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探讨人血清HBx抗原的检测。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肝癌患者肿瘤组织中HBx蛋白的表达,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7例人血清中HBx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 肝癌组织中HBx的总体阳性检出率为20/35(57.14%),其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HBx的阳性率为15/24(62.50%),而HBsAg阴性者HBx的阳性率为5/11(45.45%);HBx阳性与HBx阴性的肿瘤组织低分化比率分别为9/20(45.00%)及2/15(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x阳性肝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明显短于HBx阴性患者(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P=0.03)。ELISA检测人血清中HBx抗原的总阳性率为48/77(62.34%)。 结论 肝癌肿瘤组织中HBx的表达与患者无病生存期呈负相关,ELISA法能有效检测人血清中HBx抗原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简称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发病率、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尽管几种主要危险致病因素已经比较明确,但是肝癌发生的确切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表观遗传修饰(epigenetics)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DNA的异常甲基化、组蛋白异常修饰与肝癌的关系,肝癌的表观遗传学检测及表观遗传学治疗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型(HPV16、18)感染与闽南食管鳞癌发生的关系。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出生生长于闽南人100例食管鳞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进行HPV-DNA检测。   结果   高危型HPV16、18在食管鳞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4.00%、15.00%和7.00%、8.00%;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的HPV16、18感染率分别为40.98%和1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分级均无相关性,均P>0.05。   结论   HPV16、18感染与闽南地区食管鳞癌存在相关性,可能是闽南地区食管鳞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肝癌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1例肝癌患者肿瘤组织中HBx蛋白的表达,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患者肿瘤组织及血清中HBx的表达.结果 肝癌组织中HBx的总体阳性检出率为27/41(65.85%),HBx+与HBx-者肿瘤组织低分化比例分别为11/27(40.74%)及2/14(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肿瘤组织低分化比例随HBx阳性表达程度的增加而增加,HBx强阳性表达者肿瘤组织低分化比例高达4/6(66.67%);RT-PCR对肿瘤组织HBx mRNA的检出率为10/16(62.50%),PCR对血清中HBx拷贝的检出率为1/7(14.29%),Western blot对血清中HBx蛋白的检出率则为6/7(85.71%).结论 肝癌肿瘤组织中HBx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呈负相关,肿瘤组织低分化比例随HBx阳性表达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福建闽南地区青老年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闽南地区132例青年大肠癌和893例老年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均以便血、粘液血便为主要表现,发病部位均以直肠癌为主。青年组的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比例、晚期病例比例均高于老年组,5年生存率低于老年组。结论〓闽南地区青年大肠癌和老年大肠癌有不同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青年和老年大肠癌预后的关键,应重视青年大肠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表皮干细胞的定位、标记物及其分离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洪清琦  杨斌 《广东医学》2006,27(1):134-136
表皮干细胞具有两个显著的生物学特性:慢周期,细胞分裂缓慢,以便细胞的DNA发生最少的突变及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自我修复;自我更新,增值潜能强,离体培养呈克隆样生长。另外,在细胞形态学上,表皮干细胞还具有:细胞体积小,核质比大,胞内细胞器稀少,细胞内RNA含量低等未分化细胞的特征。本文将就其体内定位、分子标记物及分离培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量手术前后眶腔容积变化,以探讨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对眶爆裂骨折所致眶壁畸形的矫正及眼球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11例眶爆裂骨折患者来自中山大学颅颌面外科中心住院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18~42岁。对11例单侧眶爆裂骨折患者应用计算机三维诊断和手术设计系统,测量分析其眶腔容积变化、眼球陷没的发生机制。采用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以修复眶腔容积及眼球运动功能。结果:术前眶腔容积患侧与健侧的差值为(9.3±2.8)cm3,两者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t=9.740,P<0.01);术后眶腔容积患侧与健侧的差值为(0.54±0.18)cm3,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本组11例未出现植入骨感染、外露等并发症。其中10例患者眼球陷没、复视得以矫正,眼球运动功能康复。其中1例复视未得到矫正,眼球运动功能恢复欠佳。结论:解除眼外肌粘连或嵌顿,还纳眶内容,并植骨恢复眶腔容积是改善眶爆裂骨折后复视和眼球运动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分子调控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组织器官,覆盖于人体的外表,是医学美学美容研究的主要组织器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皮肤表皮细胞的自我更新、再生修复以及衰老退变是由来自毛囊或表皮基底层的成体干细胞——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所决定的。对于表皮干细胞的深入研究,将对烧创伤创面修复机制、皮肤年轻化医学美容提供强有力的实验依据及新技术、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量手术前后眶腔容积变化,以探讨羟基礴灰石人工骨植入对眶爆裂骨折所致眶壁畸形的矫正及眼球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11例眶爆裂骨折患者来自中山大学颅预面外科中心住院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18—42岁。对11例单饲眶爆裂骨折患者应用计算机三维诊断和手术设计系统,测量分析其眶腔容积变化、眼球陷没的发生机制。采用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以修复眶腔容积及眼球运动功能。结果:术前眶腔容积患侧与健侧的差值为(9.3&;#177;2.8)cm^3,两者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t=9.740,P&;lt;0.01);术后眶腔容积患侧与健侧的差值为(0.54&;#177;0.18)cm^3。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本组11例未出现植入骨感染、外露等并发症。其中10例患者眼球陷没、复视得以矫正,眼球运动功能康复。其中1例复视未得到矫正,眼球运动功能恢复欠佳。结论:解除眼外肌粘连或嵌顿。还纳眶内容,并植骨恢复眶腔容积是改善眶爆裂骨折后复视和眼球运动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红外线烤灯照射在胃肠道肿瘤术后切口愈合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0例行胃、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分对照组和红外线照射组。对比两组患者,腹部切口平均愈合时间、切口感染率和住院总费用等三方面的差异。对照组:患者术后腹部切口用碘伏常规消毒换药,每两天一次至拆线。红外线照射组:患者术后腹部切口用烤灯照射20 min bid+碘伏常规消毒换药每两天一次至拆线。结果〓红外线照射组患者腹部切口愈合时间为6.92±1.81天,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7.99±3.91天,P<0.01。红外线照射组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率2.19%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率11.50%(P<0.05)。红外线照射组患者的总住院费用5.61±0.70万元并不高于对照组5.64±0.73万元(P>0.05)。结论〓红外线烤灯照射能明显缩短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腹部切口愈合时间,降低切口感染率,且不增加患者住院总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