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髋臼骨折是一种常伴有股骨头中心性脱位或后脱位的严重关节内骨折,治疗比较复杂。我院自1980年11月至1993年3月收治28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22例,女6例;年龄19~44岁,平均32.5岁。左髋12例,右髋16例。骨折类型:按Letournel和Judet分型法[1],前往2例,后往2例,前壁4例,后壁8例,横形5例,两柱2例,T型5冽。伴有股骨头中心性脱位12例。脱位程度按刘树清等分法”‘,五度6例,正度4例,巨度2例。股骨头后脱位7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16例,高处跌下9例,重物压伤3例。1.2治疗方法与疗效本组采用非手术治疗17…  相似文献   
2.
有关脊柱不稳定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脊柱不稳定虽不是疾病的独立诊断,但在临床上常见。已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并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有关问题讨论如下。1 维持脊柱稳定的因素 脊柱由韧带和椎间盘维持内源性稳定,由脊柱外肌肉保证外源性稳定。颈椎支持头面部器官,胸腰椎则将上肢和躯干所担负的重量通过骶髂关节传达至下肢。由于生理孤度、椎间盘和椎间孔的存在,使脊柱可以像弹簧一样吸收从下肢传来的冲力,保护颅脑和胸腹部。 脊柱的运动是多个活动节段的联合动作,包括沿横轴、矢状轴和纵轴的旋转。而脊柱的屈曲主要在腰段,旋转活动主要  相似文献   
3.
带臀中肌蒂骨移植加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应用带臀中肌蒂骨移植加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通过对31例5年以上的随访,骨折愈合率达96.8%,优良率达92.9%.切除该肌骨瓣不影响臀中肌功能,骨块用七号丝线固定.对采用Watson—Jones氏切口行切开整复的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本法可首选.  相似文献   
4.
患男,31岁,已婚。5年前生育1子。1996-10-18,骑摩托车不慎与小汽车相撞,撞及左髋部。伤后左髋部及会阴部肿胀、疼痛,左髋关节弹性固定3b入院。  相似文献   
5.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60岁。因车祸致右髋部肿痛,活动受限3h于1995年10月30日入院。查体:右髋肿胀,右臀隆起,右臀、右腹股沟韧带中点内下方压痛,右臀可触及隆起的股骨头。右下肢外旋畸形,大粗隆向后上移位位于Nelaton线上,右下肢长度较左下肢缩短3cm。右足趾运动、感觉正常。X线片示:右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右股骨头、颈位于髋臼后上方,髋臼内见一半圆形骨折块。诊断:右股骨头骨折后脱位并股骨颈骨折。手术经右髋关节后侧入路,术中见股骨颈、股骨头骨折脱位于髋臼后上方,股骨头内下方有骨缺损约占股骨头的1/3,骨块留于髋臼内。行股骨头、颈…  相似文献   
6.
自1986年10月至1988年10月,我们采用尺骨鹰嘴牵引下石膏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45岁,其中13岁以下9例,平均13.5岁。伸直型10例,屈曲型1例。均为闭合不稳定性骨折,其中粉碎性6例;骨块尺侧移位8例;5例因骨端不稳定牵引前手法整复失败;合并同侧Colles骨折2例;合并桡神经损伤1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彩印机滚轴挤压造成手、腕、前臂部损伤的受伤机制、伤情特点及诊治。方法:对1995~1998年收治病人,根据对手、腕、前臂部不同部位的伤情特点、临床特征及处理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由于彩印机滚轴间最大撑开间隙〈2cm,越向上挤压,肢体损伤越严重。本组24例经3~18个月随访,单纯手掌部挤压伤3例,功能均完全恢复,手掌合并腕部挤压伤10例,7例功能基本或完全恢复,而手掌、腕合并前臂  相似文献   
8.
9.
病例介绍例1,女性,17岁,因左髋先天性脱位左下肢短缩6cm畸形而入院,在硬膜外麻下行左胫骨上干骺端截骨延长术,按常规先斜形切断腓骨中下段,然后用风动骨钻,上下各钻入2枚骨园针,按装新型多功能矫形延长器,在胫骨结节下作“V”形载骨,石膏托固定,术后第4天开始延长,第1天延长1cm,以后每天按1,5mm速度延长,术后12天(延长8天)延长2.2cm,病人出现患肢肿痛及足部麻木感暂停4天,症状消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