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带皮岛游离腓骨骨皮瓣修复肿瘤切除后的上颌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Hidalgo(1989)首次报告利用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以来,游离腓骨瓣在口腔下颌骨重建中的应用很快为头颈重建外科医师所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功能性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和美学效果。方法:收集32例腮腺良性肿瘤病例,采用腮腺美容切口、保留耳大神经、腮腺区域性切除和SMAS筋膜填塞(或植入脱细胞真皮基质)等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随访6~24个月,通过问卷调查患者面部外形满意度、腮腺区味觉出汗症状和术区感觉恢复情况,临床检查和淀粉碘试验评价面部外形、面神经功能和Freys综合征。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甲级愈合,随访6~24个月,腮腺区外形良好,凹陷畸形不明显。28例面神经功能评价为House-Brackmann分级Ⅰ级,4例为II级;3例术侧耳垂麻木,术后3~8个月触觉、痛觉和温度觉逐渐恢复;1例出现Freys综合征;术后美容效果满意率100%。结论:应用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尽可能保留了术后腮腺功能,有效减少了术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获得了良好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背景:研究已经证实,上颌窦黏膜具有促进成骨的能力,上颌窦内膜与种植体之间的空间随着时间的延长会有新生骨的形成。目的:通过对两种上颌窦提升术不植骨同期种植牙的研究,明确不植骨对两种上颌窦提升后种植体成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上颌窦外提升和上颌窦内提升两组,分别在不植入骨替代材料的情况下同期进行种植体的植入,共植入种植体60个,外提升组25个植体,内提升组35个植体。结果与结论:在不植骨的情况下,60个种植体经过12个月的观察,59个植体正常行使功能,1例外提升的种植体术后松动,治疗失败。内提升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外提升组(P<0.05)。两组患者的近期稳定性(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外提升组种植体周围的骨量增加显著少于内提升组(P<0.05)。结果说明不植骨在上颌窦的两种提升术中是可行的,而且能简化手术过程,减少治疗费用,但对种植体长期稳定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应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口腔黏膜缺损8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应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dermalmatrix,ADM)修复口腔黏膜缺损的疗效,分析影响愈合的因素。方法:采用ADM修复82例浅表口腔黏膜缺损,缺损部位包括唇、颊、舌、腭、咽,牙龈、口底和前庭沟,缺损面积最小1cm×2cm,最大4cm×6cm,平均8.96cm2。术后密切观察2周。结果:随访1个月~1a,成活情况为优者75例(91.46%),良7例(8.54%),无1例失败。收缩情况为优者52例(63.41%),良25例(30.49%),差5例(6.1%)。术区组织形态与正常组织相比无明显差异,黏膜活动度良好,患者无疼痛或异物感。结论:ADM具有组织相容性好、取材方便、适应性广等优点,可作为口腔黏膜缺损修复的理想材料;其愈合与缺损部位、缺损面积和固定方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制作在磁性固位分体式上颌骨赝复体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对2例单侧上颌骨缺损患者采用CAD技术和快速成型(RP)技术制作硅橡胶阻塞器,再通过临床硅胶印模制作活动支架义齿,并利用磁性附着体将两者连接。戴入阻塞器及活动义齿,检查其就位、固位和稳定情况;通过口内含水、低头鼓漱的方法检测口鼻腔封闭性;利用分光光度法对附着体安放前后咀嚼效率进行比较。结果采用CAD和RP技术制作的硅橡胶阻塞器与口腔和鼻腔组织密贴,固位良好;安置磁性附着体的活动支架义齿与阻塞器贴合,就位顺利,固位和稳定性良好;口鼻腔封闭检查结果:封闭性良好,戴入义齿后无水从鼻腔流出。咀嚼效率测试结果:两例患者在附着体安放后咀嚼效率都有显著提高。结论磁性附着体的应用可以提高单侧上颌骨缺失赝复体的固位与稳定,改善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快速成型技术在单侧上颌骨缺损阻塞器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名患者均为肿瘤切除术后的单侧上颌骨缺损病例。于术后3个月对缺损区进行CT扫描,扫描图象利用Simplant-CMF软件来进行颌骨缺损的容积三维重建和分段式阻塞器设计;再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加工上颌骨缺损模型;在获得的树脂模型上,利用灌注法和涂层法制作硅橡胶阻塞器。临床试戴分段式阻塞器,检查其固位情况及与口鼻腔黏膜的密合度;通过含水、低头鼓漱的方法检测口鼻腔封闭性。结果: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快速成型技术制作的分段式阻塞器固位良好,与口鼻腔黏膜组织密贴。口鼻腔封闭性检查结果:3例无漏出,仅1例有少量漏出液。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快速成型技术能提高上颌骨缺损的阻塞器的精密度和修复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上颌窦外提升术同期不植骨种植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上颌窦外提升术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方法及效果。方法:30例患者上颌窦通过外提升在不植骨的情况下同期植入种植体共38枚。结果:上颌窦底平均增加骨高度5mm,所有病例均已完成修复,随访3~36个月,平均随访24个月,均无种植体松动脱落,咀嚼功能正常。结论:上颌窦外提升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疗效肯定,减少了治疗的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玻璃纤维桩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治疗牙体龈下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牙体有龈下缺损的患牙127例,按随机数法分成两组,观察组68例行玻璃纤维桩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对照组59例行钛合金桩烤瓷冠修复,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牙龈指数。结果观察组成功率97.1%,高于对照组的8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继发龋、瓷崩发生率分别为1.5%、4.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色差、边缘着色、根裂方面,观察组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指数方面观察组患牙均集中于0、Ⅰ级,其中0级占73.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治疗牙体龈下缺损的成功率较高,具有美观性好,对牙龈刺激少,不易根折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心理干预对儿童牙科畏惧症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3~12岁的口腔疾患儿童牙科畏惧症(dentalanxiety,DA)的发生情况及心理干预对DA的疗效。【方法】采用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评分对486例口腔患儿进行分析比较,并将筛选出的360例DA儿童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进行常规的口腔治疗的同时采用心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口腔治疗。【结果】年龄、性别和家长陪伴就诊对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有明显影响。心理干预组DA程度明显下降,心理干预对男孩的影响较女孩更显著。【结论】心理干预治疗儿童DA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0.
临时冠桥是固定修复中保护预备后基牙的一种有效方法。近年来随着口腔材料的改进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在原有的自凝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树脂类临时冠桥材料。下面就树脂类临时冠桥材料的分类、性能、临床意义、操作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