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402例无症状性血尿患儿的病因。 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2例无症状性血尿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病历资料收集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血压、临床表现、家族史)、临床相关检验资料[尿红细胞畸形率、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酸、血尿素、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血清补体C3、胱抑素C(Cys C)水平]。115例患儿在超声引导下行肾穿刺活检术,其中97例患儿肾组织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法处理后进行光学显微镜、免疫荧光、电子显微镜检查,18例患儿肾组织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法处理后进行光学显微镜、免疫荧光检查(未做电子显微镜检查)。402例无症状血尿患儿中,尿红细胞畸形率>70%为肾小球源性组(n=230),尿红细胞畸形率≤70%为非肾小球源性组(n=172)。97例行光学显微镜、免疫荧光、电子显微镜检查的无症状血尿患儿中,24 h尿蛋白定量≤150 mg为单纯血尿组(n=51),24 h尿蛋白定量>150 mg为血尿+蛋白尿组(n=46);经肾组织免疫荧光检查有IgA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者为 IgA肾病(IgAN)组(n=42),无IgA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者为非IgAN组(n=55)。结果 肾小球源性组中,镜下血尿83例,肉眼血尿147例;病因主要为孤立性血尿(33.5%),IgAN(20.4%),轻微病变(14.3%),急性肾小球肾炎(13.5%)。非肾小球源性组中,镜下血尿63例,肉眼血尿109例;病因主要为感染伴一过性血尿(28.5%)、泌尿道感染(27.3%)、胡桃夹综合征(17.4%)。血尿+蛋白尿组患儿的血清IgA、Cys C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血尿组 (P<0.05);单纯血尿组与血尿+蛋白尿组患儿的血尿素、血尿酸及补体C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IgAN组患儿的血清Cys C、IgA水平显著高于非IgAN组(P<0.05);IgAN组与非IgAN组患儿的血尿酸、血尿素、补体C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症状性血尿病因复杂多样,以肾小球源性血尿为主,其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有赖于肾穿刺活检;血清Cys C和IgA水平可能对肾脏损害程度和IgAN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IgM综合征的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X连锁高IgM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以反复呼吸道感染入院,免疫功能检查提示IgG、IgA明显降低,IgM明显升高;基因检测结果示CD40L基因c.674T>C突变,给予抗感染、定期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等治疗。结论高IgM综合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依靠基因检测进行诊断;规律人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可能会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3.
目的: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MCNS)是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最为常见的病理类型。对于MCNS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是很清楚。本文观察Toll样受体-2(TLR-2)、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抗原(ED-1)和白介素-1β(IL-1β)在儿童微小病变型肾病(MCNS)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LR-2、ED-1、IL-1β在MCN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遴选2013.01~2015.12间2岁~14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表现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且病理确诊为MCNS病例20例,10例儿童肾肿瘤切除术后远离肾肿瘤边缘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GTVisionⅢ二步法,对MCNS患儿肾活检肾组织切片行TLR-2、ED-1和IL-1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正常对照组肾小球及肾小管内TLR-2、ED-1、IL-1β无或有极微量表达。与对照组比较,MCNS组TLR-2、ED-1、IL-1β在肾小球(0.47±0.17 vs 5.15±0.21,0.55±0.14 vs 22.06±0.32,0.29±0.12 vs 17.43±0.34;P均0.05)和肾小管上皮(0.31±0.20 vs 79.45±3.65,0.84±0.39 vs 82.56±5.3,0.47±0.25 vs 63.34±4.36;P均0.01)表达均显著增高。结论:TLR-2在肾组织高表达可能诱导肾脏固有巨噬细胞释放炎症细胞因子IL-1β的过度释放,介导MCNS的局部损伤和炎症反应,促进MCNS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德朗热综合征(CdLs)的特点、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类型,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8月确诊的1例CdL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其基因检测结果。