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目的:评估纳米刀消融术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5年9月—2016年3月18例局部晚期不可手术切除胰腺癌患者行纳米刀消融术治疗,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患者术后第1天血清淀粉酶浓度明显升高(P0.05),随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术后CA19-9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且各时间点均低于术前水平(均P0.05);心肌酶指标手术前后无明显改变(均P0.05)。术后3个月内发生胰腺炎2例(11%)、低血糖、高血糖、胃排空障碍各1例(5%),对症治疗后均较快恢复,无胰瘘、出血、胆瘘等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及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按EORTC标准,术后完全代谢缓解2例(11%),部分代谢缓解10例(55%),代谢无变化3例(17%),代谢恶化3例(17%),客观有效率为67%,疾病控制率为83%。结论:纳米刀消融术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安全性高,疗效显著,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纳米刀消融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与难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采用纳米刀消融技术治疗的26例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实施开腹纳米刀消融治疗。4例患者术中放置T管引流,11例术中放置胆道支架,4例术中放置胆道支架+放射性粒子链。8例手术前、后CA19-9均无明显升高;其余18例患者术前CA19-9明显升高,术后第1、3天进一步升高,后逐步下降。术后胆道出血1例,心房颤动2例,上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胆道感染3例,肝脓肿、腹腔脓肿、淋巴漏各1例,PTCD管脱落4例。22例(84.6%)患者术后胆管再通。26例患者总生存时间平均为(9.8±5.6)个月。结论:纳米刀消融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安全、有效,联合胆道支架治疗可使患者获得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对于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应采取有效的方法解除胆道梗阻,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与生存率,本研究通过比较纳米刀消融联合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与单纯PTCD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纳米刀消融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该病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将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35例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患者行PTCD治疗后1~2周行纳米刀消融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单纯PTC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转氨酶、总胆红素(TBIL)水平的变化,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与生存率情况;观察纳米刀消融后患者胆管再通情况、纳米刀消融的相关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以及单纯行PTCD患者术后3个月内因PTCD管梗阻、感染等再次住院率。结果:两组术前一般资料及肝功能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术后1、3个月转氨酶、总胆红素及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5);对照组术后1个月转氨酶、TBIL及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5),但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1、3个月的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15个月vs.5个月,P0.05),观察组术后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0% vs.15.0%,P0.05),但两组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 vs.0,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PTCD管拔出率为82.6%、98.0%,胆管通畅时间为(185.1±95.8)d;术后部分患者出现腹胀、发热等不适,发生胆道感染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对照组术后3个月内因PTCD管梗阻、感染再次住院率为50%。结论:纳米刀消融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并延长患者生存期,实现胆道再通,给患者提供拔除外引流管的机会,提高生存质量,且安全性高,给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6.
胰腺癌是常见的一种消化系恶性肿瘤,具有发病隐匿、进展迅速、预后极差等特点,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居恶性肿瘤第4位.目前为止,胰腺癌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局部消融疗法、局部放疗、全身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及生物治疗等.而根治性手术切除仍被认为是唯一有望治愈胰腺癌的方法,但胰腺癌确诊时多数已属晚期,只有约20%患者有手术切除机会.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基于不可逆性电穿孔(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IRE)原理的纳米刀消融术(nanoknife ablation)已进入人们的视野,逐渐应用于动物实验和临床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疗效.本文将从相关技术原理及应用现状等方面对纳米刀消融术在不可切除胰腺癌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纳米刀消融术治疗局部进展期不可切除胰腺癌的安全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6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肝胆胰腺外科行纳米刀消融术的30例局部进展期不可手术切除胰腺癌患者的资料。对比分析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生化指标的变化,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及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并评估术后客观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纳米刀消融术。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淀粉酶含量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肌酶谱指标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发生胰腺炎3例、恶心呕吐2例、低血糖、肺部感染及胃排空功能障碍的各1例,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术后2个月内无胰瘘、出血和胆瘘等治疗相关性并发症发生。近期疗效评价结果显示,术后肿瘤标志物糖蛋白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及CA-242与术前对比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CT检查结果显示,完全缓解的6例(20.0%),部分缓解的20例(66.7%),稳定的4例(13.3%),有效率为86.7%。结论:纳米刀消融术在局部进展期不可手术切除胰腺癌的治疗中安全性高、近期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山楂改善代谢性高血压(metabolic hypertension,MH)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HERB、ETCM数据库并结合文献调研收集山楂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山楂的全部成分改善MH的靶点;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山楂“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DAVID进行GO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并借助Autodock软件对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从山楂中筛选出89个活性成分,作用于84个靶点,其中山楂改善MH的核心活性成分为山楂酸、阿里红酸B、亚麻酸、亚油酸、甲基正壬酮、芹菜素、熊果酸等;核心靶点为CYP19A1、PPARA、ESR1、PTGS2、PPARG、NR3C1、MMP9、TNF等;作用机制主要涉及炎症、糖脂代谢、血管内皮功能等多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山楂核心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高亲和力。结论 山楂可能通过多成分调节TNF、IL-17、AGE-RAGE、HIF-1、cGMP-PKG等多条信号通路,进而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糖脂代谢异常、改善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不可逆电穿孔(IRE)消融术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及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APC)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26例LAPC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后治疗方式分为IRE联合PD-1抑制剂及化疗组(研究组)11例,IRE联合化疗组(对照组)15例,化疗方案均为mFOLFIRINOX。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辅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CA19-9、肿瘤患者生命质量量表FACT-G评分、术后6个月疾病控制及随访期内中位总生存期(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无Clavien-DindoⅡ级以上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期间无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1、4个月CA19-9水平呈整体降低趋势,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1、4个月CA19-9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1、4个月...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