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加强对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0~ 2 0 0 2年收治的 8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肿瘤位于乳头上部 13例 (16 % ) ,乳头周围部 6 3例 (78% ) ,乳头下部 5例 (6 % )。常见临床表现有上腹痛、黄疸、上消化道出血、呕吐及体重下降等。术前诊断率为 80 %。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5 4例 ,节段性肠切除术和剖腹探查 活检术各 2例 ,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和乏特壶腹局部切除术各 1例 ,旁路转流术 2 1例 ,手术切除率为 70 %。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 3年和 5年生存率分别为 36 %和 2 1% ,行节段性肠切除术患者于 1年内死亡 ,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生存 2 5个月 ,乏特壶腹局部切除术生存 18个月 ,旁路转流术均于 1~ 18个月死亡。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多样 ,早期诊断困难 ,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和实施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 5 -氟尿嘧啶 (5 FU )对急性胰腺炎 (AP )时的致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探讨 5 FU治疗AP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 (n =6)和AP模型组 (n =2 4)及 5 FU治疗组 (n =2 4)。其中 ,AP模型组和 5 FU治疗组分别再分为成模后或治疗后 2 ,6和 2 4h 3个观察亚组。分别抽取假手术组、AP组各亚组和 5 FU组各亚组大鼠静脉血 ,检测TNF α ,IL 1,IL 6,IL 10和TGF β的水平。检测假手术组、AP组 2 4h亚组和 5 FU组2 4h亚组大鼠血淀粉酶和白细胞。抽血后处死各组大鼠 ,称胰腺湿重。结果 AP组大鼠血中致炎细胞因子 (TNF α ,IL 1,IL 6)和抗炎细胞因子 (IL 10 ,TGF β)均显著增高 ;5 FU治疗后 ,所有检测细胞因子均下降 ,其中TNF α ,IL 1,IL 6在 2 ,6h亚组下降明显 (P <0 .0 5 ) ,IL 10和TGF β在治疗后 6,2 4h亚组下降明显 (P <0 .0 5 )。假手术组 ,AP组 2 4h亚组和 5 FU组 2 4h亚组大鼠胰腺湿重分别为 (0 .5 3± 0 .0 9) g ,(1.5 3± 0 .13 ) g和 (0 .88± 0 .13 )g ;血淀粉酶分别为 (3 74.2± 92 .84)U /L ,(1817.2 5± 45 9.3 5 )U /L和 (797.4± 2 2 5 .9)U /L。 5 FU治疗后 ,胰腺湿重和血淀粉酶均较AP组明显下降 (均P <0 .0 5 )。结论  5 FU可同时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对胰腺炎过程中免疫异常的调整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胰腺炎组、美洛昔康(莫比可)和塞来昔布(西乐葆)治疗组。分别于术后第2,6,24小时三个时段各处死每组大鼠3只,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和腹水发生情况,测定腹水量。收集各时段血液标本检测白细胞计数、血液淀粉酶值,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6、IL-10水平。切取各时段大鼠胰腺组织称湿重后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莫比可和西乐葆治疗后第24小时,除胰腺湿重外,其余各项指标均较胰腺炎组明显好转,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X-2抑制剂通过阻断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产生,减轻胰腺组织炎症反应程度,同时调整致炎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达到低水平平衡状态有效改善胰腺炎大鼠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ω- 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炎症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调节细胞的增殖及反应活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和粘附分子的表达来实现的 ,其机制主要是竞争性抑制花生四烯酸产生的类二十碳烷酸化合物。目前ω- 3多不饱和脂肪酸已开始在严重创伤、感染中应用 ,初步显示具有抗炎症反应的作用。这方面的研究需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5.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炎症反应(文献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炎症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调节细胞的增殖及反应活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和粘附分子的表达来实现的,其机制主要是竞争性抑制花生四烯酸产生的类二十碳烷酸化合物。目前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已开始在严重创伤、感染中应用,初步显示具有抗炎症反应的作用。这方面的研究需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6.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免疫调整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功能状态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机体免疫状态的调整已成为当前MODS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及胸腺肽在MODS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后并发症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胆总管结石病人136例,按实际治疗情况进行分组,对照组7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观察组60例,行LC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术后随访2年,观察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检测Oddi括约肌(spincter of oddi,SO)压力和培养胆汁,筛选和分析可能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因素。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但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胆总管(common bile duct,CBD)压力和SO基础压力均无明显变化(P0.05),SO收缩幅度(amplitude of SO contractions,SOCA)和SO收缩频率(frequency of SO contractions,SOF)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对照组感染率高于观察组(P0.05),但两组细菌感染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胆囊结石、CBD内径、最大结石直径和细菌感染是影响CBD结石病人LC联合EST术后并发症的单因素(P0.05);病程5年、患有胆囊结石、CBD内径15 mm、最大结石直径15 mm和细菌感染是影响CBD结石病人LC联合EST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LC和EST联合治疗相较于单独手术,并未增加CBD结石病人术后并发症风险,病程5年、患有胆囊结石、CBD内径15 mm、最大结石直径15 mm和细菌感染是影响CBD结石病人LC联合EST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开腹与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胃癌肝转移(GCLM)的临床疗效与术后生存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GCL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类型将其分为开腹组(78例)和腹腔镜组(7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术后2年生存情况。 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但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30(24~36)个月,两组平均生存时间以及术后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57,P=0.211;χ2=0.530,P=0.511)。 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辅助治疗GCLM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时间短,周围淋巴结清扫效果、预后生存情况相似,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镜与开腹胃癌D2根治术前后氧化、应激、T细胞及炎症因子变化。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80例进行胃癌D2根治术的患者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40例。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24 h氧化应激指标、T细胞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指标用(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其余手术相关指标均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腹腔镜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开腹组,丙二醛(MDA)、8-羟基脱氧尿苷(8-OHdG)水平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腹腔镜组CD4、CD3、CD4/CD8均水平高于开腹组(P<0.05)。 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与开腹术相比,对患者损伤更小,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氧化应激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波动较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生大黄高位保留灌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生大黄高位保留灌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生长抑素及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生大黄高位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血、尿淀粉酶复常时间及自主排气排便时间亦短于对照组。结论生大黄高位保留灌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AP疗效满意,恢复快,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