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缺损,特别是残余创面使用皮能快愈敷料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两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效果;A组:皮能快愈敷料修复组10例,采用皮能快愈敷料(双层结构的真皮重建移植物)与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B组:异体脱细胞真皮支架与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修复患者创面10例。对比评估两组植皮区存活皮片外观,随访近期、远期植皮区皮肤的弹性情况,骨、肌腱外露后皮能快愈敷料及异体脱细胞真皮支架存活情况。结果两组病例植皮区存活皮片均外观好,皮肤的弹性好,与B组相比,A组患者骨、肌腱外露后使用皮能快愈敷料存活。结论采用皮能快愈敷料与自身刃厚皮片复合移植治疗,可在骨、肌腱外露的创面存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皮能快愈敷料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至2010年接受治疗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共3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5例,采用皮能快愈敷料复合自体刃厚皮片修复创面;对照组15例,采用异体脱细胞真皮支架与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修复创面。观察、评估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植皮区存活皮片色泽及弹性,记录骨、肌腱外露创面的皮片存活情况。结果 Ridit分析显示治疗组移植皮片的色泽和弹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6例伴有部分骨、肌腱外露,所覆盖的皮能快愈敷料均成活,对照组中3例伴有部分骨、肌腱外露,覆盖的异体脱细胞真皮支架未能成活。结论皮能快愈敷料复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是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新方法,修复后的色泽和弹性较好,且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3.
背景:各种材料以多种形式制成的创面敷料近年来发展迅速,复合应用或是制成凝胶、药膜的形式是目前研究和应用的热点。目的:评价不同敷料在创面的实验研究或者临床应用。方法:以"敷料;创面;实验;应用"为关键词,对维普数据库2002-01/2011-10的相关文章进行计算机检索,纳入与敷料和创面相关的随机对照实验类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对22篇文献研究的资料结果进行提取、分析。结果与结论:纳米银、聚维酮碘、壳聚糖、康复新等是用于实验动物创面的主要材料,分别与中空活性炭纤维、明胶海绵复合或是制成原位凝胶、药膜形式的材料,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抗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壳聚糖、纳米银或者银离子、猪胶原纤维、生物光素、液超妥藻酸盐、痊愈妥等材料可用于临床患者创面,多是以复合或是制成水凝胶等形式,有利于发挥各自性能,更好地促进不同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皮能快愈敷料技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部分肌腱外露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部分肌腱外露创面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应用皮能快愈敷料覆盖创面;对照组20例,应用一次性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覆盖。均复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对比评估两组修复效果。结果治疗组移植皮片存活良好,而对照组肌腱外露未封闭。结论皮能快愈敷料技术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部分肌腱外露的有效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真皮复合自体刃厚皮片修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09年至2011年采用人工真皮复合自体刃厚皮片修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20例(治疗组),并从同期采用单纯中厚皮片移植修复的全层皮肤缺损患者中,随机抽取2 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评估供皮区愈合时间,治疗6个月后植皮区存活皮片色泽及质地.结果:治疗组移植皮片的色泽和质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供皮区愈合时间短.结论:人工真皮复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是修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吻合指神经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在修复指端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近4年共接诊指端缺损患者30例42指均采用指端清创,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创面,同时吻合指神经。术后随访半年。结果 30例患者42指皮瓣全部存活,指端外形好,感觉恢复好。结论吻合指神经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在治疗指端缺损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顽固性跖腱膜炎(Plantar fasciitis,PF)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20足顽固性跖腱膜炎患者应用内窥镜下微型推刀行跖腱膜切断术。术前20足均经保守治疗疗效不佳,术前VAS (Visual Analog Scale)评分6~10分,平均7.9分;术后20足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6个月(平均4.4个月)。结果术后第3天VAS评分0~2分,平均0.3分。术后7 d内15足跟痛症消失,占75%,术后3个月19足跟痛症消失,占95%。剩余1例患者疼痛敏感性高,随访至术后6个月,跟痛症存在,VAS评分1分。所有术后切口甲级愈合,均无足底内、外侧血管、神经损伤;无明显切口瘢痕形成。结论内窥镜下微型推刀跖腱膜切断术是治疗顽固性跖腱膜炎安全方便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预防急性软组织创伤创面感染的作用。方法将80例由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创伤(创面)分为A组40例(治疗组),B组40例(对照组)。A组常规创面清创后利用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覆盖创面;B组常规对创面进行清创然后用生物敷料A覆盖后包扎换药。伤后、术前及术后第7天取创面标本做细菌培养;观察伤后7d内创面的红肿程度,7d后两组按照创面情况选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修复创面,骨外露或肌腱等外露者采取皮瓣修复创面,其余采取游离皮移植修复。结果手术后7d,A组创面细菌培养阳性6例,细菌感染率为15.0%;B组创面细菌培养阳性22例,细菌感染率为55.0%。A组创面感染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66,P=0.000)。术后A组创面肿胀较B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35,P=0.042)。A组病人创面修复愈合平均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6,P=0.001)。结论急性软组织创伤(创面)使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较有效地降低创面感染率,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急性软组织创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D例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创伤的患者分为A组20例(治疗组)、B组20例(对照组)。A组常规创面清创后利用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覆盖创面;B组常规对创面进行清创生物敷料A覆盖后包扎换药。伤后、术前及术后1d、3d、5d分别抽静脉血留取血清血,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7d后两组患者按照创面情况选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修复创面(骨外露或者肌腱等外露皮瓣修复创面,其余采取游离皮移植修复)。结果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的含量检测结果表明,术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d、3d、5d,A组各项指标含量在各时段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创面修复愈合平均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软组织创伤创面使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有效减轻创伤炎症反应,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微泵持续静脉复合镇痛镇静治疗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患者减轻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烧伤Ⅱ度以上创面总面积>30%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病人均按国内常用补液公式常规补液,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应用咪唑安定20mg与芬太尼0.8mg加生理盐水200ml加入自控止痛泵(PCA)持续静脉泵注4ml/h。对照组必要时用曲马朵肌肉注射治疗。应用视觉模糊法每隔8h观察患者疼痛治疗效果及患者精神状态,生命体征:指端氧饱和度(SpO_2)、呼吸频率(RR)、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结果治疗组各时段视觉模糊法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病人安静(P<0.01)。治疗组生命体征不受抑制,SpO_2、RR、HR、CVP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人渡过休克期顺利。结论应用微量持续静脉复合镇痛镇静治疗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患者,能减轻疼痛且安全,有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