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体外循环期间内源性一氧化氮(NO)浓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先心病患儿分为非紫绀型与紫绀型组,非紫绀型再分为肺高压与非肺高压组,于转流前、主动脉阻断后、转流结束、术后24h、术后72h和术后7d测定NO浓度。结果 主动脉阻断后略有降低,体外循环结束时显著增高,术后第1d仍处于较高水平,术后第3d恢复正常;在体外循环期间紫绀型与非紫绀型先心病血浆NO浓度的比较有显著意义;非肺高压组NO浓度升高显著,肺高压组则升高较少,两组术后24h及72h的比较有显著意义。结论 本实验显示术后24h、术后72hNO浓度升高显著,可能与体外循环所致的炎性反应有关;肺高压组则升高较少,易发生肺高压危象,这也是术后NO治疗肺高压危象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胸腔镜治疗小儿肺隔离症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12月连续30例胸腔镜治疗小儿肺隔离症资料,年龄2天~13岁4个月,中位数7.5月。合并膈疝1例、隔离肺感染2例、肺囊肿1例,其余均为单纯性隔离肺。3个月以上患儿原则上行单肺通气,3个月以下患儿双肺通气,术中监测心率(HR)、动脉血压(ABP)、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全胸腔镜下隔离肺切除25例,1例隔离肺滋养血管和肺血管双重供血,胸腔镜下行滋养血管夹闭,4例中转开胸手术。无支气管胸膜瘘、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4~15个月,中位数10.2月,均恢复顺利,无反复肺部感染,无咯血。结论胸腔镜治疗小儿肺隔离症安全可行,可根据不同年龄选择不同的麻醉肺通气策略,术中生命体征和呼吸指标的监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儿童体外循环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与儿童心功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体外循环期间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8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根据心功能分级分为4组,按先天性心脏病分类分为2组,于术前,主动脉阻断后,转流30min,心脏复苏后和术后24h测定血浆EDLS浓度。结果 (1)儿童血浆EDLS浓度在心功能代偿期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而心功能不全各级分别显著高于正常组,并随心功能不全程度加重而增加;(2)体外循环期间以循环阻断后EDLS浓度最低,随着心脏复苏EDLS浓度逐渐升高,至术后24h EDLS浓度恢复至术前水平;(3)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与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比EDLS血清浓度有显著性差异,而转流期间变化不大。结论 (1)EDLS血浆浓度与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呈密切相关,成为维持心脏功能代偿的因素之一;(2)EDLS随容量负荷增加而增加;(3)儿童心脏病术后适当应用洋地黄制剂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肺损伤及肺保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外循环(CPB)是心内直视手术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体外循环装置、心肌保护措施和心脏外科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提高,心内直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已大大下降。尽管如此,体外循环下肺损伤及肺保护的研究仍是心脏外科的热点。事实上,几乎所有体外循环术后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肺损害、肺功能减退,轻者仅有一过性症状,重者则表现为呼吸窘迫(ARDS),甚至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心包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小儿急性心包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992~1999年收治的35例小儿急性心包炎的手术、术后并发症及预后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 术后引流时间3~10d,平均5d,全组均治愈,随访半年~7年疗效满意,无远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小儿急性心包炎应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心包大部分切除术,简单易行,可彻底解除心包填塞症状,避免遗留心包粘连或缩窄,缩短住院时间。目前随着结核发病率的增高,结核性心包炎的发病亦随之增加,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西地那非对大鼠离体肺保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西地那非对大鼠离体肺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以Perfadex液行肺灌注及保存,实验组则将西地那非(0.7 mg/L)加入Perfadex液行肺灌注及保存,大鼠离体肺在4℃保存8 h;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肺组织湿干质量比(W/D);检测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并观察肺组织病理结构的变化.