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胫腓骨骨折是港船作业人员常见的骨折,治疗方法较多。我院自1998年8月开始,对47例斜型和螺旋型骨折采用螺钉内固定,石膏、夹板外固定,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胫腓钩钢板治疗外踝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11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胫腓钩钢治疗外踝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11例,结果11例随访0.5 ̄2年,疗效均为优良,无断钉、连接杆断裂现象。提示运用胫排钩钢板固定外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敏感指标、智能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在手术室护理质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手术室8项护理敏感指标作为质控重点,开发电子化质控系统。对2017年7-9月各项质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整改效果。结果各项指标规范率均明显提高,查检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手术医生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敏感指标及智能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手术医生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利福霉素钠和利福平在治疗肺结核中的安全性.方法 792例肺结核患者分为利福霉素钠组(393例)和利福平组(399例),治疗2个月后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利福霉素钠不良反应发生率(12.47%),较利福平(18.29%)低,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利福霉素钠为1.78%,利福平为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表现为肝损伤、过敏反应、肾功能损伤、血细胞减少和消化道不适.结论 利福霉素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小于利福平,若患者不能耐受利福平,可考虑利福霉素钠作为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顺铂低剂量节律(LDM)化疗对小鼠H22肝癌血管生成的影响,观察其抑瘤效果和毒副作用。方法昆明小鼠皮下接种H22细胞,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节律组A:顺铂0.6mg/(kg·d)每日腹腔注入,每周5次;节律组B:顺铂1mg/(kg·d)隔日腹腔注入,每周3次;对照组:生理盐水0.2mL每日腹腔注入,每周5次,持续2周;最大耐受剂量(MTD)组:顺铂9mg/(kg·d)一次腹腔注入。每隔2d测量小鼠体质量及肿瘤直径。接种后第15天处死小鼠称瘤质量,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与MTD组相比较,节律组A、节律组B肿瘤生长缓慢,无明显的体质量减小。节律组A、节律组B、MTD组的抑瘤率分别为66.78%、55.56%、39.44%。节律组A、节律组B肿瘤MVD、VEGF、MMP-2表达较对照组、MTD组显著减少(F=9.56、9.38、10.17,q=3.56~6.18,P〈0.05);PCNA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11.95,q=0.87,P〉0.05);MTD组PCNA指数较节律组、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q=6.18、6.10,P〈0.01)。节律组A、节律组B瘤组织可见大量的细胞变性坏死,对照组和MTD组少见。结论顺铂LDM化疗可显著抑制小鼠H22肿瘤的生长及血管生成,化疗效果好且毒性低;其抗血管生成作用可能与肿瘤内VEGF、MMP-2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X线影像学参数的改变与膝骨关节炎(KOA)疼痛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2014年9月到2016年9月因KOA就诊患者90例,入选患者均拍摄膝关节轴位片,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上测量5个影像学指标,分别是髌股指数、髌股协调角(适合角)、外侧髌股角、髌股倾斜角、股骨滑车沟角;对KOA患者疼痛的程度进行模拟视觉疼痛评分(VAS),根据VAS评分结果分为VAS评分≥ 5分与VAS评分<5分两组,对两组的影像学指标进行比较;定义VAS评分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以VAS评分等级为因变量,各影像学参数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两组间髌股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P<0.05),其他指标未见统计学差异;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髌股指数为中度疼痛的重要危险因素(比值比=1.345,P<0.05)。 结论髌股指数与KOA患者疼痛程度有关,是引起中度疼痛的重要危险因素。髌股指数可作为评估KOA患者膝关节疼痛程度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年轻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年龄≤40岁的行新辅助化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87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pCR组30例,非pCR组57例。对比pCR、复发/转移及死亡人数构成比与临床病理学特点的相关性,并分析pCR与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87例患者新辅助化疗后30例达到pCR(34.5%)。年轻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pCR构成比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术前淋巴结状态、Ki67水平及分子分型相关(χ^2值分别为3.592、4.614、8.373、4.251、14.569,P值分别为0.047、0.032、0.039、0.039、0.006);复发转移患者构成比例与ER、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状态相关(χ2值分别为8.778、6.243、9.413、14.910、23.074,P值分别为0.003、0.013、0.009、0.002、<0.001);死亡患者构成比与ER、PR、HER-2、分级、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状态相关(χ^2值分别为6.686、4.340、11.874、15.707、12.428、26.564,P值分别为0.010、0.037、0.003、<0.001、0.006、<0.001);ER、PR、HER-2、肿瘤大小、术前淋巴结状况及分子分型与DFS相关[HR(95%CI)分别为0.53(0.31~0.93)、2.12(1.21~3.64)、0.46(0.27~0.77)、1.91(1.40~2.62)、2.22(1.55~3.20)、1.21(0.95~1.55),P均<0.05];而ER、PR、HER-2、分级、肿瘤大小及术前淋巴结状况与OS密切相关[HR(95%CI)分别为0.47(0.23~0.98)、2.14(1.03~4.44)、0.37(0.19~0.76)、2.90(1.45~5.79)、1.86(1.24~2.79)、2.22(1.39~3.56),P均<0.05]。33例复发转移的患者中pCR患者5例,占16.7%(5/30);余28例未达到pCR,占所有非pCR患者的49.1%(28/57),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21例死亡的患者中pCR患者2例,占所有pCR患者的6.7%(2/30);余19例均未达到pCR,占所有非pCR患者的33.3%(19/57),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结论年轻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的pCR构成比及DFS、OS受多种临床病理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检测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半成品中外源性DNA残留量的方法.方法: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工程菌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地高辛标记探针,以此探针杂交并进行显色反应.结果:半成品中每人份剂量的外源性DNA残留量均小于10ng.结论:该方法检测特异性较强,敏感性高,操作较安全简便,可用于重组人干扰素α2b制备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及半成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李峰  王延涛  康廷国 《中药材》2006,29(4):318-320
目的:比较不同品种与产地的鹿鞭药材中3种多胺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10个鹿鞭样品腐胺、精胺及精脒的含量。结果:不同样品的3种多胺类成份及总多胺含量均有一定差异。结论:多胺类成分含量可作为鹿鞭质量控制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