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血管造影表现。评价血管造影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肝门部胆管癌患者20例,共32人次行肝动脉和间接门静脉血管造影。观察造影图像中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肝右及肝左动脉,门静脉主干及其左右分支,肝静脉。结果 将20例共32人次的血管造影表现分为正常15.625%(5/32),肿瘤染色15.625%(5/32)。血管受侵68.75%(22/32)三种。其中,以动脉血管(18/22)和门静脉(12/22)的受侵最常见,在动脉血管受侵中(18/32),动脉血管狭窄的发生率最高,为37.5%(12/32)。结论 在肝门部胆管癌的血管造影中,血管的不同程度受侵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以作为其诊断的依据。同时,也为外科手术切除及临床预后判定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出血性肾疾病的诊断策略与介入栓塞止血的治疗价值。方法 15例肾出血患者均行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采用(微)弹簧圈、明胶海绵颗粒及PVA微粒栓塞出血点,比较分析手术前后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 15例肾脏出血患者经(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均获得了明确的诊断,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对比剂外溢。2个病例采用明胶海绵颗粒、PVA颗粒栓塞,13个病例采用微弹簧圈一次栓塞成功。总有效率93.3%(14/15),肉眼血尿平均术后3天消失,1例栓塞后再发多处出血。术后动态复查血尿素氮、肌酐及血压均正常,平均随访18个月无肾出血复发。结论 DSA是检查肾出血原因的可靠方法,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出血为首选治疗办法。选择适当的栓塞材料,可以降低复发率及异位栓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超声与透视相结合在经皮肾穿刺造瘘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不同原因所致的肾盂积水或积脓患者,采用在超声与透视相结合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结果:本组53例患者共穿刺58个肾脏,其中右肾33例,左肾25例,其中同时行双侧穿刺3例。其中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6%(56/58),2例失败而行对侧肾盂穿刺。共留置造瘘引流管56枚,造瘘引流管留置成功率100%(56/56)。术后患者肾脏功能改善明显,全部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与透视相结合行经皮肾穿刺造瘘快速、安全、微创、有效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赵相轩  温锋  毛晓楠 《肿瘤学杂志》2016,22(10):844-849
摘 要:[目的] 研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leevec或Iressa增敏DR5激动剂Lexatumumab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效果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肝癌LH86细胞株。分为对照组、TKI处理组、Lexatumumab 处理组、TKI+Lexatumumab处理组。用亚致死剂量的TKI或者Lexatumumab或者TKI+Lexatumumab同时处理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对照组和处理组细胞内细胞核凋亡形态变化情况。然后计数凋亡细胞,统计凋亡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凋亡标志性蛋白Caspase 3 切割条带在各组中的表达,促凋亡蛋白Bim、Bax以及抗凋亡蛋白在各处理组中的表达,以评估TK抑制作用对死亡受体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Gleevec、Iressa或Lexatumumab单独处理细胞不能够诱导LH86肝癌细胞核出现固缩凝聚现象。抑制剂Gleevec或Iressa 与Lexatumumab联合应用能够显著逆转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Gleevec和Lexatumumab诱导凋亡率:39.23%,P<0.001;Iressa和Lexatumumab诱导凋亡率:37.5%,P<0.0001)。TKI和Lexatumumab诱导的细胞凋亡为Caspase依赖性。TKI和Lexatumumab诱导的细胞凋亡特异性诱导Bcl-2家族蛋白Bim上调。对Bax和Bcl-xl没有影响。[结论] 肝癌细胞对Gleevec/Iressa或Lexatumumab单一制剂具有凋亡抗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均能够增敏Lexatumumab诱导的细胞凋亡。这种联合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具有Caspase依赖性。TKI增敏的死亡受体介导的凋亡可能与促凋亡蛋白Bim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患者与胰腺癌(P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提高AIP与PC在影像学方面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选取术后病理符合AIP亚洲标准的患者36例及符合PC病理诊断标准的患者95例,总结AIP与PC的影像学特点及差异.