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行经后路揭盖式减压术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89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依据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68例和预后不良组21例,记录2组一般资料,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骨化分型、MRI及CT检查结果、椎管面积残余率、手术节段等临床资料;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影响;ROC曲线分析潜在指标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年龄[(63.26±3.74)岁]较预后良好组[(56.83±3.12)岁]大,病程[(28.34±3.27)个月]较预后良好组[(19.36±3.85)个月]长,术前JOA评分[(5.83±0.36)分]、椎管面积残余率[(46.38±6.92)%]较预后良好组[(7.83±0.52)分、(58.34±8.31)%]低(P0.05),2组在体质量指数、性别比例、骨化分型、手术节段、术前MRI T2信号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椎管面积残余率(HR=0.905,95%CI:0.825~0.992,P=0.034)、高术前JOA评分(HR=0.202,95%CI:0.086~0.479,P0.001)是影响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行经后路揭盖式减压术治疗预后的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前JOA评分以6.6分为最佳截断值,预测术后预后不良的AUC为0.786(95%CI:0.695~0.877,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2%、66.9%;椎管面积残余率以50.01%为最佳截断值,预测术后预后不良的AUC为0.748(95%CI:0.635~0.861,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7%、76.2%;术前JOA评分和椎管面积残余率联合预测术后预后不良的AUC为0.884(95%CI:0.799~0.942,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2%、67.7%。结论术前JOA评分及椎管面积残余率可影响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行经后路揭盖式减压术治疗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手术治疗的96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治疗前(T0)、术后6个月(T1)、术后12个月(T2)、术后24个月(T3)的下腰痛评分及改善率。根据疗效评估结果将受试者分成优、良组(A组)和可、差组(B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病程、术前JOA评分、影像学分型、手术节段、椎管面积残余率、合并其他脊柱病变症状、术前MRI T2相脊髓内高信号情况等的差异。对单因素分析后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96例经24个月随访,疗效评估结果显示:74例为A组,优44例(45.8%)、良30例(31.3%);22例为B组,可17例(17.7%)、差5例(5.2%)。所有受试者T3时JOA评分较T0时显著提高(P0.05)。2两组患者的性别、体质指数、影像学分型、合并其他脊柱病变症状及术前MRI T2相脊髓内高信号情况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年龄60岁者52例(70.3%),病程24个月者53例(71.6%),中上胸节段者50例(67.6%),椎管面积残余率≥50%者48(64.9%),术前JOA评分为(7.0±1.5)分,各项依次高于B组的9例(40.9%)、8例(36.4%)、9例(40.9%)、8例(36.4%)、(5.1±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龄≥60岁、病程≥24个月、手术节段累及胸腰段、椎管面积残余率50%及术前JOA评分6分均为影响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手术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病程、手术节段、椎管面积残余率、术前JOA评分均为影响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 收集2001年1月-2008年12月间经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并临床随访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肢体麻木,感觉异常(78例);下肢无力,行走困难(62例);锥体束征阳性(59例);括约肌功能障碍(27例).经X线初步检查,MRI和CT确诊,全部后路...  相似文献   
4.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是由椎弓峡部不连引起的峡部裂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是最常见的腰椎滑脱类型。临床症状多为慢性腰痛,若神经受压可出现下肢和马尾神经症状,最好发的是L4、L5前滑脱。按照Meyerding提出的在侧位X线片上上位椎体在下位椎体上滑移的程度,将滑脱分为5度:Ⅰ度,前移下位椎体前后径的 25%以下;Ⅱ度,25%~50%;Ⅲ度,50%~75%;Ⅳ度,75%~100%;Ⅴ度,大于100%,完全移位[1]。Ⅰ、Ⅱ度为轻度滑脱,Ⅲ、Ⅳ度为重度滑脱,Ⅴ度为腰椎脱垂。对于重度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现在多主张行360°融合手术,有利于增加融合率,减少手术失败率。然而对于轻度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定论,现就有关治疗轻度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文献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本病例阐述胶原纤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特征以利诊断和治疗。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收治的1例肢原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手术和病理资料。