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动脉栓塞治疗终末期肾病伴顽固性高血压或大量蛋白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经导管肾动脉栓塞术治疗3例慢性肾衰伴顽固性高血压或大量蛋白尿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Ⅲ期乳腺癌术前介入化疗栓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Ⅲ期乳腺癌术前动脉化疗栓塞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将导管插至肿瘤血管内,灌注顺铂(DDP)60—80mg、吡柔比星(THP)50~60mg、氟脲嘧啶脱氧核苷(FuDR)1000~1250mg药物和适量明胶海绵栓塞治疗16例Ⅲ期乳腺癌病人,2~8周后行根治手术,术后给予化疗和放疗或内分泌治疗:结果16例Ⅲ期乳腺癌采用介入化疗栓塞后,肿块和转移淋巴结均有明显缩小;根治术后随访2~5年,13例无癌生存期达5年以上,与同期未作介入治疗者相比,手术时间缩短和术中出血量减少[(88.7500±8.5674)ml,(102.5200±13.799)ml,t=3.5667,P〈0.05;(1.7563±0.1580)h,(2.0280±0.1568)h,t=5.3967,P〈0.05],创口种植、伤口感染、皮瓣坏死等手术并发症未见增加(P〉0.05)。结论Ⅲ期乳腺癌术前介入化疗栓塞疗效明显,增加手术切除机会,减少术中出血和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在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42例原发性肝癌病人介入治疗前行螺旋CT增强扫描,利用选择性容积重建后处理技术建立仿真肝癌模型,观察仿真肝癌模型对肿瘤供血动脉、动静脉瘘和门脉癌栓的显示,并以此进行插管治疗,记录插管时间.结果 42例病人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和DSA对肝癌供血动脉及其走行的显示有很好的一致性,其中肝动脉解剖变异5例,膈动脉参与血供3例,胃左动脉参与血供2例,肋间动脉参与血供2例,肾上腺下动脉参与供血2例;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和DSA对肝动静脉瘘、门静脉癌栓的显示无差别(P>0.05);TACE插管时间较常规缩短.结论 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可清晰显示肿瘤血管及其走行,用于指导肝癌TACE治疗,可明显缩短插管和手术时间,获得较完全的栓塞,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改良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107例梗阻性黄疸病人行PTCD术放置胆道引流管或支架:B超导向改良PTCD术40例,X线导向改良PTCD术26例,常规PTCD术41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变化,比较三种方法肝脏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和内引流或支架植入例数、引流有效时间。结果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均下降,B超导向改良PTCD术肝脏穿刺次数和穿刺时间短于X线导向改良PTCD术(t=6.2338,P〈0.05;t=32.7243,P〈0.05)和常规PTCD术(t+7.3598,P〈0.05;t=-34.4050,P〈0.05),内引流或支架植入,改良PTCD术优于常规PTCD术(X^2=61.4960,P〈0.05)。结论改良PTCD术可有效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简单、实用、安全、经济,能明显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在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42例原发性肝癌病人介入治疗前行螺旋CT增强扫描,利用选择性容积重建后处理技术建立仿真肝癌模型,观察仿真肝癌模型对肿瘤供血动脉、动静脉瘘和门脉癌栓的显示,并以此进行插管治疗,记录插管时间.结果 42例病人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和DSA对肝癌供血动脉及其走行的显示有很好的一致性,其中肝动脉解剖变异5例,膈动脉参与血供3例,胃左动脉参与血供2例,肋间动脉参与血供2例,肾上腺下动脉参与供血2例;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和DSA对肝动静脉瘘、门静脉癌栓的显示无差别(P>0.05);TACE插管时间较常规缩短.结论 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可清晰显示肿瘤血管及其走行,用于指导肝癌TACE治疗,可明显缩短插管和手术时间,获得较完全的栓塞,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在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42例原发性肝癌病人介入治疗前行螺旋CT增强扫描,利用选择性容积重建后处理技术建立仿真肝癌模型,观察仿真肝癌模型对肿瘤供血动脉、动静脉瘘和门脉癌栓的显示,并以此进行插管治疗,记录插管时间.结果 42例病人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和DSA对肝癌供血动脉及其走行的显示有很好的一致性,其中肝动脉解剖变异5例,膈动脉参与血供3例,胃左动脉参与血供2例,肋间动脉参与血供2例,肾上腺下动脉参与供血2例;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和DSA对肝动静脉瘘、门静脉癌栓的显示无差别(P>0.05);TACE插管时间较常规缩短.结论 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可清晰显示肿瘤血管及其走行,用于指导肝癌TACE治疗,可明显缩短插管和手术时间,获得较完全的栓塞,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SCT肝癌介入手术模型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的价值。方法:对32例肝恶性肿瘤患者,先后行肝动脉MSCTA和DSA检查,两者间隔时间不超过1周。利用CT的容积再现技术建立MSCT肝癌介入手术模型,以肝动脉DSA图像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了肝动脉解剖类型、腹腔干或肠系膜上动脉的起源、肝恶性肿瘤的供血动脉。结果:MSCT肝癌介入手术模型与DSA在显示肝动脉的解剖类型、腹腔干或肠系膜上动脉的起源、肝恶性肿瘤的供血动脉有较好的一致性,可清晰地显示肝动脉的解剖类型、腹腔干或肠系膜上动脉的起源、肝癌的供血动脉。结论:MSCT肝癌介入手术模型能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提供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5月原发性肝癌患者511例,对其发生医院感染基本资料和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11例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136例,感染率为26.61%;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白蛋白水平≤30g/L、白细胞计数<1.0×109/L、住院时间>42d、皮肤或者黏膜有溃疡、侵入性操作、广谱抗菌药物应用>20d、合并糖尿病为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多样,在临床工作中应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肝动脉成像质量有无差异.方法 对32例肝恶性肿瘤患者,先后行肝动脉MSCTA和DSA检查,两者间隔时间不超过1周,对比分析MSCTA与DSA对肝动脉的解剖类型、肝动脉各级分支显示能力.结果 与DSA相比,MSCTA对肝动脉解剖类型诊断符合率达96.9%例(31/32),正常型肝动脉为71.9%(23/32),变异型肝动脉28.1% (9/32);MSCTA与DSA在肝固有动脉、一级肝动脉的显示能力上无明显差别,在二级、三级肝动脉的显示能力上有统计学差异,DSA优于MSCTA(Wilcoxon法,P<0.0125),在四级以下肝动脉的显示上,MSCTA的显示率为0,远远不如DSA.结论 尽管MSCTA和DSA在显示二级以下肝动脉分支上存在差异,但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在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42例原发性肝癌病人介入治疗前行螺旋CT增强扫描,利用选择性容积重建后处理技术建立仿真肝癌模型,观察仿真肝癌模型对肿瘤供血动脉、动静脉瘘和门脉癌栓的显示,并以此进行插管治疗,记录插管时间.结果 42例病人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和DSA对肝癌供血动脉及其走行的显示有很好的一致性,其中肝动脉解剖变异5例,膈动脉参与血供3例,胃左动脉参与血供2例,肋间动脉参与血供2例,肾上腺下动脉参与供血2例;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和DSA对肝动静脉瘘、门静脉癌栓的显示无差别(P>0.05);TACE插管时间较常规缩短.结论 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可清晰显示肿瘤血管及其走行,用于指导肝癌TACE治疗,可明显缩短插管和手术时间,获得较完全的栓塞,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