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体外反搏技术,分别观察9 条犬的肾动脉血流量及主、脾动脉压的变化。结果表明:体外反搏能较显著增加肾动脉血流量,与反搏前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01)。反搏中主动脉及脾动脉的舒张压明显升高,接近或超过其收缩压。结果提示,体外反搏可能改善肾脏及消化器官血流量,为其临床治疗作用提供了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VP在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过程中的细节处理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7例分成两组,观察组36例,先对患者进行体位过伸牵拉复位,然后在操作过程中精细量化处理。对照组31例,常规PVP治疗。通过对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率和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分析二者疗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率和骨水泥渗漏率(仅有2例骨水泥前缘微量渗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体位过伸牵拉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可以部分恢复椎体前缘高度(24 mm)和降低后凸畸形的发生率。重视操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可明显减少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3.
从1987年3月开始,我们采用腹主动脉增压法体外反搏(简称增压法 ECP)治疗消化性溃疡 (PU) 70例,并进行了2~4年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治疗组70例中,男55例,女15例。年龄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11只狗身上观察了体外反搏对颈总动脉血流量和脑血管的影响,并对20例脑动脉供血不足疾病的患者,进行了体外反搏疗效的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Tight Rope联合锚钉固定与单纯Tight Rope固定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4月—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骨科收治的45例重度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25~61(47.8±10.5)岁。按照Rockwood分型:Ⅳ型31例,Ⅴ型14例。根据患者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采用Tight Rope联合锚钉固定治疗25例为Tight Rope+锚钉组,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25~60(48.1±9.9)岁;采用单纯Tight Rope固定治疗20例为Tight Rope组,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7~61(47.4±10.8)岁。比较2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伤口感染、关节活动受限、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肢疼痛程度,应用Constant-Murley评分(CMS)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肩关节功能;同时拍摄肩关节正位及改良Alexander位X线片,评定锁骨的垂直稳定程度和水平稳定程度。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部位、受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相关并发症发生。2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ight Rope+锚钉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予相应处理后愈合良好。45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6个月。随访期间2组患者均无关节活动受限、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Tight Rope+锚钉组患肢疼痛VAS评分低于Tight Rope组,CMS评分、UCLA评分均高于Tight Rop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6、14.16、18.26,P值均<0.01)。术后3个月影像学评估锁骨的垂直稳定程度,Tight Rope+锚钉组优20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0%(25/25),Tight Rope组优10例、良8例、差2例,优良率为90.0%(18/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2,P=0.106);锁骨的水平稳定程度,Tight Rope+锚钉组优20例、良5例,优良率100.0%(25/25),Tight Rope组优5例、良10例、差5例,优良率75.0%(15/20),Tight Rope+锚钉组优良率高于Tight Ro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P=0.008)。结论 Tight Rope固定联合锚钉固定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效果可靠,可有效减少术后的疼痛,提高锁骨的水平稳定程度和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的体外反搏(ECP)基础上,采用推迟ECP 充气时间100ms,以增加腹主动脉的血容量和压力,即腹主动脉增压法ECP 新方法,用以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48例,用胃镜检查作观察指标,其溃疡愈合率为91.67%,平均愈合时间为31天。另设药物组(甲氰咪胍)、传统法ECP 组及自身对照组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本疗法在溃疡愈合率及平均愈合时间上明显优于药物组及传统法ECP 组(P<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近年来在骨性关节炎方面的相关应用研究及新进展做了综合概述。方法:通过对动物的体内外造模、诱导或抑制的方法,探寻软骨降解的过程,并模拟机械应力对人软骨细胞作用,观察压力对软骨降解的影响。结果:去乙酰酶抑制剂不仅可以作用于组蛋白,对非组蛋白如转录因子也有影响,可以延缓软骨细胞凋亡,还可调节疼痛反应。结论:从体外实验的分子和细胞以及体外动物实验可以看出,去乙酰酶抑制剂的确对于OA有一定治疗作用,是潜在的OA临床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作者用体外反搏器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疾病,是在治疗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疾病基础上的发展。本文在11只狗上观察了体外反搏对颈总动脉血流量和脑血管的影响,并对20例脑动脉供血不足疾病,进行了体外反搏疗效的初步观察。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体外反搏使狗的颈总动脉血流量增加75%以上,外局阻力减少,脑血管造影显示,颅内血管侧支、吻合支开放明显增加。临床观察结果,10/12例脑动脉硬化患者,头痛、眩晕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大脑记忆功能和反应速度得到提高,部分脑阻抗血流图有不同程度改善;5/8例帕金森氏症有较大改善。体外反搏为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疾病,提供一条新的治疗途径。体外反搏,是利用循环机械辅助装置在心舒张期压迫肢体,提高主动脉舒张压,从而增加冠状动脉灌流量。实验证明,它不仅能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心排出量,而且在心肌耗氧量略有下降情况下,增加心室功率和心脏指数,使心脏功能获得显著改善。国内在治疗心肌梗塞和冠心病中,也取得一定的疗效。由于颈总动脉是主动脉弓的主要分支,体外反搏能否增加颈总动脉血流量,改善脑循环?国内外尚未见类似报道。为了探索这些问题,作者观察体外反搏对狗颈总动脉血流量和脑血管的变化,并对脑动脉硬化症和帕金森氏症患者,进行了初步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阶段高等教育以及全球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远程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等如雨后春笋般日益普及.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课堂以及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教学模式等新型教学方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无创性颞动脉压力脉搏波在体外反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大卫  杨辰圆 《上海医学》1990,13(6):311-3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