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体骨软骨移植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技术治疗膝关节内软骨缺损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6-12采用自体骨软骨移植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技术治疗的12例股骨髁软骨缺损,10例软骨缺损位于内侧髁负重区,2例软骨缺损位于外侧髁负重区,软骨缺损面积为1.0~3.5 cm2。比较术前及术后3、6个月时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结果 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9(6~13)个月。术后6个月时所有患者MRI显示骨软骨条与周围骨愈合,缺损区表面有符合关节面曲度的软骨样组织覆盖。术前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55.1±9.2)分,术后3个月为(89.8±7.1)分,术后6个月为(95.2±8.7)分;术后3个月、6个月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与6个月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膝关节负重区小面积的软骨缺损,自体骨软骨移植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技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切除术后下肢力线的早期改变情况。方法纳入自2016-09—2017-05术前诊断为盘状半月板损伤且站立时膝关节能伸直的40例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盘状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19例(A组),其中16例缝合修复,3例未修复。盘状半月板次全切除成形15例(B组),其中6例缝合修复,未修复9例。盘状半月板全部切除6例(C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摄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测量并比较股胫角、机械轴偏移、外侧关节间隙。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3组的股胫角、机械轴偏移和外侧关节间隙均发生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前后股胫角、机械轴偏移和外侧关节间隙差值的绝对值均小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手术前后股胫角、机械轴偏移和外侧关节间隙差值的绝对值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盘状半月板切除术后即刻下肢力线即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膝内翻减轻和膝外翻增加,而半月板切除量的增加导致下肢力线的改变程度也相应增加。术前应加强对下肢力线的评估,术中尽量保留和修复损伤的半月板。  相似文献   
3.
章云峰  陈辉  姚晓梅 《中国药房》2012,(32):3041-3044
目的:系统评价新型黏痰溶解剂对比氨溴索治疗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祛痰效果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IS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纳入新型黏痰溶解剂对比氨溴索治疗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祛痰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的RCT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RCT,合计53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痰性状控制[RR=1.00,95%C(I0.74,1.34),P=0.98]、痰量控制[RR=1.07,95%CI(0.91,1.25),P=0.42]、咳嗽频度[RR=0.88,95%CI(0.60,1.29),P=0.52]、综合有效率[RR=1.02,95%C(I 0.93,1.12),P=0.69]优于试验组,咳痰容易度[RR=0.93,95%C(I 0.69,1.24),P=0.61]低于试验组,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型黏痰溶解剂治疗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咳痰困难,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畸形继发骨关节炎的手术并发症及早期疗效观察。方法从2004年至2010年收集本组20例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畸形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行THA术的患者,其中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8.5岁。髋关节化脓性感染发生时的平均年龄为10.2岁,从始发感染至行THA的平均间隔时间为34.5年,平均随访时间为3.8年。手术入路包括直接外侧入路(Hardinge入路)10例,后外侧入路10例;采用Kim分类法将髋臼与股骨侧的畸形进行分类,观测假体稳定性及假体周围骨溶解,采用Harris髋评分行术前与术后的临床疗效比较,采用Brooker方法判断异位骨化。结果根据KinⅠ分类法,属于Ⅰ型9例(45%),Ⅱ型4例(20%),Ⅲ型7例(35%)。术中发生股骨骨折3例,1例患者下肢延长4cm后坐骨神经麻痹,无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感染病例。X线随访结果:髋臼未发现〉2mm的移位及外展角的变化;2例在髋臼上方出现〉2mm囊性变,提示有骨溶解,2例股骨柄下沉2.5mm,1例股骨柄Green2区出现〉2mm囊性变,上述患者均无临床不适,予以严密的随访。Harris评分术前平均为46.8分,术后平均为88.5分,有统计学差别(t=12.32,P〈0.01)。异位骨化:BrookerI型有2例,Ⅱ型1例。结论THA是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畸形继发骨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手段,术前严格的病例筛选与评估、良好的手术技术、正确的假体选择是获得术后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相对缺氧对小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诱导作用,以及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对其表达的影响和机理.方法 制作缺氧小鼠模型,采用视网膜切片计数视网膜血管的增生,免疫荧光法检测视网膜中VEGF的表达,分析不同Gen浓度(0、50、100、200 mg/kg)对缺氧致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小鼠的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 正常对照组小鼠视网膜切而有少量血管内皮细胞核,0剂量组(相对缺氧组)视网膜切片中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1),提示相对缺氧诱导视网膜血管新生,表明动物模型制作成功.