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2 毫秒
1.
下肢静脉曲张是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之一,在我国发病率8.6~16.4%,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术式存在创伤大、出血多、住院时间长及术后活动不便等缺点。因此,微创是目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主流趋势。1996年瑞士人Müller开展一种经小切口金属钩去除下肢曲张浅静脉的手术,称作Müller术。我院2008年7月—2010年6月采用Müller术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36例,  相似文献   
2.
分析腹腔镜手术中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的手术疗效和安全性。回顾性分析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小结石患者共120例,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腹腔镜下取石法,即切除胆囊、切开胆总管,胆道镜探查取石并作T型管引流;治疗组60例,采用在腹腔镜手术联合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对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治疗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引流量、腹腔引流管引流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无需放置T型管,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中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在对T型管管理能力较弱的高龄患者中应用,避免了T型管脱落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T鉴别急性胆囊炎与胆囊癌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确诊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32例急性胆囊炎与32例胆囊癌患者的CT资料,对两组患者的病变强化特征、胆囊粘膜线完整性、胆囊壁增厚的情况、胆道梗阻平面及胆囊与周围组织的结构关系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胆囊炎与胆囊癌患者的胆囊壁厚度比较、胆囊粘膜线、胆囊轮廓、高位胆道梗阻情况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螺旋CT对急性胆囊炎与胆囊癌患者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并使用。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进展缓慢,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笔者近年来应用健脾补肾化瘀法治疗慢性肾炎40例,疗效较满意。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对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4月收入我科治疗的58例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其中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行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治疗效果等。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总并发症率比较;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对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木金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肺功能、血气分析等的变化.方法:将6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患者,随机分为木金汤治疗组和氨茶碱对照组各33例.结果:木金汤组总有效率、控显率分别为91.67%和67.42%;氨茶碱组总有效率、控显率分别为86.36%和60.61%.结论:木金汤不仅具有抑制哮喘速发相反应的作用,而且还能够抗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抑制哮喘迟发相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木金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肺功能、血气分析等的变化。方法将6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患者,随机分为木金汤治疗组和氨茶碱对照组各33例。结果木金汤组总有效率、控显率分别为91.67%和67.42%;氨茶碱组总有效率、控显率分别为86.36%和60.61%。结论木金汤不仅具有抑制哮喘速发相反应的作用,而且还能够抗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抑制哮喘迟发相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各种肾脏疾病终末期的共同表现。由于肾单位的严重破坏,造成机体排泄代谢废物的功能减退,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异常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疾病。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此病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肩关节周围炎,以下简称“肩周炎”,又称作“冻结肩”或“五十肩”,是一种发生于肩关节的慢性劳损性疾病,患者临床除表现为肩部的剧烈疼痛症状外,常伴有严重的肩关节功能障碍,给患者日常工作及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笔者从近一年的软伤病例中筛选出典型的肩周炎病例69例,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和低位结扎对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28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分为低位结扎组(n=126)和高位结扎组(n=156),比较两组术后LARS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LARS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126例低位结扎病人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影像学随访发现,117例(92.86%)病人术后左结肠动脉通畅,仅9例(7.14%)病人术后左结肠动脉闭塞。282例病人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LARS总发生率为:57.44%(162/282),42.91%(121/282),34.04%(96/282);术后3个月后无新发LARS病例。低位结扎组的术后3个月、6个月 LAR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高位结扎组(46.83% vs. 66.03%,P=0.00;35.71% vs. 48.72%,P=0.03)。而术后12个月低位结扎组和高位结扎组LAR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40% vs. 34.62%,P=0.09)。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大小>3.5 cm(P=0.01)、非专业化水平(P=0.01)、高位结扎(P=0.03)、吻合口距齿状线距离≤2 cm(P=0.01)是LARS的危险因素;进一步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高位结扎(P=0.02)、非专业化水平(P=0.01)、吻合口距齿状线距离≤2 cm(P=0.01)是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可以降低术后LARS的发生率,尤其是轻度LARS病人,其近期疗效较满意,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