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乳腺增生病是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乳腺增生病既非肿瘤,亦非炎症的增生病变,它是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地增生及所致的乳腺结构在数量和形态上的异常,常形成可触及的肿块,其发病多见于25~45岁女性,且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加、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前路颈椎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颈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颈椎椎间融合(Hybrid手术)治疗连续双节段颈椎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3月在我科行ACDF及Hybrid手术治疗的连续双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完整且随访时间60个月者共68例,其中ACDF 39例(ACDF组),Hybrid手术29例(Hybrid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随访时间、手术节段等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整体活动度、C2-C7颈椎曲度、相邻节段活动度、相邻节段退变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无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的JOA、NDI及VAS评分均较同组术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Odom标准,Hybrid组的优良率为93.1%,ACDF组为92.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C2-C7曲度较术前均有所恢复,Hybrid组较ACDF组改善更好(P0.05);Hybrid组整体颈椎活动度及相邻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ACDF组颈椎活动度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相邻节段活动度明显增加(P0.05);颈椎X线片评估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Hybrid组17.2%vs ACDF组20.5%,P0.05);末次随访时Hybrid组人工间盘置换节段异位骨化发生率为34.5%(10/29),其中Mobi-C假体发生率为41.2%(5/12),Pro Disc-C假体发生率为29.4%(5/17)。结论 :Hybrid手术治疗双节段颈椎病5年以上随访临床疗效及安全有效性与ACDF相当,但Hybrid手术可以更好地重建颈椎曲度,减少邻近节段代偿性活动的同时保持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棘突间弹性固定装置翻修手术的原因。[方法]2009年3月~2013年10月,11例接受棘突间弹性固定装置(Wallis或Coflex)手术的患者于2010年12月~2016年12月因多种原因行翻修手术,初次手术及翻修手术均在本科完成。其中包括9例男性和2例女性,初次手术平均年龄57岁(26~77岁)。对比分析两次术前及术后的临床资料及X线片、CT或MRI等影像学资料。[结果]两次手术平均间隔3.75年。通过对临床及影像资料的分析,翻修手术的可能原因包括:不恰当的手术适应证、相邻节段病、棘突骨折或骨吸收以及慢性感染。其中,不恰当的手术适应证又包括重度腰椎管狭窄症、明显的局部节段不稳定、腰椎侧弯及严重骨质疏松。[结论]棘突间弹性固定装置(Wallis或Coflex)不恰当的手术适应证包含重度腰椎管狭窄症、明显的局部节段不稳定、腰椎侧弯及严重骨质疏松。在棘突间弹性固定装置置入术后,相邻节段病、棘突骨折或骨吸收以及慢性感染的问题应得到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退变性胸腰交界区后凸及矢状面平衡进行影像学分析,探讨其代偿机制。方法 :将2016年3月~2017年5月影像学上表现为腰椎退变性后凸7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30例,女性47例,年龄48~82岁,平均65.8±8.0岁。根据胸腰椎交界角(thoracolumbar junctional angle,TLJA)的大小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退变性胸腰交界区后凸组(A组,TLJA≥10°,43例)和退变性胸腰交界区非后凸组(B组,TLJA10°,34例)。通过对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对比分析两组的C7矢状面垂直轴(C7-sagittal vertical axis,C7-SV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和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结果 :A组和B组的LL分别为17.30°±11.55°和22.54°±8.72°。