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随着肾细胞癌(RCC)治疗方法的进步,转移性肾癌(mRCC)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骨转移及骨相关事件(SREs)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本文对RCC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RCC骨转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2月上海长征医院收治的114例RCC骨转移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结果等资料,总结骨转移好发部位及确诊肾癌至发现骨转移时间等临床特点。结果:114例RCC骨转移患者中,男95例(83.3%),女19例(16.7%);影像学共诊断骨转移病灶218处,胸椎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103处。46例患者就诊时已出现骨转移,其中33例以SREs为首发表现就诊后通过病理确诊为RCC骨转移;68例患者术后出现骨转移,平均转移时间51.5个月。所有患者肾脏原发病灶或骨转移病灶均经过病理确诊为RCC,其中87例骨转移瘤可明确RCC病理亚型,肾透明细胞癌(ccRCC)83例,肾乳头状细胞癌(pRCC)3例,嫌色细胞癌(chRCC)1例。结论:男性RCC患者骨转移的发生率高于女性,胸椎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ccRCC是最常见的病理亚型。RCC术后需要进行规范化的随访,因SREs就诊的转移性骨肿瘤患者,也应考虑到RCC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肾门部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经验,探讨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门部肿瘤的可行性及相关技术难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行肾部分切除术的66例肾门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28例,平均年龄(52.6±11.0)岁,平均肿瘤最大径为(4.0±1.8)cm,平均R.E.N.A.L.评分为(9.1±1.3),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为(1.8±0.4)分。分析手术时间、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切缘阳性率、术后病理结果及肾功能变化等指标。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其中行开放手术12例,行腹腔镜手术18例,行机器人手术36例,无一例中转根治,无切缘阳性。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08.8±62.0)min、平均阻断时间为(24.0±8.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47.8±97.7)ml,术后1周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率11.1%。其中1例术中出血1 000ml,输血后治愈,另有3例因尿漏延长放置负压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病理示:透明细胞癌47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嫌色细胞癌6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例,嗜酸细胞腺瘤、TFE-3基因融合相关肾癌、梭形细胞癌、单纯性囊肿各1例。6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48个月,期间均无瘤生存。结论:对于有经验术者,行肾门部肿瘤肾部分切除术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围术期肾功能变化小,未见肿瘤复发转移,提示手术安全可行,但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零缺血与肾动脉主干阻断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_(1a)期外生性肾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12月上海长征医院收治的99例使用零缺血或肾动脉主干阻断技术行机器人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采用零缺血技术(零缺血组),78例行肾动脉主干阻断(完全阻断组)。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倾向性匹配分析,按照1∶2最邻近匹配法,得到组间协变量均衡的样本,匹配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热缺血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肾功能变化等指标。结果:匹配前,两组患者在肿瘤直径、R.E.N.A.L.评分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零缺血组有16例、完全阻断组有28例匹配成功,两组各基线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零缺血技术避免了肾脏缺血,术后1个月肾功能保护效果较好,术后3个月肾功能无明显差异。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这一新技术能安全、有效的应用于T_(1a)期外生性肾肿瘤的治疗,并不显著增加手术时间与术中失血,同时避免了肾实质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术后短期肾功能保护较好。该技术的优势需要长期随访及大宗病例研究的验证,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周脂肪梅奥粘连概率(MAP)评分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APN)术前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由同一术者行RAPN的229例T1aN0M0期肾肿瘤患者资料。患者年龄为(53.14±11.84)岁;男145例,女84例;左侧肾肿瘤122例,右侧肾肿瘤107例;术前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100.24±24.35)mL/(min·1.73 m2)。根据MAP评分将患者分为MAP低分(≤ 3分)组175例和MAP高分(>3分)组54例,比较两组之间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 229例患者RAPN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转为根治性肾切除术或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为(140.57±41.05)min,术中出血量为(98.56±65.38)mL,总输血率为7.9%(18/229),术后住院时间为(6.41±2.39)d。4例患者未阻断肾动脉,13例患者为选择性分支动脉阻断,其余患者均为肾动脉主干阻断,肾脏热缺血时间为(17.73±7.91)min。13例Clavien-Dindo分级Ⅱ级的患者围手术期进行输血治疗,4例患者因术后出血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栓塞止血,1例因出血而再次急诊手术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平稳出院。术后随访1年,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末次随访时eGFR为(94.40±22.63)mL/(min·1.73 m2),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MAP低分组患者比较,MAP高分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152.51±39.53)min vs(136.91±41.15)min,P=0.015],术中出血量较多[(123.11±93.15)mL vs(94.75±59.89)mL,P=0.029],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较高[Ⅰ级45例(83.3%)、Ⅱ级8例(14.8%)、Ⅲ级1例(1.9%)vs Ⅰ级165例(94.3%)、Ⅱ级7例(4.0%)、Ⅲ级3例(1.7%),P=0.019],术后住院时间较长[(7.04±3.32)d vs(6.21±2.01)d,P=0.027]。结论 MAP评分能提前评估RAPN术中肾脏和肿瘤游离时间延长、出血量增加的风险,指导临床医师术前做好手术规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