结果 大鼠离体肺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对照组和实验组的PaO2均逐渐降低,但实验组PaO2的下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后,实验组的W/D比值和MPO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MDA含量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实验组肺组织病理改变较对照组轻.结论 西地那非能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食管旁疝20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回顾和评价先天性食管旁疝各种术式的治疗效果,总结近十余年中经手术治疗的食管旁疝2例。患儿男15例,女5例,年龄3天~6.5岁。本组半数误诊为肺脓肿或其他疾病。治疗结果:2例行Belsey术,均复发;15例行Nissen术,术后1例折叠过紧,1例并发回肠套叠,3例食管下段轻度狭窄,余11例随访2~10年,2例有折叠部分疝出;Thal手术2例,近期效果好。由于该病易发生胃扭转或嵌顿,确诊后应立即手术。应注意防治Nissen手术后发生折叠过紧及滑脱等并发症,Thal术的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舒涛  江泽熙  杨楚墩  舒龙  皮名安  林红 《临床外科杂志》2005,13(2):108-110,i001
目的 研究同种带瓣主、肺动脉移植应用于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矫治的疗效。方法 制备同种带瓣管道 89根 (主动脉 5 5根、肺动脉 3 4根 ) ,临床应用 3 1例 ,其中主、肺动脉单瓣作右室流出道跨瓣补片术 14例 ,Rastelli手术 11例 ,右心室 -肺动脉连接 (RV -PA) 3例 ,肺动脉瓣置换1例 ,Ross手术 1例 ,改良Fantan手术 1例。结果 主、肺动脉单瓣作右室流出道跨瓣补片组 14例 ,1例术后 3d死于右心功能不全 ,存活 13例 ,随访 ( 4 3± 3 .2 )个月 ,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移植后瓣膜启闭功能良好 ,无增厚及粘连。复杂性先天心脏病矫治组 17例 ,死亡 7例 ,存活 10例 ,随访( 3 4.3± 6.3 9)个月 ,管道血流通过顺畅 ,管壁无变薄、钙化。结论 ①同种带瓣管道具有管壁弹性好 ,易于缝合 ,术后排斥反应少等优点 ,可广泛应用于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 ,左、右室流出道的重建 ;②同种带瓣管道补片既能加宽右室流出道 ,且有良好抗返流作用 ,有利于术后患儿心功能恢复 ,使部分复杂的病例能够一次手术根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环合并先天性气管狭窄的手术方式,以降低手术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通过CT影像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等明确诊断的血管环患儿53例,年龄5.0 d~2.5岁,中位年龄12.5个月,包括肺动脉吊带,双主动脉弓,右弓合并异常左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压迫等.其中12例(男8例,女4例)伴气管狭窄症状.患儿均行手术治疗,8例死亡,出院病例随访3~5年,间隔时间6个月.结果 53例患儿分为2组.41例(男25例,女16例)无气管狭窄的患儿行血管环矫治,3例死亡,病死率为7.3%.12例(男8例,女4例)血管环合并气管狭窄患儿,其中7例行选择性血管环矫治,2例死亡;5例行血管环矫治+气管狭窄修补,3例死亡,病死率为41.7%.41例无气管狭窄的病例中,7例有心内畸形,2例死亡.12例合并气管狭窄的患儿,3例存在心内畸形,2例死亡;5例行心脏及气管联合手术,3例死亡,7例行选择性血管环修补,2例死亡.结论 血管环合并气管狭窄的患儿,并不均需要同时矫治血管环及气管狭窄.气管狭窄、合并心内畸形均增加了血管环患儿的手术风险,对此类患儿需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奥曲肽在婴幼儿心胸术后乳糜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1年11月间心胸手术后并发乳糜胸15例临床资料,15例分为对照组(9例)和奥曲肽组(6例),两组病例的年龄、体重、术后发生乳糜胸时间等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糜胸的诊断标准一致.分析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治疗中乳糜胸引流量的变化、治愈时间等数据.两组的数据用均数及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 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胸引流量在治疗后72 h[(214.4±130.2) ml/d]、1周[(155.5±86.7) ml/d]较治疗前[(256.6±125.2) ml/d]明显减少(t=5.041,4.623;P=0.001,0.002).对照组胸引流量治疗后2周[(142.3±120.3)ml/d]、3周[(139.4±113.4) ml/d]较治疗前无明显减少(t=2.099,1.745;P=0.069,0.119).对照组有3例保守治疗无效,其中2例手术治疗,1例死亡.奥曲肽组6例保守治疗成功.胸引流量在治疗后72 h[(88.3±22.2) ml/d]、1周[(51.2±16.7) ml/d]、2周[(19.3±6.05)ml/d]较治疗前明显减少(t=5.227,5.549,6.638;P=0.003,0.003,0.002).两组胸引流量在治疗72 h、1周、2周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3,2.900,2.412;P=0.029,0.012,0.031).两组保守治愈病例术后痊愈时间[对照组(32.8±0.75)d;奥曲肽组(25.2±1.7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2;P=0.028).结论 奥曲肽的使用能明显促进婴幼儿术后乳糜胸恢复,应积极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