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2.
<正>铁调素(Hepcidin)在缺铁性贫血(IDA)中的作用已受到广泛重视,国外对此研究日益增多。而近年发现骨形成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ic protein,BMP)在慢性病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的发生发展中也有作用,并与Hepcidin等有关。但BMP在IDA中的研究在国内尚不多见。本研究应用双抗夹心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方法检测41例IDA患者血清  相似文献   
3.
JAK2 V617F基因突变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中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湘涛  陆晔  程旭  李蓉  王金湖  严敏  陈丽玉 《医学争鸣》2007,28(18):1726-1726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研究BCR/ABL阴性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20(男14,女6)例,年龄10~77岁.选正常健康人5名作为正常对照组.ET诊断参照PVSG和WHO制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全髓白血病──国内文献10例分析潘湘涛全髓白血病(Panmyeolosis)临床上甚少见,国内至今报道10例 ̄[1~6],目前无明确的诊断标准,很易误诊。本文就此10例作一综合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共10例,其中男5例,女5例,年龄7~67岁,中...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临床上较为少见,而发生于儿童的ET则更少见。本文就最近所遇2例儿童ET病例(其中1例经JAK2V617F基因检测确诊)作一报道。病例1:女,14岁。系咽痛伴发热2d于2006-04-05就诊,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无皮肤黏膜出血等表现。查体T39.2℃,扁桃体Ⅲ度肿大,双肺无啰  相似文献   
6.
急性白血病尤其M3型易发生DIC。结合有DIC之诱因、出血征象及DIC筛选试验(PLT计数、KPTT、PT、3P试验及Fg测定)基本可明确诊断。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用小剂量肝素(50mg/d)治疗DIC,14例病人中11例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原因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0)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4例患者分为ITP组、血液肿瘤组、其他血液病和实体肿瘤组4个小组,应用双抗夹心ABC--ELISA法测定TP0,并进行星光分析。结果ITP组、血液肿瘤组、其他血液病和实体肿瘤组的血清TPO水平分别为129。54±78.84pg/ml、100.25±69.75pg/ml、175.58±107.29pg/ml和157.50±109.44pg/ml;对照组则为149.59±71.55pg/ml。血液肿瘤组TP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血液病组则高于对照组(P〈0.05)。ITP组和实体肿瘤组则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原因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TP0水平不相一致,可能与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机制不同有关。检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TP0水平对鉴别诊断和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癌性贫血时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变化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癌性贫血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及其与血红蛋白(Hb)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53例癌性贫血、71例癌症无贫血和21例正常对照的血清用ELISA法检测Epo值;并对53例癌性贫血患者的Hb和Epo值与缺铁性贫血(IDA)患者相比较,以及根据Hb值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①癌性贫血组、癌症无贫血组、对照组的血清Epo分别为(63.08±104.1)mu/ml、(13.73±9.96)mu/ml和(8.10±4.97)mu/ml.癌性贫血组与癌症无贫血组及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和P<0.01).癌症无贫血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癌性贫血患者的Epo水平与Hb水平存在负相关(r=-0.693,P<0.001).③癌性贫血患者的Epo水平低于同样程度贫血的IDA患者(P<0.01).④轻度癌性贫血患者的Epo水平明显低于中重度癌性贫血患者.结论 癌性贫血患者的Epo值高于癌症无贫血患者和正常人,并与Hb值呈负相关;随着贫血的加重,Epo水平逐渐升高;但低于同样程度贫血的IDA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癌性贫血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及其与血红蛋白(Hb)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53例癌性贫血、71例癌症无贫血和21例正常对照的血清用ELISA法检测Epo值;并对53例癌性贫血患者的Hb和Epo值与缺铁性贫血(IDA)患者相比较,以及根据Hb值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①癌性贫血组、癌症无贫血组、对照组的血清Epo分别为(63.08±104,1)mu/ml、(13.73±9.96)mu/ml和(8.10±4.97)mu/ml。癌性贫血组与癌症无贫血组及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和P〈0.01)。癌症无贫血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癌性贫血患者的Epo水平与Hb水平存在负相关(r=-0.693,P〈0.001)。③癌性贫血患者的Epo水平低于同样程度贫血的IDA患者(P〈0.01)。④轻度癌性贫血患者的Epo水平明显低于中重度癌性贫血患者。结论癌性贫血患者的Epo值高于癌症无贫血患者和正常人,并与Hb值呈负相关;随着贫血的加重,Epo水平逐渐升高;但低于同样程度贫血的IDA患者。  相似文献   
10.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湘涛  陆晔  李建勇  夏学鸣 《临床荟萃》2003,18(22):1276-1278
目的 研究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中免疫表型的特点。方法 对 15 3例ALL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① 15 3例ALL中T淋巴细胞性ALL(T ALL) 2 2 .9%、B淋巴细胞性ALL(B ALL) 6 6 .7% ;ALL 1型 (L1) 37.9% ,ALL 2型 (L2 ) 5 6 .9%和ALL 3型 (L3 ) 5 .2 %。②ALL中髓系白血病细胞抗原 (My)阳性率33.98% ,表达单一抗原的最多为 5 9.6 % ,CD13阳性率最多为 2 3.5 % ,CD33为 2 0 .9%和CD14为 3.9% ;B ALL中My阳性率 38.6 % ,明显高于T ALL的 14 .3% ,P <0 .0 1;L2 中My阳性率为 4 2 .5 % ,明显高于L1的 2 5 .7% ,P <0 .0 1。③CD34阳性率 :B ALL中为 5 8.3% ,明显高于T ALL中的 4 0 % ,P <0 .0 5 ;但My阳性ALL和My阴性ALL中阳性率分别是 6 5 .4 %和 4 9.5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ALL中髓系抗原和CD34的表达与白血病形态学分型 (FAB亚型 )和免疫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