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目的 连续7d腹腔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研究其对骨癌痛大鼠肾脏、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影响. 方法 36只成熟雌性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6组:肿瘤+生理盐水组(C组)、肿瘤+氟比洛芬酯10 mg· kg1·d-1组(CK10组)、肿瘤+氟比洛芬酯25 mg·kg-1·d-1组(CK25组)、肿瘤+氟比洛芬酯50 mg· kg-1·d-1组(CK50组)、氟比洛芬酯50 mg· kg-1·d-1单纯组(K50组)和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sham组),每组6只.制作骨癌痛模型14 d后,每天分别腹腔注射相应剂量氟比洛芬酯或生理盐水2次,连续7d后处死大鼠.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Na+、K+、凝血酶原时间(prot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聚集功能(platelet aggregation,PA)及其观察肾病理学变化.结果 腹腔给予氟比洛芬酯7d后,分别与sham组和C组比较,CK50组(9.9±1.5) mmol/L、K50组(9.7±1.4)mmol/L血BUN水平明显增高(P<0.05),CK50组(137±8) mmol/L、K50组(138±8)mmol/L Na+和CK50组(3.9±0.3)mmol/L、K50组(3.9±0.4) mmol/L K+显著降低(P<0.05),Cr、PT、APTT、Fib和PA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CK10、CK25组血BUN、Cr、PT、APTT、Fib、Na+、K+和PA值分别与sham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50、K50组病理学变化为肾小球缩小,肾小球毛细血管充盈不足;C组、sham组、CK10、CK25组肾组织结构清晰,未见异常变化. 结论 腹腔重复注射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对骨肿瘤大鼠凝血功能及其血小板聚集功能无明显影响,然而大剂量氟比洛芬酯(50 mg·kg-1·d-1)影响尿素氮、钠钾离子的代谢及肾小球毛细血管充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利巴韦林结合清热解毒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热毒壅盛证患儿的临床效果,探究其对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 protein,SAA)及淀粉酶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9年9月收治的82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清热解毒方.比较2组患儿发热、腮腺肿胀、腺体疼痛等症状体征的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SAA及淀粉酶水平.结果 观察组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对照组症状缓解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80.4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SAA、总淀粉酶、唾液型淀粉酶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血清SAA、总淀粉酶、唾液型淀粉酶下降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32%和9.7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利巴韦林结合清热解毒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热毒壅盛证患儿,可以降低血清SAA和淀粉酶水平,改善腮腺肿痛,缓解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icroRNA 20a通过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影响肺炎模型幼鼠炎症反应和T细胞亚群分型的机制。方法 30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肺炎组和健康组,每组各15只。肺炎模型组采用刺破鼻黏膜后,从鼻腔滴入50μl链球菌液法制备小鼠链球菌性肺炎模型;健康组刺破鼻黏膜后,从鼻腔滴入50μl生理盐水。将肺炎细胞分成4组:对照组、脂多糖(LSP)组、LPS+miR-20a组、LSP+miR-20a+PDTC组,分别用模拟对照物、脂多糖、mir-20a模拟物转染细胞,过表达miR-20A的细胞在37℃时用NF-κB抑制剂PDTC(100μg/L)处理30 min。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20a的血清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临床血清和组织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核因子(NF)-κBα(iκbα)和磷酸化p-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NF-κB抑制剂PDTC对miR-20a诱导的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 肺炎组miR-20a的表达水平510. 75±50. 21,高于健康组202. 36±39. 58(P <0. 05)。肺炎组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0. 05)。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的炎症因子IL-6、TNF-α和CRP浓度增加(F <0. 05),IκBα和p-NF-κ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 <0. 05)。与LPS组相比,LPS+miR-20a组细胞IL-6、TNF-α和CRP的表达水平,IκBα和p-NF-κB蛋白的表达水进一步升高(P <0. 05)。与LPS+miR-20a组比较,NF-κB抑制剂PDTC对炎症因子表达有抑制作用(P <0. 05)。结论 miR-20a在肺炎小鼠模型中表达上调,miR-20a的过表达可能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经内镜括约肌切开术 (EST)已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手段。为比较 EST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 ,我们于 1998年 1~ 12月对2 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了分组对比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全组 2 0例 ,其中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2 7~ 85岁。均经 BUS,ERCP证实胆总管结石 ,其中 1例合并胆囊结石。 19例有胆囊切除术史。结石 1~ 3枚 ,长径 0 .5~ 1.5cm。全组按患者自愿分为两组 ,两组病情基本相同。1.2 仪器设备 :本组均采用 OLYMPUS系列内镜、高频发生器、乳头切开刀、取石网篮等。1.3 方法 :…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胸壁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对单侧乳腺癌术后的镇痛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拟行单侧乳腺癌保乳根治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128例,按照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4组。4组患者均实施全身麻醉,A组患者予以静脉自控镇痛(PCIA),B组患者予以胸壁神经阻滞,C组患者予以肋间神经阻滞,D组患者予以胸壁联合肋间神经阻滞。