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骨骼的继发性转移瘤其发病率较高。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ECT检查对其早期发现有独到的价值。CT、MRI则较难定性 ,但普通X线检查常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且就目前我国现阶段的医疗状况 ,应做为首选检查方法。现就有关骨转移瘤X线诊断中的几个问题加以讨论。1 骨转移瘤的好发部位各家统计大致相似 ,据我们的材料显示 ,脊柱的发病率最高 ,其次为肋骨、骨盆、肱骨、股骨、颅骨、肩胛骨及锁骨等。教科书认为发生在肘、膝关节以下部位者罕见 ,我们的材料约占9% ,不算少。2 骨转移瘤的主要X线表现2 1 骨质破坏为最常见的表现。常为多…  相似文献   
2.
X线监控下针刺治疗胃扭转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扭转虽不象胃炎、胃溃疡之类病症多见,但在临床中也并不少见,而在治疗方面颇为棘手,单纯服药治疗难以迅速解除胃脘胀满、进食后症状加剧或呕吐等症,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近2年来我们采用在X线监控下针刺治疗胃扭转21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1例病人均经放射科确诊,症状为胃脘胀满、进食后症状加剧、呕吐或伴有隐痛。上消化道钡餐透视示:胃大弯翻向上方,小弯形成胃的下缘,构成真假二胃泡,幽门高于十二指肠球部,粘膜呈交叉等征象,病型皆为轴位型扭转,但须排除急腹症及胃内肿瘤等器质性病变。男16例,女5例;年龄23~…  相似文献   
3.
<正>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23岁,于1994年1月19日,酒后呕吐,突感胸腹部疼痛难忍,急诊入院,病人既往身体健康。查体;T 37.5℃,BP 17/12kPa,神志清,急性痛苦面容,不敢直腰,巩膜无黄染,气管居中,左侧胸部饱满,呼吸音弱,胸部下方叩实,RH 94次/min,律齐,无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跳痛,肝脾不大。  相似文献   
4.
<正> 肺肉瘤较为罕见,文献报道不多,仅见18例,其中纤维肉瘤只占4例。本文报告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纤维肉瘤,并结合文献对其X线表现作进一步探讨。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43岁,于1994年4月20日来院就诊。自诉:2天前骑自行车时突感右胸肋剧痛,随入当地医院就诊,胸透见右上肺类圆形实质性肿块并胸水。查体:营养佳,全身表浅淋巴结不大,右下肺叩实。听诊:右肺呼吸音弱,腹部及四肢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15g/L、红细胞4.0×10~9/L、白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性肿块型肺隔离症CT表现特点,以提高其诊断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证实的实性肿块型肺隔离症患者的CT资料,观察病变的部位、形态、密度、边缘、与周围结构关系及其强化特点。结果9例中病变位于左下肺7例,右下肺2例;病变呈"珊瑚状"7例;密度不均匀9例,表现为多数囊样稍低密度区,增强后尤为明显;边缘光滑、清楚8例,模糊1例;病灶与主动脉分界清楚9例,相邻横膈面胸膜肥厚7例,呈肋骨样肥厚;动脉期病灶内可见多数扭曲、紊乱的血管影9例,可见明确供血动脉2例,肿块边缘及主动脉旁见圆形血管断面强化影9例。结论实性肿块型肺隔离症在发生部位、形态、密度、边缘、与周围结构关系及其强化特点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其CT表现全面分析能够提高术前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6.
足跗骨的外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X线平片对较明显的骨折和脱位可以做出诊断,但对于骨折和脱位的范围、程度等不能给予全面、细致的判断,而且对于隐蔽部位骨折等常常漏诊。自从CT尤其是螺旋CT问世以来,因其无重叠且分辨率高,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逐渐成为常规的检查方法。2005年3月-2006年10月我们对38例足外伤患者进行X线和CT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幕区出血CT特征及病理、临床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对11例新生儿幕区出血的CT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均有幕切迹附近幕镰连接处的出血,部分并有幕区其它部位或颅内其他部位的出血,临床上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征象。结论:新生儿幕区出血多为产伤所致。CT上均表现为小脑幕区高密度影,以幕切迹附近幕镰连接处的出血最常见。CT能提供幕区出血的早期诊断,并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胃扭转并不少见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X线检查诊断是必备的手段之一 ,并能直接整复。 1997~ 1998年 ,笔者发现 15例胃扭转患者 ,复位 12例 ,未能复位 3例 ,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笔者利用国产 KB50 0 m A摇篮 X线机 ,胃扭转患者15例 ,年龄最小的 18岁 ,最大年龄 6 8岁 ,男 11例 ,女4例 ,复位 12例 ,未能复位 3例。胃扭转的患者多表现上腹部隐痛 ,伴上腹部压迫感或膨满感、返酸、恶心、间歇性上腹部不适 ,特别在饭后有强烈的呕吐及嗳气等症状。胃扭转的 X线表现 :胃扭转共分三型 ,器官轴型、网膜轴型、混合轴型。笔者所见为器官轴型扭…  相似文献   
9.
笔者分析了11例临床、病理证实的右下腹包块临床、影像学资料,以期加深对右下腹包块的认识,提高诊断、鉴别诊断能力。1 材料与方法 分析了近两年我院资料完整的右下腹包块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30~88岁,平均年龄60岁。病史7天~10个月,多以右下腹包块就诊,包块一般较大,质软或韧或硬,边界清或不清,压痛,3例曾有发热史。2例经抗炎治疗后症状减轻,右下腹包块变小,9例行手术切除,病理证实3例为阑尾周围脓肿,4例为结肠癌,1例为淋巴瘤,1例为卵巢囊肿。影像学检查:钡灌肠2例,全消化道钡餐检查2例,钡灌肠 CT平扫,增强5例,全消 CT,平扫、增强2例。  相似文献   
10.
李辉坚  王京超  孟庆瑶   《放射学实践》2009,24(5):572-572
病例资料患者,男,65岁,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痛。呈持续性隐痛.阵发性加剧,无肩痛及腰背放射痛。入院查体:腹平软,上腹及左上腹压痛,未扪及包块。实验室检查:WBC9.4×10^9/l,Hb 120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