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药学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上皮钙粘附蛋白(E-cadherin)的表达与血清TSH浓度的相关性,探讨E-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作用及E-cadherin与血清TSH浓度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TSH浓度,手术切除标本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后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1)E-cadherin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之间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2)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与血清TSH浓度1组(rs=0.287,P〈0.05)、2组(rs=0.298,P〈0.05)、3组(rs=0.474,P〈0.05)均呈正相关,且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随着血清TSH浓度升高而增加。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阳性率与血清TSH浓度之间存在正相关,血清TSH可增进E-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作用与相互关系,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经不同预处理并移植于腹直肌内后甲状旁腺移植物的功能和生存情况.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70只作为供体,成年雄性SD大鼠35只作为受体,建立去甲状旁腺模型受体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直接移植组、高氧培养移植组、环孢素A组、60Co照射移植组及综合处理组5组,每只受体接受2只供体的4个甲状旁腺组织块,甲状旁腺移植于大鼠的腹直肌内.观察各组大鼠在甲状旁腺移植前后不同时相血清钙和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变化.结果 各组在甲状旁腺组织移植后,1周内血清钙和PTH均能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与移植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不同,直接移植组的存活时间最短,血清钙和PTH维持正常水平的时间分别为3周和4周.高氧培养移植组、环孢素A组、60Co照射移植组以及综合处理组血清钙及PTH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的时间分别为5周和8周、6周和8周、5周和7周以及5周和9周;除高氧培养移植组移植术后9周(血清钙)及60Co照射移植组移植术后8周(PT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4组的血清钙和PTH水平在移植术后4~9周与直接移植组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移植组较低;高氧培养移植组、CsA组和60Co照射移植组的血清钙和PTH水平在移植术后7~9周低于综合处理组(P<0.05),综合处理组的血清钙和PTH的维持时间较长.结论 腹直肌内甲状旁腺移植能维持血钙于正常水平;甲状旁腺移植物或受体经预处理后能延长其存活时间.甲状旁腺组织经培养后再移植是治疗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TSH(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促甲状腺激素)浓度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癌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6年428例初诊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临床资料和血清TSH浓度,以及手术切除标本病理切片情况,其中43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局部癌变患者。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局部癌变患者血清TSH浓度高于无癌变患者(P〈0.05),结节性甲状腺肿癌变率与血清TSH浓度1组(rs=0.384,P〈0.05)、2组(rs=0.265,P〈0.05)、3组(rs=0.314,P〈0.05)均呈正相关,且结节性甲状腺肿癌变率随着血清TSH浓度升高而增加。结论血清TSH浓度的升高增加结节性甲状腺肿癌变的风险,手术前血清TSH浓度的评估有助提高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癌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80例甲状腺癌患者(观察组)术前及术后2周、4 a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前CD 4 T细胞、CD 4 T/CD 8 T值及NK细胞活性明显降低,而CD 8 T 细胞升高,与TNM分期有关;术后2周较术前CD 4 T细胞、CD 4 T/CD 8 T值及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而CD 8 T细胞降低;术后4 a随访发现,上述指标变化趋势同术后2周,无复发转移者升高或降低幅度更显著.提示甲状腺癌患者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检测对分析病情、判断疗效及估计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甲状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在临床较少见,占所有甲状腺恶性肿瘤的2%~8%,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3%。近年来,由于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报告例数略有上升。在临床上甲状腺NHL常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早期易漏诊误诊。我科于2003年8月至2009年4月共收治甲状腺NHL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对复发性甲状腺癌有了新的综合治疗手段,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就是新技术之一.我科自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采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甲状腺癌7例,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2009年收治的NHL病例7例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7例病例均以颈部无痛性肿块为首发症状,男女比例1:6,平均年龄63.5岁(51~77)岁,其中3例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均经手术及免疫组化确诊,术后辅予放疗及化疗.结论:NHL好发于老年女性,与桥本甲状腺炎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为无痛性甲状腺肿块,常需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治疗上采取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人骨髓内皮细胞-1(HBME-1)、细胞角蛋白(CK)19及RET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诊断甲状腺肿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9~2012年期间我院甲状腺外科经手术切除的131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45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8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alectin-3、HBME-1、CK19及RET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galectin-3、HBME-1、CK19及RET在45例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7.8%(44/45)、88.9%(40/45)、100%(45/45)及71.1%(32/45),均明显高于其在86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3%(8/86)、12.8%(11/86)、37.2%(32/86)及8.1%(7/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alectin-3、HBME-1、CK19及RET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疾病的灵敏度分别为97.8%、88.9%、100%及71.1%,特异度分别为90.7%、87.2%、62.8%及91.9%,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1%、87.8%、75.6%及84.7%。结论 galectin-3、HBME-1、CK19及RET均在甲状腺恶性肿瘤中表达增强,是甲状腺良、恶性疾病病理诊断中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指标,其中galectin-3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联合检测可以较大程度上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桥本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癌(T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184例HT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合并TC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4例HT患者中,合并TC者32例,占17.4%,均按TC的治疗原则行手术治疗。术前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诊断为HT合并TC者15例,灵敏度为46.9%(15/32);术中经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HT合并TC者27例,灵敏度为84.4%(27/32),高于FNAC检查的灵敏度(χ2=7.563,P=0.004)。术后经常规石蜡切片和(或)免疫组化病理学检查证实为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者30例,合并甲状腺滤泡状癌(FTC)者2例。术后所有患者均采用左旋甲状腺素(L-T4)进行抑制和(或)替代治疗;有5例患者另加行131I治疗。术后1例患者出现手足抽搐,2例患者出现轻度声嘶,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本组32例患者获访29例,失访3例;随访时间为3~49个月,平均35个月。随访期间,无复发、转移及死亡。结论 HT合并TC的术前诊断率低,辅助检查对提高该病的诊断率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手术是其首选治疗方式,术后的辅助治疗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PTC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98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淋巴结转移特点、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8例患者中,共行颈部淋巴结清扫114侧。总颈淋巴结转移率为77.55%(76/98),其中Ⅵ区淋巴结转移率为74.49%(73/98),颈侧Ⅱ+Ⅲ+Ⅳ区为42.86%(42/98),Ⅴ区为5.10%(5/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当肿瘤直径大于1 cm、侵犯甲状腺包膜、呈多灶性或年龄大于45岁时,Ⅵ区和Ⅱ+Ⅲ+Ⅳ区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肿瘤直径、包膜侵犯及多灶性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包膜侵犯、多灶性、合并Ⅵ区淋巴结转移及合并颈侧Ⅱ+Ⅲ+Ⅳ区淋巴结转移是喉前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包膜侵犯和多灶性是跳跃性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PTC易发生Ⅵ、Ⅲ及Ⅳ区淋巴结转移,应常规清扫Ⅵ区淋巴结。对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可为临床选择合理的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