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120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篇
外科学   220篇
综合类   203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2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之际,医疗卫生事业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更高了,需要有新的创新和建树,自身政治思想、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需要相应提高,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护理事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反义核酸对膀胱癌细胞恶性表型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分别构建转染COX-2反义真核表达载体和空载体的膀胱癌细胞系5637-AS细胞和5637-P细胞,RT-PCR及W estern b lot分析转染细胞COX-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MTT比色实验、Boyden侵袭小室法和裸鼠成瘤实验分别检测转染细胞体外增殖速度、体外侵袭力和体内成瘤性。结果RT-PCR结果显示,5637-AS细胞COX-2/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mRNA比值(0.65)明显低于5637(0.92)和5637-P细胞(0.90);W estern b lot提示5637-AS细胞COX-2/β-actin比值(0.29)明显低于5637细胞(0.46)和5637-P细胞(0.44)。MTT比色实验显示5637-AS细胞较5637-P、5637细胞生长速度减慢,三者倍增时间分别为3.6 d、2.9 d和2.9 d。体外侵袭实验结果表明,5637-AS侵袭细胞数显著低于5637细胞及5637-P细胞(18.20±5.97比45.40±8.12,18.20±5.97比44.10±6.47,P<0.01)。裸鼠成瘤实验中,5637-P、5637细胞接种裸鼠后第5天肿瘤长出,而5637-AS细胞第7天肿瘤长出;30 d后5637-AS细胞接种组瘤体重量(392.15 mg±33.58 mg)明显小于5637细胞(738.26 mg±66.32 mg),和5637-P细胞接种组(698.53 mg±88.76 mg),P<0.01。结论膀胱癌细胞中COX-2过表达与细胞的恶性表型相关,反义技术抑制COX-2表达可以逆转膀胱癌细胞的恶性表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蛙皮素(BBS)对前列腺癌PC-3细胞骨架形态及细胞内游离Ca2+([Ca2+]i)浓度的影响。方法:①利用免疫荧光法(IH),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检测10-5mol/L浓度BBS处理的PC-3细胞角蛋白(CK)的表达,以反映其对细胞骨架形态的影响;②应用Fluo-3/AM荧光标记技术和LSCM检测不同浓度BBS(10-9、10-7、10-5mol/L)处理的PC-3细胞[Ca2+]i浓度。结果:①10-5mol/L浓度的BBS可促进PC-3细胞CK表达及伪足形成;②BBS可提高PC-3细胞[Ca2+]i浓度,并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实验证明一定浓度的BBS可明显提高PC-3细胞[Ca2+]i浓度及CK表达,进而影响PC-3细胞骨架形态。本研究为探索BBS应用于肿瘤研究以及BBS作用后细胞内信息传递途径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达利珠单抗预防致敏受者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用达利珠单抗诱导治疗预防致敏受者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 36例群体反应性抗体为 30 %~ 5 0 %的致敏受者随机分为舒莱组和对照组 ,各 18例 ,舒莱组患者于移植术前 2h和术后第 4d接受达利珠单抗 (2 0mg/次 )诱导治疗 ,两个组术后均以环孢素A、霉酚酸酯和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结果 舒莱组术后 3个月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术后 2~ 4周内对照组平均每日皮质激素用量明显高于舒莱组 ;两个组人 /肾 1年存活率的差异无显著性 ;舒莱组术后肾功能的恢复较对照组快 ,但差异无显著性 ;舒莱组术后1周内CD2 5 淋巴细胞数明显降低 (P <0 .0 1) ;未观察到达利珠单抗的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在合理筛选供受者的基础上 ,致敏受者肾移植前接受达利珠单抗诱导治疗可降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评价联合尿道电切镜、腹膜后镜行肾输尿管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肾盂输尿管癌患者 4 4例 ,采用联合尿道电切镜、腹腔后镜行肾输尿管切除术 15例 (A组 ) ,开放性肾输尿管切除术 2 9例 (B组 )。对两组的临床疗效、术后恢复、费用及并发症等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 (75 .1± 2 9.5 )ml、术后 (2 4 .1± 12 .6 )h肠功能恢复、(2 4 .3± 10 .5 )h下床活动、应用止痛药(3.0± 0 .8)d、静脉应用抗生素 (7.2± 3.1)d、术后住院 (6 .3± 1.2 )d、(2 8.0± 7.8)d恢复正常工作 ,明显优于B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或P <0 .0 5 )。B组手术时间、手术治疗费用、住院总费用优于A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均 <0 .0 1)。A组并发症明显少于B组。两组随访 14~ 36个月 ,均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 联合尿道电切镜、腹膜后镜肾输尿管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相比 ,疗效相当 ,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6.
GM1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GM1)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中度脊髓损伤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在蛛网膜下腔注射生理盐水或神经节苷脂,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检测凋亡细胞DNA(TUNEL)、流式细胞仪磷脂结合蛋白V/碘化丙啶(AnnexinV/PI)双标检测凋亡细胞及荧光酶联测定法测定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Caspase3)的活性。结果:对照组及治疗组均发现凋亡细胞阳性表达,且均在3d达到高峰,但GM1治疗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有阻断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对损伤脊髓组织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祖国医学对肝郁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对肝郁的认识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25001)王禾【关键词】肝郁《内经》补泻条达《内经》曰:“木郁达之”。达者,条达之意,汉唐及宋医家据此多述肝木条达之性。自元朱丹溪首倡:“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以后,历代医家多引述其为肝主疏泄的功...  相似文献   
8.
外周血及移植肾内嗜酸性粒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移植肾在急性排斥时外周血和移植肾内嗜酸性粒细胞(EO)变化的意义,动态观察31例同种异体肾脏移植病人的外周血和移植肾内EO的变化。结果发现在急性排斥反应时,移植肾内EO数>2%者占80.9%,明显高于肾功能稳定时,P<0.01;重度排斥中血EO数>4%者占82.6%,明显高于肾功能稳定时和中度以下排斥者,P<0.01。结果认为,测定移植肾内的EO变化可以做为监测急性排斥反应的可靠指标,外周血中的EO明显增多常提示排斥反应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围手术治疗区域是现代综合性医院最重要的体现医院综合实力的科室之一,也是医院创收的重要科室之一,有数据表明,50%住院病人的花费在手术室,如何提高手术室的利用效率,确保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成为这个区域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尿流式细胞学在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流式细胞学在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肾移植受者的116份尿样本进行尿流式细胞学分析,并将急性排斥组和肾功能稳定组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排斥反应组尿淋巴细胞总数以及HLA-DR^ 淋巴细胞数显著增多,与肾功能稳定组比较,P<0.01,CD8^ 细胞亦增多(P<0.05),而CD3^ ,CD4^ ,CD19^ 细胞数变化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上,HLA-DR阳性样本和淋巴细胞数阳性样本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95.2%,90.5%,和92.6%,87.4%,结论:尿流式细胞学分析可反映移植肾内的免疫状态,尿淋巴细胞数的显著增多和尿HLA-DR^ 淋巴细胞增多可以作为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