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心脏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时心肌内心电图的表现,探讨心肌内心电图(IMEG)各种数据监测急性排斥反应(AR)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次心脏移植后心肌活检结果,与同期描记的心肌内心电图数据。对移植物发生Ⅱ级(含)以上排斥反应时的心肌内心电图,分析其心率、心肌阻抗、QRS波幅、心室除极反应时间及心室除极反应T波降支最大斜率数据,并与其基础数据分析比较,判断排斥反应发生心肌内心电图的的表现,计算其变化率及在最佳诊断分割点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回顾性分析各指标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和诊断准确率,绘制ROC曲线,检验诊断可靠性及因此可能避免的心肌活检次数和漏诊率。结果:Ⅱ级(含)以上排斥反应发生时,心肌内心电图的心率诊断的最佳分割点为+10%,其敏感度为82.8%,特异性为87.0%;心肌阻抗的诊断的最佳分割点为+15%,其敏感度为78.1%,特异性为96.1.%;QRS波幅诊断的最佳分割点为+15%,其敏感度为81.2%,特异性为92.2%;心室除极反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心室除极反应T波降支最大斜率降低10%为限,其诊断敏感度为84.3%,特异性为84.4%。如以4项指标联合诊断排斥反应,回顾性分析诊断敏感度可达95.3%,特异性为96.1%,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237(95%CI为0.8132~0.9924)。采用心肌内心电图联合诊断可以避免52.5%心肌活检数量,将出现4.7%的漏诊率。采用IMEG监测AR的患者较未采用的患者,预计5年生存率高。结论:IMEG某些指标数据有较好的诊断排斥反应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联合诊断将更加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并可以减少心肌活检的次数,但也存在漏诊。连续的IMEG监测可以做为心脏移植后无创的、方便的及长期的排斥反应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并初步分析成人心脏术后在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期间出现的相关并发症.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82例成人心脏术后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期间的相关并发症资料,主要包括肾功能衰竭、感染、出血、下肢缺血、微栓、溶血、肝功能障碍、淋巴漏等并发症.82例患者中男50例,女32例;年龄(51.3±11.0)岁.结果 44例发生并发症,占53.7%.肾衰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最高,分别为36.6%及56.7%.感染次之,其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34.1%及40.0%.对ECMO与持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的最初应用时间的间隔和死亡比例进行回归分析,P=0.012,两者存在相关性,随时间的延长死亡比例增加.结论 肾功能衰竭及感染是成人心脏术后应用ECMO期间的最主要并发症,对预后有明显影响,对高危患者进行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肾功能、呼吸功能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1例老年(≥60岁)冠心病的患者分为CCABG(33例)和OPCAB(28例)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术后CREA(血肌酐)、BUN(尿素氮)结果,平均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平均ICU时间,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中输血量,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CCABG组与OPCAB组术后CREA和BUN在术后当天,第1、3、5、7、9天及出院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ABG组与OPCAB组术后平均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为(41.03±61.09)h、(14.67±14.40)h(P<0.05);平均ICU时间为(124.21±82.91)h、(77.54±46.44)h(P<0.05);平均住院时间为(14.91±8.18)d、(13.B9±7.86)d(P>0.05);术后第1天引流量为(562.57±376.92)ml、(478.25±176.48)ml(P>0.05);术中输血量、红细胞悬液、血浆及总输液量两组无差异(P>0.05);术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OPCAB组低于CCABG组.结论 OPCAB对老年患者安全和有效,尤其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