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移植胰腺的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的监测作用。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6例移植胰腺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1)功能正常的移植胰腺在术后形态正常,体积偏大,主胰管内径正常,实质回声较正常胰腺略高,动脉PSV13~64cm/s,R10.44~0.68,P10.67~2.33。(2)2例出现急性排异和1例出现移植胰腺炎的移植胰腺周边出现低或无回声区,实质回声明显减低,分布不均。1例急性重度排异的RI值超过0.9,而另1例急性轻度排异RI值小于0.7。1例移植胰腺炎RI值超过0.9,PI值超过4.0。结论CDFI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技术对胰腺移植术后的监测和诊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落新妇甙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肝脏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最敏感的器官之一。黄酮类化合物落新妇甙可作为递氢体清除氧自由基,从而可能在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方面发挥作用。目的:观察落新妇甙对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干预组和大剂量干预组。干预组小鼠于缺血前24h和1h分别给予10或40mg/kg的落新妇甙腹腔注射,然后建立70%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模型。采集血液和肝脏组织样本。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ELISA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化学比色法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测。Westernblot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含量,RT-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结果与结论:落新妇甙干预能有效降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干预组肝组织丙二醛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明显上升(P<0.01);干预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较模型组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小、大剂量干预组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比较渐次降低,与半定量RT-PCR结果相符(小剂量干预组P<0.05,大剂量干预组P<0.01)。落新妇甙保护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显示出剂量-效应关系趋势。结果提示,落新妇甙干预能减轻小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和脂质过氧化损伤,有效改善肝功能和肝脏病理损害;机制可能在于其能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3.
谢杜娟  江艺  谢海英  王玲娟  潘凡 《安徽医药》2019,23(8):1555-1558
目的 探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CQI)对经T管窦道胆管镜联合激光碎石术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CQI模式实施前105例经T管窦道胆管镜联合激光碎石术病人作为对照组,通过比较不良反应、并发症、术中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中镇痛药使用比例情况,综合评价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CQI实施后127例病人的效果。结果 与CQI实施前相比,CQI实施后病人胃肠道不良反应(21.9%比11.8%,χ2=4.276,P=0.039)、寒战高热(15.2%比6.3%,χ2=4.952,P=0.026)、引流管脱出(9.5%比1.6%,χ2=7.405,P=0.007)、窦道并发症(11.4%比3.1%,χ2=6.136,P=0.013)发生率显著降低,术中VAS疼痛评分(3.3±2.1比2.7±1.5,χ2=2.532,P=0.012)显著减少,术中镇痛药使用比例(22.9%比8.7%,χ2=9.042,P=0.003)显著下降。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经T管窦道胆管镜联合激光碎石术围手术期管理质量,病人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减少,疼痛程度减轻,操作安全性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抗病毒治疗对HBV DNA高载量肝细胞癌(HCC)患者根治术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行肝癌根治术的113例伴HBV DNA高载量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4例行抗病毒治疗(治疗组),39例未行任何抗病毒治疗(对照组),均给予基础保肝、支持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比较2组患者术后HBV DNA定量、肿瘤复发率及生存率差异。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Kaplan-Meier法分析术后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2组术后生存。结果治疗组术后HBV DNA载量持续下降,术后6、12、24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38、18.50、16.22,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HBV DNA载量分别在术后6、12、2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19、24.20、14.15,P0.05)。2组患者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治疗组与对照组的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5.95%、85.14%、75.68%和87.18%、69.23%、53.85%,2组术后3年累计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对HBV DNA高载量肝癌术后抗病毒治疗可提高肿瘤3年无瘤生存率,延长术后生存期,因此对于HBV DNA高载量HCC患者行肝癌根治术后,宜尽早、规律、持续联合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5.
1963年,美国的肝移植先驱Starzl教授实施了第一例人体原位肝移植,开创了人类器官移植历史的新篇章。历经40余年的蓬勃发展,肝移植治疗作为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已被广泛接受,外科技巧的提高和抗排斥反应策略的改进也使接受肝移植治疗的患者长期存活率得到显著提高。我国肝移植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极为迅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供肝脂肪变性的程度对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2月进行肝移植患者90例,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A组(无脂肪变性供肝),不同程度脂肪变性供肝B组(脂肪变30%﹚、C组(脂肪变30%~60%)、D组(脂肪变60%),对四个小组的术后不同时间的肝功能情况、术后并发症、1年存活率进行比较。结果 D组近期肝功能恢复明显慢于其他组,术后并发症D组明显高于其他组,1年存活率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供肝均可以运用于肝移植手术,中至重度的脂肪变性供肝肝功能恢复慢。  相似文献   
7.
PB840呼吸机气路故障维修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故障现象 我院急诊ICU一台PB840呼吸机在使用过程中,先出现O2浓度高报警,之后又出现NOairsupply报警。接上模拟肺检测发现,将潮气量设置在350mL以下时,仪器能正常工作;而将潮气量设置大于350mL时,出现上述故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动脉重建在大鼠小体积肝移植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4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实验分重建动脉组和未重建动脉组,观察1周生存率,并于术后1、2、4及7 d检测肝功能、观察移植肝组织学变化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重建动脉组1周生存率为65.0%(13/20),未重建动脉组1周生存率为50.0%(10/2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ALT和TB于术后第1天即开始明显升高,第2天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重建动脉组TB于第2、7天低于未重建动脉组,ALT于第2、4天低于未重建动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动脉组术后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程度较未重建动脉组相对较轻,可见较多二倍体和多倍体肝细胞;2组大鼠移植肝的肝细胞中PCNA表达均于术后第2天达高峰,重建动脉组术后第1天的PCNA表达阳性率高于未重建动脉组(P<0.01),而术后第7天则低于未重建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动脉重建可明显改善大鼠小体积移植肝的功能,促进移植肝的再生,有效地保护移植肝的组织学结构,重建动脉组术后早期肝细胞增殖较未重建动脉组活跃.  相似文献   
9.
肝移植治疗晚期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症1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移植术后的随访结果。方法:选择2000-01/2006-12在福州总医院肝胆病中心肝胆外科行肝移植的晚期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8例,患者均知情同意。12例行经典原位肝移植,6例行背驮式肝移植。平均手术时间(12±4)h,平均输血量(7000±400)mL。所有病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弥漫性结节型肝硬化,术后均用FK506和激素二联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结果:①无术中死亡,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死亡3例,其余15例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13例次。②15例存活患者均获随访,肝功能恢复良好,术后未见上消化道大出血复发。其中12例患者生存超过半年,5例患者已过1年。结论:肝移植是治疗晚期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症的有效方法,结合患者病情,合理选择外科治疗方案对患者的愈后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技术在复杂肝脾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202例肝或脾外科疾病进行手助腹腔镜手术,包括肝切除94例,脾切除29例,改良Sugiura术28例,肝脾联合切除4例,肝子宫联合切除1例,肝切除加胆总管取石术41例,脾切除加胆总管取石术5例。
结果:202例手助腹腔镜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138±12)min,平均出血量(179±34)mL,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组无死亡。术后平均住院(9.2±1.1)d。
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应用手助腹腔镜技术行复杂肝脾外科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有减少创伤,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有效控制出血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