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椎弓根螺钉固定及骨水泥强化方法在骨质疏松骶骨上的锚定强度,探讨骶骨椎弓根螺钉松动后的理想补救技术.方法:应用11具成人新鲜骶骨标本,经骨密度测试确认为骨质疏松后,在同一骶骨标本上,依次建立5种骶骨螺钉固定模型,A组,单皮质椎弓根螺钉固定(左侧):B组,双皮质椎弓根螺钉固定(右侧);C组,PMMA钉道强化后单皮质椎弓根螺钉固定(建立于A组螺钉拔出后);D组,PMMA钉道强化后侧翼钉固定(右侧);E组,后凸成形技术支持下的PMMA强化后侧翼钉固定(左侧).应用MTS材料测试机进行轴向拔出测试,记录各种骶骨螺钉固定技术的最大拔出力并进行比较.结果:11具标本的骨密度为0.55~0.79g,cm~2,平均0.71±0.08g/cm~2.A~E组最大拔出力分别为508±128N、685±126N、846±230N、543±121N和702±144N.A组与D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显著低于B、C和E组(P<0.05);B组与E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的拔出力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患者的骶骨固定中,双皮质骶骨椎弓根钉较单皮质具有更高的锚定强度.骶骨椎弓根钉一旦发生松动,PMMA钉道强化和后凸成形技术支持下的PMMA强化后的侧翼钉固定均可成为理想的补救手段.  相似文献   
2.
本组男性88例,女性38例,年龄最小者1岁,最大62岁;烧伤后12小时内就诊者76例,12~24小时就诊11例,24~48小时就诊25例,48小时以上就诊14例。首诊患者93例。创面未感染者104例,创面已感染22例。烧伤面积9%以下。92例,9%~18%以内18例,18%~27%10例,27%以上3例;烧烫伤深度在深Ⅱ度以下120例,Ⅲ度6例。 配方及制法:紫草100g、冰片25g,植物油1000ml。将植物油(香油或豆油)文火加热,把干燥切块的紫草用清水略加湿润后放入油内微火炸枯,待油呈紫红色时,捞除残渣,取油过滤,稍凉后加入研成细粉的冰片搅匀,装入玻璃瓶内,封好备用。 用法及注意事项;处理创面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用生理盐水彻底清洗创面,如有大水疱,应于水疱基底部引流,然后用无菌干棉球将创面水液轻轻吸干。对已经感染的创面也应仔细清洗,将脓液或渗出物彻底洗净。根据创面大小,取适量烫火散(成  相似文献   
3.
髂骨螺钉松动四种翻修技术的生物力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松质骨填塞钉道、增加螺钉长度、传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强化钉道和外板开窗PMMA强化钉道四种方法翻修松动髂骨螺钉后的固定强度,探讨髂骨螺钉松动的理想补救手段。方法:8具成人防腐尸体骨盆标本,经双能X光吸收法测定骨密度后,将直径7.5mm髂骨短钉(长度为70mm)分别置入左右髂骨(A组),通过MTS材料实验机向螺钉尾部施加100~300N垂直循环载荷2000次后,测试髂骨螺钉的轴向拔出力。用松质骨紧密填塞两侧钉道后,在左侧钉道内置入短钉(B组),右侧钉道置入长度为100mm的髂骨长钉(C组),重复上述测试。将左侧钉道内注满PMMA后,再次置入髂骨短钉(D组);将另1枚髂骨短钉置入右侧钉道,以螺钉中点为中心沿螺钉轴线的髂骨外板处开窗,高度20mm、长度40mm、深度至内板皮质,灌注PMMA(E组);D组和E组重复上述测试。记录各组髂骨螺钉的轴向最大拔出力并进行比较。结果:8具标本的骨密度为0.75~0.91g/cm2,平均为0.85±0.05g/cm2。A~E组的最大拔出力分别为1174±542N、261±89N、769±317N、1954±623N和1820±659N,D组与E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D组与E组显著高于A、B和C组(P0.05),C组显著高于B组(P0.05),B组和C组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松质骨填塞钉道和增加螺钉长度不能恢复髂骨螺钉的锚定强度;外板开窗PMMA强化和传统PMMA强化后置钉可使髂骨螺钉获得更高的锚定强度;从微创角度,外板开窗PMMA强化可能成为髂骨螺钉松动的理想补救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后凸成形骨水泥(PMMA)强化技术对骨质疏松情况下骶骨钉固定强度的生物力学影响,为骶骨钉翻修选择坚强的补救技术提供依据&#65377;【方法】 11具新鲜骶骨标本用于实验,双能X线吸收法(DEXA)评价骨密度&#65377;在同一骶骨上,依次建立非PMMA强化和PMMA强化骶骨钉的固定模型如下,A组:单皮质椎弓根钉;B组:双皮质椎弓根钉;C组:传统PMMA强化单皮质椎弓根钉;D组:后凸成形PMMA强化椎弓根钉;E组:后凸成形PMMA强化侧翼钉&#65377;在MTS试验机上对五种骶骨钉依次进行轴向拔出测试,记录最大承受拔出力并比较&#65377;【结果】 11具标本的平均骨密度为(0.71 ± 0.08) g/cm2&#65377;A组的螺钉拔出力(508 N)显著低于其它4种固定组(P < 0.05)&#65377;B组的螺钉拔出力(685 N)与E组(702 N)无显著差异(P > 0.05),但是,两者的拔出力均显著低于C和D组(P < 0.05)&#65377;重要的是,D组(986 N)的拔出力显著高于C组(846 N)&#65377;【结论】 在骨质疏松患者的骶骨固定中,双皮质骶骨椎弓根钉较单皮质具有显著的力学优势&#65377;骶骨椎弓根钉一旦发生松动,传统的和后凸成形PMMA强化技术均可成为补救手段,并且后凸成形PMMA强化骶骨椎弓根钉可获得最坚强的锚定&#65377;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