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背景与目的:胆囊癌(GBC)是高病死率的恶性肿瘤,快速有效术前诊断及预后评估手段的缺乏为胆囊癌的手术及随访治疗增加了难度。近年来围绕着外周血炎症相关指标与肿瘤预后的研究较为广泛,但由于外周血参数的不稳定性,预测价值往往有限。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型外周血参数模型术前/术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比值(PP-NLR)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在GBC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40例GB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ROC曲线界值决定手术前后NLR界值,升高则分别赋值为1,反之则为0,PP-NLR定义为两者赋值之和,分别为0、1、2;将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和术前CRP10 g/L分别赋值为1,否则为0,GPS定义为两者赋值之和,分别为0、1、2。采用Kaplan-Meier法与Log-rank检验及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PP-NLR和GPS与患者生存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PP-NLR和GPS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用多因素Cox风险模型确定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ROC曲线确定术前及术后NLR的界值分别为2.51(敏感度0.961,特异度0.788)和2.38(敏感度0.745,特异度0.712)。生存分析显示,不同PP-NLR或GPS水平患者间生存率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生存率在PP-NLR=1、PP-NLR=2、PP-NLR=3组呈依次降低(均P0.05);GPS=0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GPS=1组或GPS=2组(均P0.05),但GPS=1和GPS=2组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PP-NLR和GPS水平均与根治率、肿瘤侵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化程度及炎症指标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等明显有关(均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PP-NLR与GPS与根治率、肿瘤侵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TNM分期及分化程度明显相关(均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PP-NLR及GPS的升高均与低生存率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P-NLR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P-NLR=1:HR=0.357,95% CI=0.221~0.575,P0.05;PP-NLR=2:HR=0.357,95% CI=0.221~0.575,P0.05)。结论:PP-NLR和GPS均与GBC患者预后相关,且PP-NLR为独立预后危险因素,提示外周血参数PP-NLR及GPS可以简便、快速、有效的评估患者预后。此外,PP-NLR整体考虑了术前及术后的系统炎症及免疫状态,相对于GPS及单纯的手术前后NLR预测更为全面、价值更高,可为临床随访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组织中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ymphocyte-activation gene-3,LAG-3)、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的表达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计数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2例原发性TNBC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中LAG-3、PD-1、PD-L1的表达,苏木素-伊红法染色并计数TIL,分析四者与TNB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NBC组织中LAG-3、PD-1和PD-L1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LAG-3表达与TNB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Ki-67、PD-1、PD-L1表达和TIL计数有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TNBC患者DFS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Ki-67、TIL、LAG-3+PD-1+、LAG-3+PD-L1+、LAG-3+TILlow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LAG-3+PD-L1+和TIL是TN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NM分期、LAG-3+PD-L1+和TIL与TNBC患者不良预后有关,特别是LAG-3和PD-L1结合共表达,可为免疫检查点双重阻滞在TNBC患者的临床应用中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复发、转移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1-01~2019-09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的100例女性原发性TNBC患者临床资料,计算SII数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最佳临界值,据此将其分为高SII组(42例)和低SII组(58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术后复发、转移情况的单因素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TNBC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高SII组和低SII组TNBC患者术后1年、3年、5年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81.0%、46.3%、41.0%和98.3%、84.1%、76.0%,平均DFS时间分别为50.0个月和83.1个月,低SII组患者的DFS预后显著优于高SII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pTNM分期、Ki-67、术前SII与TNBC患者术后的复发、转移情况具有关联性(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T分期(HR=7.806,95%CI=3.290~18.523,P=0.000)、N分期(HR=3.526,95%CI=1.763~7.050,P=0.000)和术前SII(HR=3.440,95%CI=1.763~6.710,P=0.000)是影响TNBC患者DFS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SII与TNBC患者的DFS预后相关,术前较高水平的SII是影响TNBC患者术后发生复发、转移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SII可便捷、有效地评估患者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中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月期间96例因肝血管瘤接受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采用ERAS理念行围手术期管理(ERAS组),56例按照传统方式行围手术期管理(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中指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肝功能恢复情况、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术中各方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ERAS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降低(均P0.05)。实验室指标方面,ERAS组术后7 d的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入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开展ERAS是安全及可行的,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减少术后应激反应,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相关肝内胆管癌(ICC)组织中TGF-β1、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ICC患者肝内胆管组织(肿瘤组)和30例肝内胆管结石仅合并慢性炎症患者肝内胆管组织(炎症组)及30例正常肝内胆管组织(正常组)中TGF-β1、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分析三者表达与I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在肿瘤组、炎症组、正常组中、TGF-β1与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呈依次降低,而caspase-3的阳性表达呈率依次升高(均P0.05);在ICC组织中,TGF-β1与surv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917,P0.01),且两者与caspase-3的表达呈负相关(r=-0.890,P0.01;r=-0.894,P0.01)。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GF-β1、survivin和caspase-3均为肝内胆管结石相关ICC预后的独影响因素(均P0.05),TGF-β1与survivin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各自的阴性表达患者(χ~2=13.192,P=0.001;χ~2=10.536,P=0.002),而caspase-3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其阴性表达患者(χ~2=5.469,P=0.023)。结论:TGF-β1、survivin和caspase-3蛋白在肝内胆管结石相关ICC组织中表达异常,三者可能共同参与了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