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目的回顾性分析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ALCAPA)伴左心功能中重度不全的患儿行矫治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7年5月行ALCAPA矫治术伴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低于50%的患儿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3个月至14岁。查阅医院电子病例,收集相关围术期临床资料。根据KIDGO标准判断是否发生AKI,将患儿分为两组:非AKI组和AKI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AKI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发生AKI 31例,AKI发生率为70.5%。AKI组术前Hb含量、术前LVEF和术前血浆肌酐(SCr)浓度明显低于非AK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Hb含量升高为保护性因素(OR=0.917,95%CI 0.848~0.992,P=0.031);术前LVEF升高为保护性因素(OR=0.902,95%CI 0.819~0.993,P=0.036);术前肾小球滤过率(GFR)升高为独立危险因素(OR=1.063,95%CI 1.014~1.113,P=0.011)。结论 ALCAPA伴左心功能中重度不全的患儿行矫治术,术前Hb含量升高和LVEF升高均是术后发生AKI的保护性因素,而术前GFR升高是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大部分心脏手术需要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进行,CPB期间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和功能的下降是术后凝血功能障碍和异常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CPB前,利用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将部分血小板从患者全血中分离出来制成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在CPB结束鱼精蛋白中和后再回输入病人体内,以减少围术期的出血量和血液制品输注量。PRP是一种可行的血液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深低温停循环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重度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对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早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析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全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术后48小时内SIRS评分,将患者分为非重度组(N组,SIRS评分≤3分)和重度组(S组,SIRS评分为4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重度SIRS对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早期各项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共入选269例患者,男性196例(72.8%),术后有104例(38.6%)发生重度SIRS。与非重度SIRS组相比,重度SIRS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82.6±22.1h vs 37.4±15.0 h,P=0.011)、ICU停留时间(7.2±6.1d 3.8±2.2d,P0.001)及住院时间(14.7±10.9d vs 12.1±6.5d,P=0.006)明显延长;且两组在院内死亡率(1.1%vs 4.9%,P0.05),血液透析发生率(7.8%vs 20.1%,P0.01),肺部感染发生率(19.8%vs 40.9%,P0.01),二次插管(2.8%vs 9.8%,P0.01),气管切开(0.6%vs 6.7%,P0.01),消化道出血(2.0%vs 6.1%,P0.05)方面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而两组患者脑卒中(1.4%vs 3.7%,P=0.18)、截瘫(2.5%vs 5.5%,P=0.084)、谵妄(2.8%vs 5.5%,P=0.127)、二次开胸止血(3.1%vs 4.9%,P=0.307)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重度SIRS在深低温停循环下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的发生率较高(38.6%),并延长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增加住院期间死亡、肺部感染、血滤、二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比较精准麻醉和传统麻醉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探讨精准麻醉对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择期心血管手术患者249例,男167例,女82例,年龄25~84岁,BMI 17~37 kg/m2,ASA Ⅱ—Ⅳ级,心功能分级(NYHA)Ⅰ—Ⅳ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精准麻醉组(P组)和传统麻醉组(T组),每组125例。P组进行精准的麻醉实施、用药和麻醉管理,T组则采用传统的经验式麻醉管理。记录手术时间、心肺转流(CPB)时间、阻断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及手术类型。使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来评估术后5 d内谵妄发生情况,记录谵妄发生与持续时间。记录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总住院费用。
结果 术后5 d内发生谵妄为30例(12.0%),其中P组为9例(7.2%),T组为21例(16.9%)。与T组比较,P组术后5 d内谵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住院费用明显降低(P<0.01),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P组术后二次插管、二次ICU、术后气胸的发生率均低于T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精准麻醉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手术后5 d内的谵妄发生率,同时能减少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