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药学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法比较聚醚醚酮/羟基磷灰石/碳纤维复合材料(75PEEK/10HA/15CF)与钛合金的生物力学。方法建立C4~C6有限元模型,于C5~C6间植入75PEEK/10HA/15CF或钛合金人工椎间盘和椎间融合器,计算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时临近椎体、椎间盘的wonMises应力变化和C5~C6节段的活动度及植入物上的应力分布。结果在正常情况下,钛合金人工椎间盘置换模型在前屈时C5椎体、C4~5椎间盘平均won Mises应力改变率分别为75PEEK/10HA/15CF人工椎间盘模型的1.50倍和1.67倍;在侧弯时C6椎体的平均won Mises应力改变率为75PEEK/10HA/15CF人工椎间盘置换模型的1.33倍。融合器模型,在前屈时C5椎体、C4~5椎间盘应力改变率前者为后者的1.48倍和1.87倍;在侧弯时C6椎体应力改变率,前者为后者的1.67倍。钛合金植入物的最大应力为75PEEK/10HA/15CF的4.5倍,并出现应力集中。结论与钛合金相比,75PEEK/10HA/15CF能更好地将负荷传递,增加融合率,能有效地减少临近椎体的应力,减少植入物沉降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膜诱导技术治疗成人长骨慢性骨髓炎清创后大段骨缺损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共收治成人长骨慢性骨髓炎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26~49岁,平均35.2岁;16例初始损伤为开放性骨折,6例为闭合性骨折,1例无骨折病史。胫骨12例,股骨7例,肱骨3例,尺桡双骨1例;骨干19例,干骺端4例。病程4~13个月,平均6.9个月。所有患者采用膜诱导技术分2个阶段治疗,记录患肢术后并发症、骨愈合时间及功能情况,并采用中文版SF-36量表评定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8~43个月,平均(27.6±5.3)个月。术后2例出现皮瓣边缘部分坏死,1例髂骨切口浅表感染,余无明显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20例获得Ⅰ期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6个月(3~7个月),其中16例下肢手术患者完全负重时间5.2个月(4~8个月);3例随访期间出现感染,再次接受膜诱导手术后达到完全骨愈合。末次随访时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较术前改善。结论:膜诱导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成人长骨慢性骨髓炎清创后大段骨缺损问题,显著缩短治疗周期,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三维CT血管造影术(3D-CTA)在肢体软组织肿瘤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以容积重建法(VR)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等对15例患者肢体软组织肿瘤及周围结构做三维重建处理,并作出术前评估。结果所有病例3D-CTA图像均可较清楚并立体地显示肿瘤与血管、骨及周围结构的关系,与手术中所见相吻合。结论64排3D-CTA对肢体软组织肿瘤的术前评估、手术入路的设计有独到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早、远期并发症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89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骨折至初次就诊患者来院时间0.5~36.0 h,中位时间8.0 h。受伤至手术时间5~18 d,中位时间8 d。分析本病诊疗的经过,评估骨折复位质量,记录髋臼骨折早、远期并发症,并进行分析。结果 68例患者获得随访,早期并发症包括术中内固定物穿入关节或脱出、切口脂肪液化、感染、坐骨神经损伤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远期并发症包括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及下肢异位骨化。依据Matta髋臼骨折复位标准,优44例,良17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9.7%(61/68)。结论手术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首选方法,医师应重视院前急救、创伤控制,并根据术前骨折分型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和时机;提高手术技巧和关节面的复位质量是获得良好疗效的保证;术后早期、有效、合理的功能锻炼和干预措施是防治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有限元分析可对形态、结构、材料和载荷情况及复杂的构件进行应力、应变分析,具有力学性能测试全面、可重复性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脊柱复杂结构的生物力学研究中。文章简单介绍了有限元的概念、原理和建模方法,主要从腰椎、颈椎、内固定器械和术式选择上阐述了有限元在脊柱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与研究抗生素骨水泥被覆锁定钢板在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创伤后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8例采用膜诱导技术治疗的胫骨创伤后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行抗生素骨水泥被覆锁定钢板的技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临床效果,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Baird-Jackson)评分及膝关节功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在Ⅱ期手术后均进行1~2年随访观察。Ⅰ期手术后,所有患者均无异常临床症状, 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指标检查后也显示处于正常状态。在Ⅱ期手术结束后,有56例(96.55%)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正常,未发现窦道或其他现象;另外2例(3.45%)患者在手术后发生感染,临床症状表现为胫骨部位出现窦道且伴有脓液,在使用二次清创及膜诱导技术后,基本痊愈,未出现感染。治疗前, 58例患者的Baird-Jsckson评分为(56.21±11.04)分, HSS评分为(62.47±7.14)分;治疗后12个月, 58例患者的Baird-Jsckson评分为(84.25±8.65)分, HSS评分为(86.31±6.05)分;患者治疗后12个月的Baird-Jsckson评分、H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使用膜诱导技术治疗的胫骨创伤后骨感染患者,在临床上可以采取抗生素骨水泥被覆锁定钢板的方式进行治疗,其效果较为明显,值得使用和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7.