采取单纯手术切除,随访期为6个月,局部无复发。本病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的良性成纤维细胞性肿瘤,治疗为单纯手术切除,目前无复发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揭盖法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诊断为单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于笔者医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共71例,记录其病程、血压、血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术前JOA评分、手术节段、椎管面积残余率、T2WI 髓内高信号、脊髓受压分度、CT矢状位椎管前后径残余率、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中央)、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侧界)、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旁正中)。同时对患者进行随访,在随访期间发生不良预后的患者定义为不良预后组,病情无恶化者定义为预后良好组,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运用ROC曲线分析较大危险因素对预测患者预后风险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71例患者中,失访6例, 预后良好为52例;13例发生终点事件,此为预后不良组。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旁正中)以及椎管面积残余率对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两者比较,前者较椎管面积残余率的影响程度高(RR=3.547、2.324);ROC曲线下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旁正中)的AUC为0.810(95% CI:0.699~0.922),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3.5%、83.3%。结论 揭盖法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的效果较好,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旁正中)对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预后风险率的大小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有望作为相应患者的常规评估指标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折内固定装置移除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309例在我院行内固定装置移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上肢骨折105例,下肢骨折204例。根据患者的病历记录统计内固定装置移除术中出现移除困难的发生率,同时记录患者年龄、内固定系统在体内留存的时间以及内固定系统的固定方式(包括锁定螺钉的直径、位置、置入方式、固定皮质数及锁定螺钉与接骨板是否垂直等因素),分析上下肢内固定装置移除困难的主要原因。结果上肢骨折的患者中,15例患者出现内固定装置移除困难,以肱骨远端骨折的发生率最高(38. 46%);患者的年龄(P=0. 022)、内固定物留存体内的时间(P=0. 001)是固定物移除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下肢骨折的患者中,23例患者出现移除困难,以股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最高(37. 50%);螺钉的直径(P=0. 020)以及螺钉的置入方式(P=0. 000)是固定物移除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不同骨折部位的患者,术中应充分考虑并选择合适数量和类型的螺钉;若术后需要移除内固定装置,应当尽早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单根直通管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骨科术后伤口深部感染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冶的42例骨科术后伤口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伤口清创,单根直通管置管冲洗引流术和抗生素药物的治疗,41例患者获得有效治疗,术后随访时间3—32个月.平均20个月。结果42例患者均行伤口清创,下肢骨折26例中,取出内固定8例,改为外固定架固定,下肢骨折中,复发4例,3例2次手术治愈,转院治疗1例,颈胸腰椎16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术后2年以上取出内固定,全部一次治愈,术后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直至红细胞沉降率和血白细胞计数正常,C-反应蛋白阴性,停伤口冲洗,继续空吸引流2—3d拔管。结论彻底清创是治疗骨科术后伤口深部感染的关键,置管冲洗术是有效方法之一,单根直通管置管冲洗引流,有效防止置管阻塞,术中没必要全部取出内固定,尤其在脊椎术后伤口深部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辅助下"揭盖式"椎管后壁整块切除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3月治疗的38例O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21例)行超声骨刀辅助下"揭盖式"椎管后壁整块切除术,对照组(17例)行高速电动磨钻辅助下椎管后壁切除术。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JOA评分,观察是否存在脑脊液漏、神经根及脊髓损伤等并发症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随访918(13.6±3.2)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未发现神经根或脊髓损伤,观察组3例及对照组2例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未出现术后神经损伤症状加重等情况。术后复查CT确认手术节段脊髓均获得充分减压。结论超声骨刀辅助下"揭盖式"椎管后壁整块切除治疗OLF与高速电动磨钻辅助下椎管后壁切除术疗效相当,且能减少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