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改良桡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额面部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良桡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额面部中小面积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以桡动脉腕上皮支动脉和桡动脉伴行静脉为蒂.通过筋膜蒂营养的前臂近端桡侧皮瓣(最大面积10 cm×5 cm),游离移植修复额面部肿瘤切除后的组织缺损10例.结果 修复额部缺损6例,面颊都缺损4例,术后皮瓣全部存活,经随访6~12个月后行皮瓣修薄整形术.10例病例经8~18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1.3个月,其中7例于术后6~9个月进行二次整形.所有病例皮瓣柔软,瘢痕不明显,皮色与面颊部基本接近,皮瓣两点分辨率在20~40mm.结论 改良的前臂桡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额面部中小面积缺损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flap,DIEP皮瓣)切取方式的改进,扩大DIEP皮瓣的临床应用范围.方法 采用双腹壁下血管蒂仅带肌袖的DIEP皮瓣(并可通过筋膜蒂携带髂骨或肋骨)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其中前臂缺损5例,手腕部缺损6例,创面面积为10.0 cm×5.0 cm~45.0cm×20.0 cm,均为急诊修复.结果 术后11例皮瓣中全部存活10例,大部分存活1例.随访时间3~61个月,皮瓣愈合良好,手功能恢复满意.所有供区均未发生腹壁疝.结论 改良DIEP皮瓣是修复大面积皮肤缺损的首选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介绍原位缝合加压敷裹法治疗指尖离断伤.方法 本组32例(32指),手指受伤机制均为锐性损伤,均为指尖平面完全离断,并伴有指骨、指甲及甲床损伤,伤指均无法再植.创面面积:0.3cm×1.3cm~0.5cm×2.0cm.清创后,用5/0无损伤缝线间断原位缝合离断指体,并加压敷裹固定,术后10d拆除加压包,3周创缘拆线.结果 成活29指,成活率90.6%.术后随访36个月,伤指与健侧长度基本相等,指尖外形和颜色良好,指甲生长良好,局部无压痛.痛温觉及精细感觉恢复较好.结论 当指尖离断无法再植时,采用原位缝合加压敷裹修复伤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前臂尺侧单一穿支微型皮瓣急诊修复邻双指指端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对5例急诊邻双指指端缺损患者,应用游离前臂尺侧单一穿支微型皮瓣进行修复.并指后双指指端创面大小3.0 cm×l.2 cm~3.5 cm× 2.0 cm.结果 术后5例皮瓣全部存活.1例皮瓣发生血管危象.术后随访时间为3~6个月.皮瓣外观、弹性及手指功能满意.结论 游离前臂尺侧单一穿支微型皮瓣结合合分方法是急诊修复邻双指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经皮前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奔  池永龙 《浙江创伤外科》2007,12(4):283-285,288
目的评价经皮前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手术器械,对30例寰枢椎不稳的患者行经皮前路侧块螺钉内固定并分析其临床效果。其中男18例,女12例;寰枢关节脱位12例,陈旧齿状突骨折伴寰齿关节脱位5例,Jefferson骨折7例,单纯前弓骨折5例,寰椎结核1例;7例有神经系统症状患者ASIA分级为C级2例、D级5例,ASIA评分为55-87(77.1±11.7)分;27例有颈痛症状患者术前VAS评分3.9~7.2(5.6±0.9)。结果所有患者的寰枢椎运动均得到有效控制,关节复位及骨质愈合满意,颈痛和神经症状改善,VAS评分减至1.8-4.8(2.9±0.8),ASIA评分上升至80~100(95.3±7.5),统计检验提示显著性差异,P值均小于0.05。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前路侧块螺钉对寰枢椎不稳的固定可靠,创伤小,恢复快,可Ⅰ期行侧块关节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有一定风险,要求术者合理使用配套器械,并熟悉局部解剖特点,严格掌握适应征。  相似文献   
7.
