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自1986年5月以来应用刺络闪火法治疗腰棘间韧带损伤取得满意效果。该法融按摩、刺络、闪火及复位于一体。结果表明该法不仅能消除棘间韧带的水肿,而且较好地调整损伤节段腰椎珠应和结构,从根本上促进损伤韧带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系列疗法(附22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3.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以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单独或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1]。属中医"痹证、腰腿痛"或"腰痛连膝"等范畴。多发于2040岁,给患者带来生活和工作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多位点撬拨复位经皮轴位多重交叉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多位点撬拨复位经皮轴位多重交叉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6例(44足).结果 本组获6~30个月随访.SandersⅡ、Ⅲ型优良率分别为83.3%和81.8%;Ⅳ型未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优良率为62.5%.结论 多位点撬拨复位经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中药"椎突消贴"敷贴神阙穴治疗血瘀湿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4年3月~2009年12月采用单盲法随机对140例LDH分为A组:椎突消贴治疗组70例,B组:南星止痛膏对照组50例,C组:椎突消胶囊口服对照组20例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治疗。结果:①治疗后三组的JOA评分A组、C组优于B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A组优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临床总有效率A组为81%,B组为50%,C组为76.6%。③胃肠道反应、局部皮肤搔痒等毒副作用A组最少,与B、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④三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均有效,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椎突消贴"敷贴神阙穴治疗血瘀湿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简、便、易、廉等特点。疗效确切,优于其他部位穴贴法,且少有胃肠道反应、局部皮肤搔痒等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韧带瓣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神经根粘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神经根粘连是后路手术尚未很好解决的临床问题.有不少作者报道采用植入材料治疗以预防硬膜外瘢痕组织的形成,但其远期疗效仍存在争议.自1999~2003年自行设计采用黄韧带瓣原位覆盖,以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并与几丁糖胶及聚-DL-乳酸可吸收防粘连膜(以下简称聚乳酸薄膜)作临床对照研究,现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尺桡骨干双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6%,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的创伤疾病[1],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固定是尺桡骨下段双骨折常用治疗方法。近年来我科采用手法整复后小夹板并超腕石膏托固定治疗尺桡骨下段双骨折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3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尺桡骨下段双骨折门诊患者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14~46岁,平均(29.5±14.7)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探讨从肝论治肩关节周围炎的理论依据及用药经验。认为肩关节乃筋脉所聚,其束节络骨之功,皆赖肝精肝血的濡养、肝气的调达和肝阳的温煦,乃秉持傅青主提出的"两臂肩膊痛,此手经之病,肝气之郁也"之理论,创制"肩凝方"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方中养肝柔筋、疏肝理气、化痰通络、逐瘀祛风、补益肝肾五组药对相辅相成,活血气、利肩周,为临证辨治肩关节周围炎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骨端骨折的关节功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交叉MIS-T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邻近双节段腰椎管狭窄伴节段失稳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腰椎管狭窄伴节段失稳症的患者79例,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分配表分为交叉MIS-T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组(交叉组)48例、双侧传统MIS-TLIF治疗组(双侧组)31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通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 d、7 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指数、椎间融合率、临近节段退变率,来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交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及术后3 d、7 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显著优于术前(P<0.01),术后3 d、7 d交叉组明显优于双侧组(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指数均明显优于术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椎间融合率、临近节段退变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交叉MIS-T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邻近双节段腰椎管狭窄伴节段失稳症患者,对腰椎后方复合体等解剖结构破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相对较少,两组间椎间融合率、临近节段退变率相当,同时避免了传统双侧MIS-TLIF置钉及安装纵棒的困难,简化手术操作,术后恢复快,手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