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最常用的一种微创手术,尽管其安全有效,但其并发症骨水泥渗漏也相对常见,尤其骨水泥渗漏引起的肺栓塞是其术后一种严重的、潜在致命风险的并发症[1~3],逐渐引起临床关注,但长期随访报道较少。我们治疗1例T12、L3、L4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发生无症状的骨水泥肺栓塞,经过7年随访,报道如下。患者女,60岁,因"跌倒导致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1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联合同机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SPECT-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 1年10月~2012年4月因OVCF就诊而又同时接受了胸腰椎MRI、SPECT及SPECT-CT检查的20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女12例,男8例,年龄60~80岁,平均73.5岁,平均病程21d.根据MRI表现确定最终诊断,MRI上出现骨髓水肿像的椎体定义为新鲜骨折椎体,椎体形态有压缩改变但MRI信号无异常者定义为陈旧骨折.由2位核医学医师分别评估SPECT及SPECT-CT检查,记录出现核素浓集的椎体,并给出疾病诊断意见.采用Kappa检验对比MRI与SPECT-CT判断新鲜骨折及陈旧骨折的一致性以及定性诊断能力.参考MRI发现,采用卡方检验分析SPECT与SPECT-CT定位病椎能力的异同.结果:根据MRI或SPECT-CT,20例患者均确诊为新鲜OVCF,其中MRI发现32个椎体存在新鲜OVCF,SPECT-CT发现34个椎体存在新鲜OVCF;根据SPECT诊断新鲜OVCF 12例,疑似新鲜OVCF但难以与肿瘤、感染相鉴别8例,共发现34个椎体存在核素浓集.MRI发现新鲜OVCF 32个椎体、陈旧OVCF 10个椎体,SPECT-CT发现新鲜OVCF 34个椎体、陈旧OVCF 8个椎体,两者之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0577,P<0.05).在对病椎定位的准确性上,以MRI定位的病椎节段为参考,SPECT与MRI定位相同24个椎体,SPECT-CT与MRI定位相同30个椎体,SPECT-CT定位准确性优于SPECT(P<0.05).SPECT-CT检查还发现了MRI未能显示的骨骼病损,其中骶尾椎骨折1例,肋骨骨折2例,骶髂关节炎1例,胸锁关节良性病变1例.结论:SPECT-CT在OVCF的定位、定性诊断上与MRI的价值相似,其准确定位病椎的性能优于传统SPECT检查;SPECT-CT还可以发现一些MRI未能显示的合并骨骼病损.SPECT-CT是患者不能接受MRI时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3.
对医药工业厂房洁净室周期性确认所进行的测试项目、测试方法和测试周期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探讨。洁净室周期性确认的测试项目繁多并且彼此相互关联,分别有其重要意义;所采用的测试方法要求精确并有科学性;测试周期必须按照工艺、GMP和相关规范的要求合理进行安排。同时,在进行洁净室确认时,仍然需要一个清洁的测试环境,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同机CT扫描(single photon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ombined with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融合显像技术将SPECT显像反映器官的生理代谢功能特点和CT图像显示清晰的解剖结构特点进行有机结合,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丰富的功能代谢信息和解剖信息,提高了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近年来,SPECT/CT融合骨显像已在诊断转移性骨肿瘤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鉴别诊断骨良恶性病变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价值。随着SPECT骨显像的适应证不断扩展及新型放射性药物的开发,SPECT/CT融合显像逐步应用于诊断骨折、骨坏死、退行性骨关节炎、骨骼炎症及感染、腰背痛等良性骨骼疾病,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对SPECT/CT融合显像在良性骨骼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伴椎管侵占的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骨折塌陷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27例经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的伴椎管侵占的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骨折塌陷的患者,全部患者均运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对比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角及胸腰段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依据Frankel分级评定),记录内固定失败、相邻椎体骨折及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7个月,椎体后壁骨折块椎管侵占率为27.41%~63.85%,平均为(43.24±10.61)%。术后VAS、ODI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角、胸腰段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与胸腰段Cobb角术后矫正率分别为(63.31±23.47)%和(61.91±17.54)%,末次随访时Cobb角与胸腰段Cobb角矫正丢失率分别为(15.38±39.92)%和(21.79±32.20)%,但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D级6例,E级19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病例未发生切口感染,无螺钉松动、断钉或断棒等情况;术后有8例患者发生无症状性骨水泥渗漏;有5例患者再次发生椎体压缩骨折,其中2例发生于相邻节段椎体,3例发生在非相邻节段。【结论】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伴有椎管侵占的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骨折塌陷,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脊柱生理功能、重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隐性失血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200例,其中FD、PTED组患者各为100例,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预计失血量)及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依据Gross循环血量线性方程计算患者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对两组患者术后隐性失血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ED组手术时间长于FD组[(82.80±20.153)min vs.