结果:患儿,女,2岁8个月,外貌特殊,鼻梁低平,眼距增宽,招风耳,嘴角下斜,腭弓高,小颌畸形,反复癫痫发作,言语及智力发育落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患儿肾组织及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集2015年10月至2018年6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INS的78例患儿肾活检组织及21例儿童正常肾组织(对照组1),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标本中TLR4表达水平,比较INS不同肾脏病理类型、不同临床分型中TLR4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其与24 h尿蛋白、血清清蛋白的相关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NS患儿治疗前(活动期)及治疗后(缓解期)和23例健康儿童(对照组2)外周血中TLR4表达水平,比较INS不同肾脏病理类型、不同临床分型患儿血清中TLR4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其与24 h尿蛋白、血清清蛋白的相关性;对INS患儿肾小管中TLR4的表达水平与血清TLR4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与正常肾组织TLR4水平[(0.93±0.26)%]比较,TLR4在各型INS患儿肾小球及肾间质的表达[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NG)型:(0.93±0.21)%、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型:(1.02±0.25)%、膜性肾病(MN)型(1.03±0.09)%、微小病变(MCD)型(1.02±0.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41,P=0.562);而肾小管TLR4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MCD型:(82.94±4.62)%、MN型:(63.54±1.98)%、MsPGN型:(42.32±2.97)%、FSGS型:(22.60±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29.842,P<0.01),其中MCD型INS患儿肾小管TLR4表达水平较MN型、MsPGN型、FSGS型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肾小管TLR4在临床分型为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SSNS型)肾脏组织中表达最高,在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型表达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0.951,P<0.01)。2.活动期INS患儿血清TLR4表达[MsPNG型:(143.36±12.99)ng/L、FSGS型(75.94±7.29)ng/L、MN型(210.22±14.66)ng/L、MCD型(283.93±21.58)ng/L]显著高于缓解期患儿[MsPNG型:(29.51±4.93)ng/L、FSGS型(15.66±3.78)ng/L、MN型(45.40±5.73)ng/L、MCD型(62.29±7.90)ng/L]及对照组2儿童[(0.69±0.33)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缓解期INS患儿血清TLR4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2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6.287,P<0.01)。活动期及缓解期INS患儿血清TLR4的表达水平均以MCD型最高,其次为MN型,而FSGS型最低;血清TLR4在临床分型为SSNS型表达最高,SRNS型表达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7.438,P<0.01)。3.INS患儿肾小管中TLR4的表达水平[(62.82±20.94)%]与其活动期血清中TLR4的表达水平[(213.26±73.33)ng/L]呈正相关(r=0.852,P<0.05);INS患儿肾小管及活动期血清TLR4的表达水平均与24 h尿蛋白水平[(123.05±33.55)mg/kg]均呈正相关(r=0.401、0.427,均P<0.05),与血清清蛋白水平[(19.54±3.55)g/L]均呈负相关(r=-0.602、-0.617,均P<0.05)。结论TLR4在INS患儿肾小管及血清中表达增高,且表达水平可能与不同肾脏病理类型及临床分型有关,与疾病活动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1例儿童Cowden综合征临床及基因突变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Cowden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并以"Cowden综合征"、"PTEN基因"、"错构瘤息肉"、"儿童"、"Cowden syndrome and child"、"PTEN and child"为检索词,检索建库至2021年3月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13岁,间断腹痛、腹胀5个月就诊,儿童电子显微胃肠镜检查提示多发息肉,息肉组织活检见灶状淋巴细胞聚集浸润。全外显子测序发现患儿PTEN基因存在c.475(exon5)A>T杂合核苷酸变异,该变异导致第159号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色氨酸,通过蛋白三级结构预测发现该变异可能影响蛋白的空间结构,可能导致蛋白功能受到损害.结合患儿临床特点,确诊为Cowden综合征。家系验证变异遗传自母亲,母亲有类似表型。检索符合条件的中文文献0篇,与PTEN突变有关的41篇儿童病例报道的英文文献中,仅2篇报道与儿童Cowden综合征有关,该变异未见报道。结论本研究发现导致Cowden综合征的新的PTEN基因c.475(exon5)A>T突变位点,为国内首例儿童Cowden综合征病例报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