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5月—2017年4月周口淮海医院采用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13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13~65岁,平均37. 5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4例,机械绞伤3例,压砸伤6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4. 0cm×6. 5cm~9. 0cm×12. 5 cm,创面均不同程度存在泥沙、碎屑等异物残留,并伴有足部的肌腱、骨骼等深部组织损伤外露。皮瓣切取范围为5. 0cm×7. 0cm~10. 0cm×14cm,其中急诊修复4例,经清创术后应用VSD技术处理7~10d,择期修复创面9例。结果 11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边缘局部皮肤坏死,经拆线、换药等对症治疗后创缘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13例经术后6个月~2年随访,皮瓣外形满意及足部功能恢复满意,无皮肤破溃及磨损现象,患足负重、行走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采用MIPO技术植入长型PHILOS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干中上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老年肱骨干中上段骨折患者采用MIPO技术植入长型PHILOS钢板治疗,术后进行规范的康复锻炼。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18个月。术后摄X线片复查显示13例骨折愈合良好,3例骨折延迟愈合。末次随访按照Neer评分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优9例,良4例,中3例。结论采用MIPO技术植入长型PHILOS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干中上段骨折符合生物力学原则,骨折固定牢固,术后可早期进行上肢功能锻炼,肩、肘功能恢复满意,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显微镜下末节手指不缩短断指再植术在手指离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优势,以期为此类患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150例末节手指离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研究组(78例)和常规组(72例)。研究组采用显微镜下末节手指不缩短断指再植术治疗,常规组行常规断指再植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应激指标[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断指血液循环[血流速度、阻力指数(RI)]、断指恢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优良率94.87%、皮瓣成活率98.72%,均高于常规组的76.39%、88.89%(P <0.05);术后3d、7d研究组Cor、NE、ACTH浓度均低于常规组(P <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研究组血流速度高于常规组,RI低于常规组(P <0.05);研究组断指长度、两点辨别觉、指尖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常规组(P <0.05)。结论 显微镜下末节手指不缩短断指再植术治疗末节手指离断效果确切,能减轻应激反应,改善断指血流,提高皮瓣成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手部创伤采取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修复治疗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在周口淮海医院接受治疗的108例手部创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都要接受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修复治疗,详细观察记录感染率、存活情况和手术后皮瓣坏死率,在手术结束后还要开展为期6个月的随访,定期通过X线透视检查病区愈合程度,评估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研究中有12例患者出现了局部感染,感染率为11.11%,有10例患者出现了皮瓣局部坏死,坏死率为9.25%,上述病人在经过简单处理之后都得到了有效控制,剩余86例患者的患处外观良好,恢复情况基本接近正常,在随访过程当中医护人员记录得到所有患者的上皮化全部成功,并且经过X线透视观察骨折断端愈合效果理想,达到了患者和家属的要求。其中仅有6例出现指甲再生缓慢和9例出现钩甲畸形的情况,75例愈合优秀,优秀率69.44%;19例愈合良好,良好率17.59%;14例愈合中等,中等率12.96%。结论:采取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修复对手部受创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很好的恢复手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腓动脉远端蒂穿支皮瓣修复外踝区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2月周口淮海医院手足外科9例外踝区皮肤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9~63岁,平均36岁;左侧5例,右侧4例;交通事故伤6例,机械绞伤2例,高处坠落伤1例。9例均采用腓动脉远端蒂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术治疗,皮瓣切取面积为4.0 cm×7.0 cm~7.0 cm×13.0 cm。术后依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定患肢足踝功能。结果 本组9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0个月,平均7.5个月。皮瓣质地与外形优良,行走功能及感觉恢复良好。足踝功能优6例,良2例,可1例。结论 腓动脉远端蒂穿支皮瓣具有穿支血管恒定、设计灵活、切取方便,并且皮瓣薄厚适中、外形美观等优点,是修复外踝区中、小创面的理想术式,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外踝后穿支皮瓣修复足跟区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10月周口手外科医院收治跟外侧、后侧、足底、或跨区皮肤缺损者17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15~57岁,平均33.5岁。创伤所致皮肤跨区缺损14例、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皮肤坏死致钢板外露3例,皮肤缺损范围2cm×4cm~7cm×10cm。合并跟骨骨折11例,其中跟骨骨质缺损6例,跟腱止点部位损伤5例;创面均采用外踝后穿支皮瓣修复,其中急诊修复9例,二期手术8例,对于伴有跟骨骨质缺损者通过取髂骨植骨方式修复、跟腱止点断裂损伤者重建修复。结果 16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下血肿形成,未及时清除导致血循环障碍,皮瓣边缘局部皮肤坏死,经拆线引流等对症治疗后创缘愈合。17例经术后6个月~2年随访,皮瓣外形满意,跟骨愈合及跟腱抗应力性能良好。根据Marti后足(hindfoot)评分标准与Mackinnon感觉功能标准进行评定,行走功能及感觉恢复良好。结论应用外踝后上穿支皮瓣修复跟区皮肤组织缺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