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宫腔镜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1月行官腔镜诊治的107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68例,B超检查子宫内膜增厚无阴道出血39例。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并发症、术后病理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6例顺利完成宫腔镜下检查及治疗,1例子宫穿孔,保守治愈。手术时间15~60min,(26.8±9.5)min,出血量10~60ml,(30.2±18.3)ml。术后病理结果:子宫内膜息肉69例(64.5%),黏膜下子宫肌瘤18例(16.8%),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2例(11.2%),子宫内膜癌2例(1.9%),正常子宫内膜6例(5.6%)。90例(84.1%)术后随访3~12个月,(6.0±3.8)月,其中8例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再次宫腔镜手术治疗。结论官腔镜检查是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首选的检查方法,可直视下观察子宫内膜的形态变化并取活检送病理;官腔镜治疗可以完整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等子宫内膜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VEGF-165在子宫腺肌症中表达的影响。方法43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分为对照组(n=21)和米非司酮治疗组(n=22),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对照组(月经第3天)和米非司酮组(术前)血清中FSH、LH、E2、PRL、P及T的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两组患者在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中的VEGF-165蛋白水平。结果米非司酮组较对照组血清FSH、LH、E2、P明显降低(P<0.05),而血清PRL和T的水平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VEGF-165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内的表达,异位内膜均明显高于在位内膜(P<0.05);而其在间质细胞内的表达,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无统计学差异(P>0.05)。米非司酮组异位和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间质细胞中VEGF-165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VEGF-165在对照组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增殖期高于分泌期(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后,VEGF-165在异位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明显下降,可能是通过抑制VEGF蛋白合成,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新生血管生成,从而有效地控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能激活内皮细胞增殖种植,并增加血管通透性,是血管形成的关键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异位病灶活性有关,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及腹腔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水平明显升高.目前运用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药物及基因治疗阻断异位病灶的血管形成有可能成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年轻女性巨大卵巢囊肿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5月,回顾性研究40例巨大卵巢囊肿患者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与同期40例患者行开腹巨大卵巢囊肿剥除术对比。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镇痛剂使用例数。结果 2组手术均顺利,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镇痛剂使用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1)。结论腹腔镜下行巨大卵巢囊肿剥除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尤其适用于年轻女性,能提高其生理和心理依从性,是治疗该病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最佳方式。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4年1月—2012年9月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286例孕妇的分娩方式,其中剖宫产234例,阴道试产52例,并随机抽取同期首次行剖宫产术300例孕妇为对照组。结果:286例孕妇中258例(90.2%)再次行剖宫产术,28例阴道分娩,试产成功率53.9%。阴道分娩组无大出血发生,再次剖宫产组发生10例(3.88%),对照组发生2例(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组术中出血量(325.4±12.5)mL,高于对照组(225.6±26.8)mL及阴道分娩组(148.4±15.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组平均手术时间(59.2±20.5)min,高于对照组(30.9±14.6)min;腹腔粘连146例(56.59%),高于对照组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0.01)。再次剖宫产组住院时间(7.2±0.9)d,与对照组(6.8±1.2)d和阴道分娩组(3.5±1.8)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有剖宫产史孕妇再次妊娠后,若无剖宫产指征,应增加阴道试产机会;而提高剖宫产手术水平,是降低剖宫产史孕妇再次剖宫产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女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术前误诊妇科肿瘤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拟诊"妇科肿瘤"收住妇科手术且经术后病理证实为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平均年龄(54.50±12.44)岁;体检发现腹、盆腔包块7例,腹痛5例,腹胀4例;伴大便性状改变5例,贫血5例,尿频尿急3例,头晕乏力、发热、阴道出血、闭经各1例;经阴道B超检查GIST包块接近盆腔、子宫、附件17例,位于腹腔1例。其中多次B超检查以腹部实性不均质低回声肿物为主,不随子宫移动或盆腔内可见卵巢组织,提示肿块可能来源于肠道6例。结论 GIST主要表现为腹部及盆腔包块,缺乏特异性,当出现较大盆腹腔肿物时应与肠道间质瘤鉴别。  相似文献   
7.
经宫颈输卵管镜在输卵管疾病诊治中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宫颈输卵管镜是一种新的技术,是一种在宫腔镜辅助下探查输卵管的内部状况的器械,通过输卵管镜的检查可以清除管腔内的碎片及粘连,具有诊断与治疗兼容的功效,同时,既可以给予患者适当的治疗,又可以决定是否有进一步手术治疗的需要.输卵管镜在诊断和治疗输卵管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就输卵管镜的分类、应用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困难和并发症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发生、发展与腹腔内环境中的巨噬细胞、各种细胞因子密切相关,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卵巢最易被异位内膜侵犯,是EMs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据报道,有75%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伴发盆腔粘连,病变早期常见囊肿与周围组织呈膜状或片状粘连。随着  相似文献   
9.
肝豆状核变性(HLD)即Wilson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角膜色素环(K-F环)、肝硬化和大脑基底节软化、变性。HLD是铜代谢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根本病因是铜代谢障碍导致了体内各器官功能异常。患此病的妇女生育能力极差,因HLD会并发慢性肝损害,从而导致内分泌紊乱,使患者出现月经失调、闭经和流产。有学者认为子宫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清宫术前注射天花粉蛋白治疗葡萄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13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48例葡萄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天花粉组(n=23)和对照组(n=25)。天花粉组患者清宫术前先肌内注射天花粉蛋白注射液,待组织物排出后再行清宫术;对照组仅行清宫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出血天数、二次清宫率、术后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eta-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水平下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及葡萄胎恶变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天花粉组清宫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出血天数、二次清宫率及术后血清β-HCG下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均显著减少或降低(均P0.01),但两组葡萄胎恶变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宫术前应用天花粉蛋白注射液治疗葡萄胎疗效显著,可用于辅助治疗葡萄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