Acutrak无头加压空心螺钉治疗舟骨骨折不愈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Acutrak无头加压空心螺钉治疗舟骨骨折不愈合的早期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1年7月共收治21例舟骨骨折不愈合患者,男18例,女3例,平均年龄(23.6±4.6)岁。右侧12例,左侧9例。根据Herbert-Fisher分型:D1型10例,D2型7例,D3型3例,D4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2.4±2.7)个月。所有患者采用Acutrak无头加压空心螺钉固定,其中6例行2枚螺钉固定,15例行1枚螺钉固定;7例固定同时行Matti-Russe植骨。测量手术前后腕骨高度、舟骨指数及舟月角变化。记录腕关节活动范围及握力,并采用PRWE评分评定手术效果。结果:21例平均随访(21.3±3.6)个月。骨折均影像学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3.3±2.4)周。无明显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术后舟骨指数及舟月角分别为0.69±0.10和(44.3±8.2)°,较术前的0.61±0.13和(59.4±6.8)°明显改善(P<0.05).握力显着提高,疼痛明显缓解。术后PRWE评分高于术前(76.1±5.2 vs 45.2±4.7,P<0.05).21例术后均返回原工作岗位,平均时间(6.0±1.1)个月。结论:对于舟骨骨折不愈合,Acutrak无头加压空心螺钉固定能达到舟骨解剖复位,术后愈合率高,腕关节功能恢复较好,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层部队官兵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骨科2000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27例官兵的临床资料,并采用Rowe评分量表和牛津大学肩关节不稳评分量表(OSIS)对随访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25例患者接受手术,术后21例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为6~72(46.7±3.76)个月。15例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3例外旋、上举轻度受限,2例脱位复发,1例存在活动疼痛。手术前后Rowe评分为(38.1±14.8)分和(85.8±14.6)分(P<0.01)。术后优良率较术前提高76.1%;手术前后OSIS评分为(42.7±6.4)分和(19.7±5.8)分(P<0.01)。结论初次脱位后全面的诊断、充足的固定时间、合适的手术方式选择以及术后系统的康复锻炼是预防和治疗部队官兵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96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依据患者入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48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局部抗生素灌注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局部抗生素骨水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骨缺损长度、软组织缺损面积及手术前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92%,常规组总有效率为85.42%;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缺损长度为(1.42±0.23)cm,软组织缺损面积为(0.76±0.25)cm^2;常规组患者骨缺损长度为(1.79±0.37)cm,软组织缺损面积为(0.99±0.48)cm^2;观察组患者骨缺损长度及软组织缺损面积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2.47±0.79)分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85±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常规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在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抗生素骨水泥治疗,一方面能够促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另一方面还可有效减少骨缺损的长度、面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较高的使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胫骨平台畸形愈合截骨矫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l例胫骨平台畸形愈合患者右膝关节CT扫描得到的数据进行计算机三维建模、3D打印导板制作和术前预演.手术时利用建立的定位模板导孔进行截骨,根据对侧镜像测得的高度与旋转角度进行矫形固定.术后根据X线及CT扫描结果评价截骨矫形的准确性,并随访观察患者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本例术区骨面能够与导板准确帖服并引导摆锯截骨成功,导航模板准确性佳,矫形后胫骨对位对线均恢复正常,导板在应用过程中未出现变形、断裂,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截骨端顺利愈合,无感染发生,对位对线未出现再次移位.结论 3D打印技术具有能够实现术前个体化设计、进行手术预演、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源性损伤、提高手术效率等优点,给患者、医生乃至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