(70.50±21.009)min](P < 0.05),两组术后血红蛋白[PTED组(126.29±15.685)g/L,FD组(134.22±16.046)g/L]较术前[PTED组(140.20±16.004)g/L,FD组(140.23±16.422)g/L]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FD组患者术中失血量(127.87±67.120)ml、总失血量(188.25±113.343)ml、总血红蛋白丢失量(13.94±8.492)g/L均多于PTED组[术中失血量(5.38±0.700)ml、总失血量(83.18±45.963)ml、总血红蛋白丢失量(5.98±3.725)g/L](P < 0.05),但两组术后隐性失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虽然PTED较FD更为微创,但不能显著减少术后隐性失血的发生;术中仔细操作、彻底止血可有效减少术后隐性失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骨质疏松患者以及无骨质疏松患者3者间椎体骨质的差别。方法对30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组、骨质疏松患者组及无骨质疏松患者组,每组10例。在术中分别取出3组患者少许椎体样本,椎体样本大小相等,不影响手术疗效的同时亦不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患者均表示知情同意。随后分别对取出的椎体标本进行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术(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检测,以了解及对比3组患者之间椎体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矿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和骨小梁情况。结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组对比骨质疏松患者组、无骨质疏松患者组其椎体皮质骨BMD、松质骨BMD、骨小梁BMD和总体BMD以及皮质骨BMC、松质骨BMC和总BMC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骨小梁BMD、皮质骨BMC、松质骨BMC和总BMC下降显著(P0.01);骨质疏松患者组对比无骨质疏松患者组其椎体皮质骨BMD、松质骨BMD、骨小梁BMD和总体BMD以及皮质骨BMC、松质骨BMC和总BMC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骨小梁BMD下降显著(P0.01)。结论较低的椎体BMD和BMC是椎体压缩骨折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骨质疏松患者和暂无骨质疏松人群需要预防BMD、BMC的下降,防止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行经皮椎体强化术的3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病程,身高,体重,手术节段,骨密度,骨水泥量,手术时间,椎体高度丢失率,椎体高度恢复率,骨水泥渗漏,凝血功能,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和内科合并症等。根据Gross公式计算总失血量,采用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因素对隐性失血的影响。结果:手术方式、手术节段、病程、骨水泥渗漏、术前Hb、椎基底静脉型渗漏和椎体节段静脉型渗漏与隐性失血显著相关(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双节段及多节段手术、病程≥ 6周、骨水泥椎基底静脉型渗漏和椎体节段静脉型渗漏,以及术前Hb越低的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越多。  相似文献   
9.
KatG基因点突变与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酶编码基因 (KatG)基因点突变和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 (INH)耐药性之间的关系 ,筛选相关位点用于筛查临床INH耐药株基因型。方法 采用三步法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临床耐异烟肼菌株中发现的 6个位点进行定点诱变 ,用含诱变基因的 pET2 4b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 1菌株 ,在异丙基硫代 β D半乳糖苷 (IPTG)诱导下表达 ,使用镍亲和柱和Q 琼脂糖快速流动凝胶纯化各KatG诱变蛋白并测定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 完成KatG基因 6个位点的诱变及相应诱变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发现 ,3个诱变蛋白[KatG(W32 1G)、KatG(R4 18Q)和KatG(A4 5 6S) ]基本失活 ,其余 3个诱变蛋白的活性亦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所引入的 6个突变均可造成KatG蛋白过氧化氢 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 ,与结核分枝杆菌INH耐药有关 ,可用于筛查临床INH耐药株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
Neurocysticercosis (NCC) is a parasitic disease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found world-wide.1 NCC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parasitic infection of CNS in China. Patients with NCC are treated successfully with chemotherapy. However, isolated cystic lesions sited in the cerebellum are usually treated by direct surgical excision as a primary therapeutic modality.2 We present here a case of isolated cerebellar vermis cysticercosis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albendazo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