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急性疼痛服务组织(Acute Pain Service,APS)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自控镇痛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找出APS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问题,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术后自控镇痛患者(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满意度调查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改进措施,比较采取措施前后患者满意度的调查结果.结果 2013年的1320份满意度调查表中,满意度不达标184例(占13.9%),其中因服务态度导致不满28例,占2.1%;健康宣教导致不满31例,占2.3%;设备故障导致不满占28例,占2.1%;镇痛效果及其他方面导致不满97例,占7.3%.2014年的1320份满意度调查表中,满意度不达标95例(占7.3%),其中因服务态度导致不满26例,占2.0%;健康宣教导致不满21例,占1.6%;设备故障导致不满占19例,占1.4%;镇痛效果及其他方面导致不满29例,占2.2%.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实施前患者的每月满意度低于实施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PS护士对术后自控镇痛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患者满意度调查的问题及时反馈、分析和改进,有利于提高自控镇痛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定并实施术后即刻开始康复训练方案,以尽早改善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功能。 方法 按住院时间将收治的66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干预组32例。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术后即刻开始的膀胱功能康复训练方案。 结果 两组各31例完成研究。干预组术后12~14 d、术后30 d膀胱功能、盆底肌肌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拔尿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拔尿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残余尿量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即刻开始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可以促进其膀胱功能恢复;术后更长时间的留置尿管不利于提高拔尿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围术期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采集296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年龄超过60岁,入院后2h内采取静脉血检测血浆NT-proBNP和cTnI水平,术后随访30d监测期间发生MACE的情况,根据NT-proBNP和cTnI水平分为NT-proBNP低危组,NT-proBNP高危组,NT-proBNP和cTnI高危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患者术后30dMACE发生率。结果 NT-proBNP高危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NT-proBNP低危组(P0.05);NT-proBNP和cTnI高危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NTproBNP低危组和NT-proBNP高危组(P0.05)。结论血浆高水平NT-proBNP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术后30d发生MACE的风险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联合cTnI检测,可进一步提高NT-proBNP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围术期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47例NMIBC临床病例资料,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163+TAMs在癌组织表达密度,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用Cox回归多因素模型对患者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CD163+TAMs在癌间质低密度和中密度表达复发率分别为11.1%和1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二者合并,与高密度(37.5%)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层分析在吸烟、肿瘤多发、肿瘤直径3cm、肿瘤分级G1和G2及肿瘤分期Ta的患者中,CD163+TAMs表达低中密度和高密度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年龄、非吸烟、肿瘤单发、肿瘤直径≥3cm、肿瘤分级G3及肿瘤分期T1的患者中,CD163+TAMs表达低中密度和高密度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间质中CD163+TAMs可以作为NMIBC临床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5.
祝金波 《求医问药》2014,(19):53-54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值对诊断严重肝损伤性疾病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3年6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7例严重肝损伤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37例患者在细菌感染前、继发细菌感染后及进行药物治疗后分别进行了C-反应蛋白检测,并对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过检测,这些患者在细菌感染前的C-反应蛋白值平均为(9.96±1.48)mg/L,在继发感染后的C-反应蛋白值平均为(25.18±7.18)mg/L,进行药物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值平均为(10.09±1.76)mg/L。这些患者继发感染后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感染前,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些患者继发感染后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进行药物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水平,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对诊断严重肝损伤性疾病患者发生细菌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