比较4组患者一般资料;评估术后4 h、12 h、24 h、48 h和72 h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4组患者麻醉前和术后72 h疼痛介质水平[血清神经肽Y(NPY)、P物质(SP)和β-内啡肽(β-EP)]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4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12 h、24 h的VAS评分均高于术后4 h,术后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4 h,术后48 h、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2 h、24 h,术后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48 h,且D组术后4 h、12 h、24 h、48 h、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其他组,A组术后48 h、72 h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治疗支原体肺炎对患儿血清心肌酶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支原体肺炎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中医辨证为痰热壅肺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d)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周时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RP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LDH、CK、CK-MB、CRP对照组治疗前分别为(280.11±32.69)U/L、(143.82±30.41)U/L、(32.48±8.77)U/L、(5.19±1.03)mg/L,治疗后分别为(165.30±20.28)U/L、(120.30±21.43)U/L、(24.55±8.11)U/L、(3.50±0.76)mg/L,观察组治疗前分别为(283.51±30.63)U/L、(140.87±35.98)U/L、(33.01±7.68)U/L、(5.17±1.07)mg/L,治疗后分别为(132.76±24.50)U/L、(103.50±19.85)U/L、(16.49±5.2)U/L、(1.50±0.72)mg/L,2组患儿治疗后LDH、CK、CK-MB、CRP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治疗支原体肺炎能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患儿血清心肌酶及炎性因子CRP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在腹膜透析置管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在TAP阻滞下行腹膜透析置管手术患者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35~60岁,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罗哌卡因(R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R组)。R组以0.375%罗哌卡因45 ml,DR组以右美托咪定1μg/kg+0.375%罗哌卡因复合液45 ml行腹横肌平面阻滞。记录入室后10 min(T1)、手术开始即刻(T2)、术中分离腹横肌(T3)、术毕(T4)时的MAP、HR、SpO2、Ramsay镇静评分。T1-T4时抽取静脉血样,测定血浆皮质醇(Cor)、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记录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镇痛时间、患者满意度、术中舒芬太尼补救用量及围术期心动过缓、低血压、恶心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T2-T4时DR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Ramsay评分明显升高,血浆Cor、E、NE浓度明显降低(P<0.05),阻滞持续时间、镇痛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两组阻滞起效时间、SpO2及心动过缓、低血压、恶心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1μg/kg复合0.375%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膜透析置管术,可有效减轻应激反应,延长阻滞持续时间和镇痛时间,改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重复注射氟比洛芬酯在骨癌痛大鼠模型中镇痛效果及对大鼠肝肾、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SD雌性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S组):左侧后肢胫骨髓腔内注射10μl Hanks液.肿瘤组(T组):左侧后肢胫骨骨髓腔内注射10μl共4×105个Walker256大鼠乳腺癌细胞.氟比洛芬酯组(Fa组):肿瘤模型2周后从第15天开始连续腹腔注射氟比洛芬酯7d.术前1d,术后1、3、5、7、10、14、15、17、19、21、24 d检测大鼠足底机械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于接种肿瘤细胞后第24天经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肝肾功能、血小板及出凝血时间,取肝脏、肾脏及肿瘤侧后肢胫骨,HE染色观察肝肾组织的形态结构及胫骨内肿瘤的生长.结果 ①接种肿瘤细胞后第5天,T组大鼠PWMT(9.01±l.49)g比S组(10.92±1.04)g显著降低(P<O.05;肿瘤大鼠的痛行为随时间逐渐加重,到第14天达高峰.接种后第17天开始,Fa组大鼠PWMT(6.64±1.70)g与T组(4.06±1.69)g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组持续升高,至第21天时PWMT(8.04±0.81)g,但未能恢复到假手术组水平(10.31±1.35) g(P<0.05).②S组、T组及Fa组3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platelet,PLT)及肝肾功能检测指标,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aminase,AST)、总蛋白质(total protein,TP)、尿素(urea,UREA)、肌氨酸酐(creatinine,CRE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肝脏、肾脏组织切片发现Fa组与T组病理改变无差异.T组和Fa组胫骨骨髓腔内可见肿瘤细胞的生长.结论 腹腔注射氟比洛芬酯能显著改善骨癌痛大鼠的痛行为.对大鼠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总管壁坏死胆道大出血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临床资料:病人,女性22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3年多入院. 入院检查:T 37℃,P 80次/min, R 18/min,Bp 14/10 kPa,巩膜、皮肤无黄染;右上腹深压痛,Murphy征阴性.B超:胆囊结石,胆总管下端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入院后第5天行ERCP提示胆囊未显影,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扩张,Oddi括约肌狭窄,遂行EST.于EST术后第10天行LC,术中发现Calot三角广泛粘连,用电钩逐渐分离松解后显示结石嵌顿于胆囊颈管,无明显的胆囊管即Mirizzi综合征,故中转开腹胆囊切除,胆管缝合修补,Winslow孔放置腹引流管.术后无腹腔感染、出血,术后48 h拔出腹腔引流管,7 d拆线回家休息. 术后第8天出现黑便,生命体征正常,无腹部体征,血常规正常, 保守治疗.术后第11天突然出现右上腹剧痛,血压下降到8/6 kPa,脉搏108次/min,右上腹压痛, 反跳痛、肌紧张,右下腹穿刺抽出不凝鲜血,B 超提示腹腔内积血.急诊剖腹探查发现:腹腔内积血800 ml, 血凝块500 g,胆总管右侧壁坏死,约为胆管直径的1/3,胆道积血,去除胆道内凝血块后发现胆总管近端侧壁上有活动出血,施行胆道修补,T型管引流术.术后40 d带"T"管出院.术后1年T管造影无异常拔管.随防半年无胆管炎,胆管狭窄表现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利巴韦林结合清热解毒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热毒壅盛证患儿的临床效果,探究其对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 protein, SAA)及淀粉酶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9年9月收治的82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清热解毒方。比较2组患儿发热、腮腺肿胀、腺体疼痛等症状体征的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 SAA及淀粉酶水平。结果 观察组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对照组症状缓解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80.4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SAA、总淀粉酶、唾液型淀粉酶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血清SAA、总淀粉酶、唾液型淀粉酶下降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32%和9.7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利巴韦林结合清热解毒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热毒壅盛证患儿,可以降低血清SAA和淀粉酶水平,改善腮腺肿痛,缓解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