36例胫骨平台骨折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微创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观察疗效,为临床提供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36例因交通伤、高处坠落伤及跌倒扭伤致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男24例,女12例;年龄19~64岁,平均42.6岁。按Schatzker分型:Ⅰ型7例,Ⅱ型5例,Ⅲ型5例,Ⅳ型5例,Ⅴ型7例,Ⅵ型7例,分别进行不同微创手术治疗。结果随访35例,随访时间8~24个月,所有患者均在3~4个月内骨性愈合,未出现切口愈合不良、深部感染和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等早期并发症,也未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和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平均关节活动度为屈曲94°,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t评分,优良32例(91.4%)。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治疗应以有限切开、间接复位、生物学固定代替以往的广泛暴露、坚强钢板固定。微创治疗是胫骨平台骨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寰枢椎前路侧块螺钉和前路钛网、前路钢板内固定后颈椎标本的稳定性,分析不同前路内固定方法对寰枢椎各个方向运动的控制作用,为临床选择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5具新鲜冷冻保存的尸体标本,快速分离出C0~T1节段,去除表面肌肉组织,放射测定,排除骨溶解、骨折及有其他病变的标本,以自凝型牙托粉包埋C2~7节段。包埋好的标本以特殊夹具固定于三思牌测力机上进行前屈、后伸和左右侧屈刚度的测试。旋转刚度在自制的测力机上测定。结果与正常组和损伤组相比,三种内固定方法均能明显提高寰枢椎各向活动的刚度,统计检验P<0.05;术式间的比较前路螺钉组的活动刚度明显高于前路钢板(各个方向P<0.05)和前路钛网(各个方向P<0.05);前路钢板的活动刚度明显高于前路钛网(各个方向P<0.05)。结论体外颈椎标本的生物力学实验表明,无论与正常组或损伤组相比前路双侧块螺钉、前路钢板和前路钛网内固定均能提高寰枢椎的稳定性,其中前路双侧块螺钉内固定提供的稳定性最强,与简单外固定配合使用可满足临床需要,当必须行寰枢椎前路内固定时应优先考虑使用。前路钢板和前路钛网单独使用稳定性较差,虽与后路内固定术式联用或改进设计可提高稳定性,但提高了并发症风险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足部皮瓣治疗多指指背复合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足部皮瓣治疗多指指背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临床应用7例19指,均为2~4指指背复合组织缺损伤,并伴有伸肌腱缺损及指骨或指间关节外露,并指后指背创面大小为5.0 cm×1.5 cm~9.0 cm×2.5 cm.以(足母)趾腓侧、跖侧界线及第一、二跖骨间隙为轴线设计皮瓣,形状同并指后指背创面,面积稍大.皮瓣切取时携带大隐静脉、趾背静脉和第一跖背、跖底动脉及神经,分别与相应患指指背静脉及指固有动脉、神经吻合.保留趾短或趾长伸肌腱于皮瓣内,以修复指背缺失的伸肌腱.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存活,皮瓣质地及外形好,皮瓣两点分辨觉为6~8mm.患指伸指功能得到重建,主、被动屈伸活动恢复满意.足部供区瘢痕轻微,功能良好,外形美观.结论 足背、趾蹼及(足母)趾腓侧复合皮瓣是治疗多指指背复合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足母)趾腓侧跖间背侧穿支皮瓣急诊一期修复多指末节骨外露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9月至2010年10月,对6例多指末节骨外露的患者,应用游离(足母)趾腓侧跖间背侧穿支皮瓣急诊一期修复.并指后指端创面大小为4.0cm×2.0cm~5.0 cm× 2.5 cm.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时间为3~12个月.皮瓣外观及弹性良好,手指功能与外观满意.结论 根据缺损部位、范围以及术者的技术水平,应用(足母)趾腓侧跖间背侧穿支皮瓣结合合分方法是急诊一期修复相邻多指末节骨外露的有效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