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血管增压和超回流技术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四肢软组织缺损31例, 男23例, 女8例, 年龄4~76岁, 平均40岁, 均切取携带旋股外侧动脉(LCFA)降支与斜支两组血管的游离ALTF进行移植并应用血管增压和超回流技术进行创面修复。软组织缺损面积7 cm×5 cm~22 cm×10 cm, 皮瓣切取面积8 cm×6 cm~23 cm×11 cm, 供区直接缝合。采用皮瓣内增压(或超回流)术式15例, 采用皮瓣外增压(或超回流)术式16例。术后经门诊、电话、微信或上门定期随访, 评估创面修复术后疗效。结果本组31例皮瓣全部成活, 其中2例皮瓣术后创口轻度感染, 予拆线换药处理, 术后供区及受区创面均完全愈合。术后随访3~55个月, 受区皮肤质地、色泽、外观良好, 皮瓣TPD为7~12 mm。结论血管增压和超回流技术在游离ALTF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中, 疗效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
李海  胡朝波  程庆  黄东良 《武警医学》2008,19(2):167-168
足踝部和小腿是常见的损伤部位,由于组织解剖和功能特点,损伤后常有骨和肌腱组织暴露,而局部可供的皮肤少,使得修复困难。笔者2001年1月-2007年4月共收治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9例,均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予以修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联合使用甲状旁腺激素和钙剂对去势大鼠诱导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方法 5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行假手术(Sham,N=10)和切除双侧卵巢(OVX,N=40)手术后,OVX大鼠随机的分成4组:OVX组、CA组、PTH组、PTH+CA组。术后第一天PTH组及PTH+CA开始给予药物治疗:PTH皮下注射(剂量60μg/kg,每周3次)。术后CA组及PTH+CA组大鼠饮食中加入钙剂,其余组大鼠普通饮食,直至手术后12周为止,12时所有大鼠处死取胫骨行Micro-CT、硬组织切片检测。结果 CA组、PTH组、PTH+CA组和OVX组相比,胫骨近端都有较高的BMD、BV/TV、Tb.Th、Tb.N、Conn.D、骨矿化沉积率(MAR)和较低的Tb.Sp,其中PTH+CA组大鼠胫骨有最高的BMD、BV/TV、Tb.Th、Tb.N、Conn.D、MAR和最低Tb.Sp。钙剂和PTH单独使用的效果明显低于他们联合使用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结论联合使用甲状旁腺激素和钙剂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有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影响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09年12月-2021年12月笔者医院接受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的54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纳入患者按照7:3分为建模组(378例)及验证组(162例)。对建模组患者资料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根据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及ROC曲线评估模型的有效性及区分度。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管危象、年龄、皮瓣血肿及皮瓣感染为影响游离前外侧皮瓣坏死的因素(P<0.05);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受伤机制、术前创面感染、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麻醉时间、静脉吻合血管数及皮瓣面积为影响游离前外侧皮瓣坏死的无关因素(P>0.05)。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管危象、皮瓣感染、皮瓣血肿为影响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的危险因素(P<0.05);对所建立的预测模型通过绘制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有效性,结果显示,建模组χ2=7.235,P=0.246;验证组χ2=6.40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