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对四肢创伤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1月这段时间里我院收治的四肢创伤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患者48例,对这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并展开回顾性分析,对感染的预防工作进行总结。结果:通过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得出,在这48例患者中5例患者手足部切口发生感染在伤口愈合后出现了部分功能丧失的现象,其余43例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对四肢受创的患者给予积极的感染预防以及抗感染治疗能够使患者的术后恢复得到很大的提高,值得临床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2.
苗小军 《吉林医学》2012,33(24):5167
目的:分析骨外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肢体短缩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6例创伤性肢体短缩畸形患者,将其设为治疗组;选取同期26例由其他原因造成的肢体短缩畸形患者,如先天性等原因,将其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采用骨外固定技术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4.6%。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外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肢体短缩的方法简便,不仅可以修复骨缺损,还能恢复肢体的长度,并且对神经功能的缺损也有较好的恢复作用,同时还能治疗骨感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封闭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创伤性皮下积液临床效果。方法 2005-03—2010-10共收治25例皮下积液患者,根据不同部位行封闭持续负压引流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无感染,23例一次性治愈,2例再次引流后治愈,随访无复发。结论封闭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创伤性皮下积液具有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电针加康复治疗腓总神经损伤8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腓总神经损伤后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将86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加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3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1%,χ~2= 14.27,P<0.01。结论电针加康复是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5.
苗小军 《当代医学》2012,18(23):97-98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6年4月~2010年5月接收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术后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优良率为90%,对照组优良率为57.5%,且研究组复位满意率可达95%,对照组为8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仅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对照组出现4例,没有出现切口感染、血管损伤以及坐骨神经痛等并发症以及死亡病例.结论 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复位效果好,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进行131I-CEA人源化抗体rch24的临床前研究,了解其在荷瘤裸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药代动力学规律。方法 荷瘤小鼠尾静脉注射放免药物后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取全血、血浆、心、肝、脾、肺、肾及肿瘤等组织,称湿重,γ计数仪测定各组织总放射性,计算T/NT值;裸鼠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及连续给药组,ELISA法测定各时间点单抗浓度,绘制药时曲线,计算药代参数。结果 给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组织的放射性均逐步降低,而肿瘤部位放射性则迅速增强;单次给药各剂量组药时曲线呈二室模型,给药剂量在低剂量~中剂量范围内时,表现为线性药代动力学,而在高剂量时,表现出了非线性动力学的特点,出现了代谢饱和倾向。结论 131I-CEA人源化抗体rch24在裸鼠体内靶向性较好,能特异性地在肿瘤部位浓聚,且保持较长时间;其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代谢规律随剂量不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正胸腰椎骨折是常见的脊柱损伤,尽早予以手术治疗有利于恢复伤椎高度和后凸畸形,恢复脊柱的稳定性[1]。传统的跨伤椎固定后,后期存在伤椎高度和后凸角的矫正度丢失现象,甚至少数患者出现螺钉松动、钉棒断裂等内固定失败问题[2-3]。为此,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经伤椎置钉"的方法[4],在上、下椎体置钉的基础上,于伤椎椎弓根亦增加1-2个置钉点,以期增强固定节段的稳定性,在不增加固定节段范围的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