结果 增强CT发现胰头增大或肿块、胰周淋巴结肿大、胰胆管和胆总管扩张及截断、血管和脏器受累方面AIP明显少于PC(11/27比28/40、2/27比17/40、13/27比32/40、1/27比10/40、8/27比26/40、2/27比15/40、0/27比15/40、0/27比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胰腺普遍增大、钙化或胰石、假包膜影或胰周脂肪间隙模糊方面AIP明显多于PC (4/27比0/40、7/27比0/40、10/27比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彩超发现在胰胆管扩张直径和胆总管扩张方面AIP明显少于PC [(0.421 ±0.270)cm比(0.594±0.270) cm、1/18比16/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发现胆总管扩张及胰胆管截断方面AIP明显少于PC(7/13比16/18、1/13比1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P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在影像学方面可与PC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位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行壶腹部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后,胆管局部微环境的改变状况。方法:15例因壶腹周围恶性病变造成低位胆道梗阻的患者,经皮置入金属胆道内支架,内支架跨越壶腹部,分别检测支架置入术术前和术后胆汁的脂肪酶、淀粉酶、酸碱度,并对胆汁进行细菌培养。支架置入后患者服用核素,检查是否存在肠胆返流。结果:行胆道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胆汁内脂肪酶、淀粉酶明显升高,pH值降低,胆汁内有肠道内细菌生长。大部分患者存在肠胆返流。结论:壶腹部胆道内支架置入后胆汁成分、酸碱度均明显改变,胰液、肠液可能逆入胆道,需要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合并胆囊增大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经验。方法:分析2006年10月~2009年10月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的23例合并胆囊增大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患者,通过对比术前、术后实验检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评价疗效。结果:23例患者均成功置入引流管,患者临床症状在术后72小时内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术后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术后3~14天16例患者经ERCP治疗,7例外科手术治疗解除梗阻后拔管。22例患者治愈出院,1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造瘘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够迅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身体状态,是对合并胆囊增大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胆道金属支架在诱导抑癌基因扩增方面的价值.方法 健康成年实验犬24只,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囊的方法于犬胆总管下段植入支架1枚,术后正常喂养平均半年,再次麻醉后活体开腹取支架覆盖段胆管壁与支架上段胆管壁组织,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所取组织p16、p53、p15、Bcl-2及K-ras基因的表达情况,计算两个部位胆管壁目的 基因表达阳性率,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20只实验犬建模成功.支架覆盖段胆管壁p16、p53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16/20)、45%(9/20),支架上段胆管壁p16、p53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5%(3/20)、0,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94、9.17,P值均<0.05).支架覆盖段胆管壁p15、Bcl-2、K-ras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12/20)、100%(20/20)、0,支架上段胆管壁p15、Bcl-2、K-ras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14/20)、100%(20/20)、0,两个部位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胆管壁p16、p53的扩增加强与胆道金属支架的植入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于不存在胆道支架植入禁忌证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建议行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肝门部胆管癌多枚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金属内支架治疗复杂型肝门部胆管癌,特别是侵犯肝内胆管的肝门部胆管癌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肝门部胆管癌45例,其中Bismuth Ⅱ型12例、Ⅲa型17例、Ⅲb型10例、Ⅳ型6例。45例均先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后实施胆管内支架置入术,分别以T、Y、X型或其组合方式留置2或3枚内支架。结果45例患者内支架96枚全部置人成功,治疗后胆红素[(312±249)μmol/L]与治疗前[(51±42)μmol/L]相比明显下降(t=4.21,P〈0.01),支架置人后30d内病死率为2.2%(1/45)。平均支架开通时间181.5d(26~473d),平均生存时间215.3d(26~516d)。结论对于复杂型肝门部胆管癌,胆管内支架治疗是一种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方法。特别对病变侵犯肝内胆管的病例,应选择不同的穿刺路径及支架留置方法,尽可能解决更多肝段的胆管引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