给药组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均较相对缺氧组减少,并且呈剂量依赖性,提示Gen可抑制缺氧诱导的视网膜血管新生.与对照组相比,相对缺氧组小鼠视网膜内层VEGF的表达明显增强;Gen给药组VEGF的表达较相对缺氧组减弱.结论 Gen可抑制缺氧诱导的VEGF的表达,提示Gen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具有顶防和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开放楔胫骨高位截骨术对髌骨位置、膝前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采用开放楔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病患者109例(111膝),其中男41例,女68例;年龄38~78(57.98±7.07)岁;病程1~36(8.58±6.91)个月。观察比较手术前后股胫角(femoral tibial angle,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负重位力线(weight bearing line,WBL)百分比,CD指数(Caton-Deschamps index),髌骨外倾角(lateral patella tilt angle,LPTA)和髌骨外移(lateral patella shift,LPS)。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膝前痛程度,Kellgren-Lawrence (K-L)分级系统评价髌股关节骨关节炎进展情况。结果: 109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8(12.41±2.40)个月。术前FTA、MPTA、WBL百分比、CD指数、LPTA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58.79±7.90)分增加到末次随访(76.05±7.36)分(P<0.05)。膝前痛VAS由术前的(3.28±1.95)分降低到末次随访(1.07±1.75)分(P<0.05)。膝髌股关节骨关节炎呈进展性改变,但手术前后K-L分级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放楔胫骨高位截骨术后髌骨出现了位置降低和外倾,但膝关节功能和膝前痛均有显著改善。开放楔胫骨高位截骨术引起髌骨位置的不利改变可能并没有影响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发生以后,患者除神经功能缺损外,还出现以情绪低落、消极悲观、自罪、焦虑、依赖、易激惹、兴趣减退、意志缺乏、淡漠、认知障碍等症状为主的病症,是卒中后的一个普遍及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60%[1].循证医学表明,使用抗抑郁药的PSD患者,抑郁症状有改善的迹象[2].药理学研究证实,抗抑郁药可显著改善情绪[3].  相似文献   
8.
李明  章军辉  刘华  章云峰  狄正林  何志勇 《浙江医学》2018,40(11):1259-1260,1276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胫骨双隧道缝线固定和后内侧小切口锚钉固定后交叉韧带(PCL)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PCL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骨折分型均为改良的Meyers-McKeever分级Ⅱ、III、IV型。其中采用关节镜下胫骨双隧道缝线固定20例(关节镜组),采用后内侧小切口锚钉固定20例(切开组)。比较术后两组患者骨折复位、愈合情况、膝关节松弛度、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无骨不愈合、关节内感染、深静脉血栓、异常血肿等不良事件发生。切开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关节镜组除1例患者发生胫前皮肤浅表感染外其余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和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关节镜下胫骨双隧道缝线固定和后内侧小切口锚钉固定PCL止点撕脱骨折均能获得安全有效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急性结肠假性梗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膝置换术后发生急性结肠假性梗阻(ACPO)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以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人工全髋膝置换术后发生的12例ACPO病例(ACPO组),与同期行人工全髋膝置换术的853例(对照组)比较。统计分析ACPO的发生率,分析2组间年龄、性别、手术类型、麻醉ASA分级、临床表现、放射学征象、发生时间、治疗方法、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ACPO总的发生率为1.4%,初次全髋置换术ACPO的发生率(1.3%)高于初次全膝置换术(0.4%),翻修手术(5.0%)高于初次置换手术(1.0%),全髋翻修术(5.5%)与全膝翻修术(4.0%)ACPO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PO组的平均年龄为(78±12岁,对照组为(71±13)岁;ACPO组男女之比为5:1,而对照组的男女之比为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SA分级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PO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2.5d,12例均有腹胀,8例有恶心或呕吐,3例有腹痛;放射学上均有结肠扩张,3例有小肠扩张。治疗上所有患者给予禁食、胃肠减压及口服石蜡油,3例给予肛管排气,1例严重患者行结肠镜辅助下肠道减压,无死亡病例。ACPO组平均下床时间为(5.0±2.2)d,对照组为(2.5±1.1)d;ACPO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6.5±6.4)d,对照组为(10.5±4.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CPO好发于老年男性,绝大多数病例保守治疗有效,预后较好,但会延长术后的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MP)对深低温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S-100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MP组,应用SABC技术检测脑组织S-100β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脑组织S-100β蛋白呈基础水平表达;MP组S-100β蛋白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结论MP可能通过抑制S-100β的过量表达,对深低温缺血再灌注脑损害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