的目的是充盈直肠和乙状结肠,以鉴别肠壁是否增厚和区别肠内外肿块;而单纯口服对比剂在短期内很难充盈乙状结肠和直肠。本文探讨自今年2月以来本院使用2.5%甘露醇液代替稀释碘溶液灌肠在盆腔Cr检查的应用效果与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膜假性粘液瘤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选取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膜假性粘液瘤8例,全部病例术前均行腹部CT平扫和增强检查;回顾分析其CT影像表现。结果 (1)典型CT表现:8例均出现腹、盆腔脏器扇贝形压迹;7例表现为腹腔、盆腔脏器周边的分房粘液团块,可多发或单发;单发/多发者其内密度均匀,CT值略高于水,增强后边缘性强化;囊壁厚度一致或不均。(2)不典型CT表现:3例可显示原发病灶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5例合并有网膜、肠系膜浸润性改变。7例合并有腹水;2例合并钙化。对于不典型CT表现,在CT征象上与其它非粘液癌性腹膜炎相仿,也较难鉴别。结论 CT检查对腹膜假性粘液瘤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甲状腺病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全部病例行CT平扫加增强。其中25例做ECT检查。比较25例甲状腺病变CT扫描与ECT检查的影像学特点。结果CT与ECT比较:25例作了ECT检查。根据病理诊断,ECT定性诊断符合10例,不符合2例,只作结节性诊断而未作定性13例。而相应25例CT诊断,定性符合20例,其中定类型符合17例。结论CT对甲状腺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定位和定性方面比ECT优越;两者结合可以明显提高甲状腺疾病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的护理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7年11月~2008年11月145例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检查前均对每一患者进行心率控制,及屏气训练等护理措施准备;取得患者的信任。检查完后将原始数据据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和血管探针等处理。结果45例患者心率均控制在75次以下,共有133例患者图像质量能够满足影像学评价,所有患者均留置套管针,无一例渗漏,无一例过敏。结论检查前细致的护理对提高心脏冠状动脉扫描图像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肿瘤弥散张量成像(DTI)的特点及其在脑肿瘤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39例经病理证实的脑肿瘤患者(脑膜瘤10例,胶质瘤17例,转移瘤12例),采用PhilipsAchieva 1.5 T磁共振行常规MRI和DTI,在工作站上重建部分各向异性(FA)图、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和三维白质纤维束图,选择...  相似文献   
9.
1990年以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肛门尖锐湿疣3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34例,其中男14例,女20例;年龄8~42岁,平均30岁。病程1/2~3个月。本组中乳头样瘤19例,菜花样瘤15例。全部病人均否认有不洁性行为。二、治疗方法中药马齿苋、土茯苓、板兰根各60g水煎,每日1~2次,先薰后洗,每次20~30分钟。然后轻擦干燥,用消毒针头蘸5-FU注射液轻轻划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相对脑血容积(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和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在鉴别颅脑胶质瘤病理分级中的价值。方法对病理证实为颅脑胶质瘤的患者(Ⅱ级胶质瘤9例,Ⅲ级胶质瘤11例,Ⅳ级胶质瘤14例)行MR灌注加权成像及常规MRI检查。由灌注加权成像数据获取脑血容积(CBV)图、脑血流量(CBF)图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图,计算出rCBV、rCBF和rMTT值。结果Ⅱ级胶质瘤的rCBV、rCBF和rMTT值分别为2.68±1.37、2.52±1.29和1.02±0.30,Ⅲ级胶质瘤的rCBV、rCBF和rMTT值分别为4.99±2.34、4.77±1.97和1.07±0.15,Ⅳ级胶质瘤的rCBV、rCBF和rMTT值分别为6.69±1.88、6.97±1.73和1.08±0.22,各组间rCBV和rCB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M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灌注加权成像能有效地在术前评价颅脑胶质瘤的病理级别,rCBV值结合rCBF值可以更好地对颅脑胶质瘤进行病理分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