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 比较AngioJet机械性吸栓术与单纯导管碎栓联合溶栓术治疗中高危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中高危APE患者36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分为吸栓组(12例,采用AngioJet机械性吸栓治疗)和溶栓组(24例,采用单纯导管碎栓联合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技术成功率、治疗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尿激酶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肺动脉栓塞(PE)复发率。结果 与溶栓组相比,吸栓组手术操作时间更长,尿激酶用量更少,手术前后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差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技术成功率、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67% vs 95.83%,75.00% vs 79.17%;P>0.05)。两组肺血管损伤、肾功能损伤、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栓组无出血病例,溶栓组发生出血8例(33.33%),两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3~24(12.50±3.25)个月随访,两组PE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67% vs 12.50%;P>0.05)。结论 AngioJet机械性吸栓与单纯导管碎栓联合溶栓术均是治疗中高危APE的有效微创疗法。对于存在出血倾向的患者,AngioJet机械性吸栓在安全性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9岁,因上腹痛3d于2013年12月9日入住我院胃肠外科.患者自诉3d前因大量饮酒及饱食后出现上腹痛,为持续隐胀痛,无放射痛,休息或改变体位疼痛均无缓解.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皮肤巩膜黄染,无反酸暧气,无胸闷心悸等不适,无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患者遂至当地县医院就诊,行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腹部X线提示不全性肠梗阻;血生化、心肌酶基本正常,予解痉止痛、抑酸护胃及降压等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上腹部隐痛渐加剧,遂转至我院进一步诊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内激光原位开窗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甚至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6年11月~2017年1月我科对12例累及主动脉弓部甚至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疾病应用体内激光原位开窗技术进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其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7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2例,升主动脉合并主动脉弓部动脉瘤1例,升主动脉穿透性溃疡合并壁内血肿2例。左锁骨下动脉开窗7例,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窗1例,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窗4例。急性期手术5例,慢性期手术7例。结果植入锥形大动脉覆膜支架12枚,Fluency plus直管型覆膜支架21枚。围手术期死亡2例(16.7%,2/12),其中术中升主动脉破裂死亡1例(8.3%,1/12),术后因消化道大出血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16.7%(2/12),分别为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1例、呼吸功能不全合并肺部感染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术后3个月随访显示夹层破口(或溃疡、动脉瘤)隔绝良好,无内漏,开窗血管通畅。结论激光原位开窗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甚至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疾病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中成功率高、内漏发生率低等优点,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腔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6例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下肢DVT患者资料。采用经患足外踝小隐静脉切开或穿刺置溶栓导管接触深静脉血栓,微泵持续推注尿激酶溶栓,7~10 d后,对狭窄或闭塞的髂静脉段进行球囊扩张或联合支架植入术,术后继续予抗凝、活血、穿着弹力袜等,出院后均口服华法林或利伐沙班继续抗凝治疗。 结果:86例患者中,22例因急性肺栓塞和髂股静脉大量漂浮血栓,溶栓前行下腔静脉滤器安置术,其中永久滤器5例;单纯球囊扩张35例,联合支架置入51例。术后总有效率100%,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4例溶栓时出现轻度出血并发症,调整用药后消失。82例获随访6~36个月,管腔通畅率91.46%(75/82),7例支架内血栓形成或下肢静脉血栓复发,经再次置管溶栓后血栓消融。 结论:深静脉置管溶栓联合腔内成形术治疗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外科腔内治疗致造影剂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腔内治疗患者27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腔内治疗前后肾功能的变化分为造影剂肾病组、非造影剂肾病组。比较2组性别、年龄、体重、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主要诊断、造影剂类型、剂量、术前肾功能及个人造影剂限量超量使用情况,分析腔内治疗致造影剂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279例腔内治疗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37例(13.3%),3例需临时血液透析治疗。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性别、主要诊断、造影剂类型、剂量、术前肾功能及个人造影剂限量超量使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个人造影剂限量超量使用是腔内治疗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个人造影剂限量超量使用是腔内治疗发生造影剂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病风险是未超量使用者的3.8倍;术前应个体化计算造影剂限量,避免超量使用,对超量患者应采取更积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主动脉弓部病变的治疗是临床上有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完全腔内修复技术是目前该病的主要研究方向。由于主动脉弓部病变局部解剖形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有效脑保护下重建弓上分支血管仍是面临的重大挑战。本研究探讨选择性建立个体化体外循环模式联合原位针刺开窗技术在主动脉弓部病变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旨在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新的研究思路。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8例累及弓部的主动脉病变(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3例,主动脉弓动脉瘤3例,主动脉弓穿透性溃疡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经颅多普勒超声(大脑前、后交通动脉和Willis动脉环及双侧椎动脉优势情况)决定术中选择性应用右股静脉-右腋动脉和左颈总动脉伴(或不伴)左腋动脉转流模式,建立个体化体外循环实施术中有效脑保护。根据基础脑血流图,合理、准确地控制体外循环的流量和压力。胸主动脉覆膜支架释放后,采用腔内原位针刺开窗、球囊扩张穿刺口以及植入Viabahn覆膜支架对主动脉弓上分支进行重建。术后3、6、12及24个月行主动脉CTA复查随访。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成功手术,无手术死亡,共植入Gore TAG胸主动脉覆膜支架14枚,Gore Viabahn覆膜支架19枚。术中三分支开窗3例,二分支开窗5例。全组患者手术时间180~360 min,平均(240±30)min;术中开窗时间18~55 min,平均(35±5)min;术中出血量300~800 mL,平均(400±50)mL。术后ICU监护时间2~5 d,平均2.5 d;术后出现1例轻微腔隙性脑梗塞,经抗凝、改善脑循环对症治疗后患者康复,8例均于术后5~10 d出院。随访6~24个月,CTA显示主动脉瘤的瘤腔、夹层和溃疡的破口隔绝满意,瘤腔和假腔逐渐血栓化并顺利重塑。 结论:应用个体化体外循环模式联合原位针刺开窗重建分支技术治疗主动脉弓病变,是一种可行、有效、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具有脑保护确切、开窗精准快速、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近期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术治疗中高危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18例中高危APE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术.分析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临床疗效,以及手术前后呼吸、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T...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微小病变型肾病(MCNS)患者血清白介素-33(IL-33)、调节性T细胞(Treg)含量与24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收治的MCNS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肾功相关指标及IL-33、Treg含量,并分析外周血CD4+CD25+Foxp3+T及IL-33与24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肌酐、尿素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24h尿蛋白定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IL-33含量高于对照组,CD4+CD25+Foxp3+T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显示,外周血IL-33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73,P<0.05),外周血CD4+CD25+Foxp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