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阑尾肿瘤12例临床特点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阑尾肿瘤发病率低,术前确诊困难,二次手术率高.我院1970~2004年共收治5 328例阑尾疾病,其中12例为阑尾肿瘤,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发病率为0.23%,现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讨论阑尾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以后的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中腹腔低渗温热灌注化疗对行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术中行一次性腹腔低渗温热灌注化疗(hypotonic intraoperative intraperitoneal chemohyperthermia,HIPCH)的68例结直肠癌患者(灌注化疗组)与未行此灌注化疗的65例患者(对照组)的复发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并发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灌注化疗组的术后复发率(5.88%)显著低于对照组(26.15%)(P<0.05),平均复发时间亦显著晚于对照组(P<0.01).灌注化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32%、68.30%和57.62%,而对照组则分别为83.01%、50.79%和41.53%,两组比较3、5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IPCH可降低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该方法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50岁。因口服洁厕灵20ml后上腹痛、呕血1h于2006年3月20日入院。既往体健。查血压120/70mmHg(1mmHg=0.133kPa),声音嘶哑,口腔黏膜糜烂,呼吸音清晰。上腹部压痛,无肌紧张。胸片未见异常。诊断为洁厕灵中毒、上消化道出血。入院后留置胃管注入牛奶等保护黏膜及止血、预防感染、支持等治疗。23日出血停止后进流食。27日胸痛、胸闷、咽痛,胸片示右下肺感染。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5岁。主因右颞顶枕部颅骨进行性凹陷3年人院。查体:右颞顶枕部有一约10cm×10cm凹陷,边界尚清,无皮下硬结,无红肿及压痛,局部颅骨缺损下陷约0.8cm。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8%,血沉50mm/h。头颅X线片:右侧颞顶枕骨部位显示大片低密度骨质破坏缺损区,直径约10cm×10cm,无硬化边缘,无骨膜反应,病灶边缘清楚锐利,呈穿凿状(图1)。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设计合成靶向核因子—κB(NF—κB)的哑铃形圈套寡核苷酸(0DNs),并检测其抗炎效应。方法 提取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φ),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内毒素(LPS)组、圈套0DNs处理组、无关圈套0DNs处理组和脂质体处理组。收集正常对照组和单纯LPS组LPS刺激后1,2,6,12,18,24k上清及细胞;采用阳离子脂质体按质量比为4:1的比例分别介导2,4,8mg/L圈套0DNs转染大鼠pMφ细胞,6k后用LPS刺激,收集转染后8,12,18k上清及细胞。细胞免疫组化法分析LPS刺激前后p65表达与分布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TNF—α、IL—6和IL—10mRNA转录。结果 4,8mg/L剂量哑铃形圈套0DNs可明显抑制LPS诱导的大鼠pMφTNF—α、IL—6转录和表达。结论 靶向NF—κB的哑铃形圈套0DNs具有拮抗炎症介质转录和表达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人区心电轴在室性心动过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及邯郸市中心医院住院并确诊为冠心病心肌梗死(MI)或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伴室速(VT)78例患者的常规12导联体表心电图或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观察无人区心电轴、房室分离、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的发生率及特点,比较冠心病的不同类型患者之间它的发生率。结果78例冠心病患者累计发生室速98阵,其中34阵室速的QRS波额面心电轴位于无人区(占34.7%),房室分离见于34阵室速患者(占34.7%),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共见于8阵室速(占8.2%),三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人区心电轴与房室分离、心室夺获、室性融合波等室速鉴别诊断的“金标准”在冠心病室速中具有相似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31岁,主因间歇性腹痛、腹胀、胀泻,血便2年,加重12天入院。查体:轻度脱水征,腹部高度膨隆,可见多个肠型及蠕动波,左下腹压痛明显。直肠指诊:距肛门30mm直肠内触及质地较硬包块,与直肠壁无粘连,指尖所至70mm处未触及包块上界。腹平片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含 16个氨基酸的酵母双杂交随机环肽库。方法 :以PCR扩增人工合成的随机DNA模板 ,经BamHI和EcoRI酶切后 ,克隆入酵母表达质粒pGADT7GH ,构建酵母双杂交随机环肽库并检验其库容及随机性 ,扩增、抽提并纯化酵母双杂交环肽库质粒。结果 :构建了酵母双杂交随机环肽库 ,库容为 1.2 8× 10 7,氨基酸分布与理论频数无显著差异 ,并扩增获得大量高纯度的环肽库质粒。结论 :成功地构建酵母双杂交随机环肽库 ,并获得大量高纯度的环肽库质粒。  相似文献   
10.
无人区心电轴在冠心病室性心动过速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无人区心电轴在冠心病室速中的发生规律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确诊为冠心病并在常规12导联体表心电图或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到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应用振幅法测量窦律及室速时体表心电图Ⅰ、Ⅲ标准导联QRS波振幅的代数和,计算QRS波额面平均心电轴,观察无人区心电轴的发生规律及特点.结果 74例冠心病患者累计发生室速94阵,其中37阵室速的QRS波额面心电轴位于无人区.无人区心电轴发生率在右束支阻滞型室速高于左束支阻滞型室速(P〈0.01),心肌梗死组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不同部位心肌梗死无人区心电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人区心电轴在冠心病室速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可作为冠心病室速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