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卵巢癌并发胸水的临床特点、发病规律及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例卵巢癌并发胸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平均年龄55(48~63)岁,均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10例为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1例为粘液性囊腺癌,1例为移行细胞癌.病理分期为Ⅰc期1例、Ⅲc期6例和Ⅳ期5例.随诊5例死于原发病,6例存活,1例失访.[结论]卵巢癌并发双侧胸水多属于肿瘤晚期,手术同时建议积极胸腔注射药物治疗胸水,但预后极差;卵巢癌并发单侧(主要右侧)胸水多非肿瘤转移所致,而是腹水引流入胸腔的结果,手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手段,应适当放宽手术指征,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笔者自1984-1989年,用“屈扳法”整复髋关节后脱位1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结合腹腔镜下肌瘤假包膜套扎及镜下连续缝合技术在治疗子宫肌壁间肌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66例采用肌瘤假包膜套扎法和同期50例传统缝合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肌壁间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及子宫瘢痕愈合情况等。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肌瘤假包膜套扎组的术中出血量为(57.35±9.87)mL,明显少于传统缝合组(210.50±14.56)mL(P<0.001);术后(30±5)d子宫瘢痕减小指数,肌瘤假包膜套扎组为73.50%±3.46%,传统缝合组为64.56%±4.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采用垂体后叶素结合肌瘤假包膜套扎及镜下连续缝合方法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显著,尤其适用于肌壁间肌瘤,相对于传统缝合法,可减少术中出血,术后子宫瘢痕愈合快,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肌瘤假包膜套扎及镜下连续缝合技术在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后瘢痕愈合中的作用。方法:2011年1月~2011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住院的40例单发肌壁间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40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腹腔镜下假包膜套扎结合镜下缝合组)及B组(单纯腹腔镜缝合组),每组20例。每例患者分别于术前1日、术后7日及术后30日行超声检查,记录瘢痕愈合情况。结果:所有40例患者均十分成功地完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A组术后7日瘢痕平均长度较肌瘤平均直径减小39.75%±2.81%,B组术后7日瘢痕平均长度较肌瘤平均直径减小33.2%±3.89%;A组术后30日瘢痕平均长度较肌瘤平均直径减小75.66%±2.37%,B组术后30日瘢痕平均长度较肌瘤平均直径减小68.86%±2.75%;两组瘢痕减小程度在术后7日、30日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腹腔镜下肌瘤假包膜套扎结合镜下连续缝合术后瘢痕愈合快,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卵巢癌合并右侧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发病规律及诊治策略,回顾性分析8例卵巢癌合并单纯右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43~66岁,中位年龄53岁,8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7例为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1例为移行细胞癌,手术病理分期为Ⅰ C期1例,ⅢC期7例,随诊2例死于原发病,6例生存.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卵巢癌合并右侧胸腔积液多非肿瘤转移导致,应适当放宽手术指征,胸穿抽液改善呼吸症状后手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手段,效果显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