A组及B组的TLJA分别为-15.26°±3.65°和-3.67°±4.74°。在A组中,LL与TK(r=-0.345,P=0.024),SS(r=0.595,P=0.000)以及PT(r=-0.363,P=0.017)均有相关性。在B组中,LL与TK(r=-0.400,P=0.019),SS(r=0.681,P=0.000)以及C7-SVA(r=-0.402,P=0.018)均有相关性。两组间,LL(t=2.230,P=0.029)、TK(t=3.325,P=0.001)、SS(t=2.939,P=0.004)和PI(t=2.130,P=0.036)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退变性胸腰交界区后凸可能是因胸腰交界区独特的形态学及生物力学特性所致,为了维持矢状位平衡,其骨盆后倾可能更加重要;不伴有退变性胸腰交界区后凸的患者,其胸椎曲度的改变可能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Klippel-Feil综合征(Klippel-Feil syndrome,KFS)中寰枕融合、C2/3融合及二者同时存在时枕颈交界区局部好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选取1名44岁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行颈椎薄层CT扫描,利用Mimics19、Geomagic Studio、SolidWorks及ANSYS 17.0软件提取并建立正常C0-C3上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intact upper cervical spine model,INT模型)并进行有效性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通过修改接触及属性的方式建立C2/3融合模型(C2-3模型)、寰枕融合模型(model of occipitalization of the atlas,OA模型)以及二者同时存在的Sandwich模型(Sandwich deformity model,SD模型)。比较4组模型在生理载荷(1.2Nm,1.5Nm,1.8Nm及2.1Nm)下C0-C1、C1-C2、C2-C3节段以及C0-C3活动度改变、横韧带及寰枢关节在各运动状态下的最大Von Mises应力。结果:与INT模型相比,KFS模型(包括SD模型、OA模型、C2-3模型)的C0-C3整体活动度在4种生理载荷下均有下降,其中SD模型前屈活动度下降41.2%~49.2%、后伸活动度下降39.8%~48.2%、旋转活动度下降20.7%~28.0%、侧弯活动度下降50.8%~56.1%,OA模型前屈活动度下降33.8%~42.9%、后伸活动度下降29.5%~35.1%、旋转活动度下降10.4%~20.3%、侧弯活动度下降40.8%~51.9%,C2-3模型前屈活动度下降14.6%~19.2%、后伸活动度下降16.3%~30.4%、旋转活动度下降17.3%~34.2%、侧弯活动度下降23.2%~42.6%。与INT模型比较,横韧带及双侧寰枢关节应力以SD模型增加最为显著,在前屈状态下分别增加65.5%和123.1%,其次为OA模型,分别增加45.5%和38.5%,最后为C2-3模型,分别增加18.2%和15.4%。旋转活动下SD模型、C2-3模型及OA模型横韧带应力分别增加24.1%、12.7%以及5.1%,侧弯活动分别增加206.7%、166.7%以及140%;寰枢关节应力在后伸状态下SD模型、OA模型及C2-3模型分别增加193.0%、150.0%、56.0%,旋转状态下分别增加63.5%、39.2%、16.4%,侧弯状态下分别增加204.3%、65.2%、160.8%。结论:KFS中寰枕融合和/或C2/3融合在限制上颈椎活动度的同时可显著增加侧方寰枕关节及横韧带结构应力,不同的融合位置与融合节段的数量对上颈椎生物力学改变不同。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解剖1具10%福尔马林固定的被解离的成年男性左上肢时,发现其肌皮神经变异,查阅相关文献,本例变异未经报道,为积累解剖学资料,报道如下:本例左侧臂丛外侧束发出1细支,穿进喙肱肌并支配该肌,该分支横径约1.2 mm;正中神经合成正常,在下行过程中发出肌皮神经。以喙突平面为测量点,左侧肌皮神经发出点距胸小肌下缘4.4 cm,横径3.2 mm。左侧肌皮神经下行4.3 cm发出分支支配肱二头肌,继续下行4.6 cm发出另一分支支配肱肌,主干走行在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并从肱二头肌外侧缘穿出延续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图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方法建立颈椎MRI深层伸肌自动分割与测量神经网络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78例健康成年志愿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48例,年龄20~65岁(45.4±12.6岁)。对纳入的志愿者行3.0T颈椎MRI检查,获取符合标准的的颈椎C2/3~C6/7节段椎间盘中间层面轴位MRI图像345张。其中276张(80%)用于训练和验证以掩膜区域卷积神经网络(mask region-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Mask R-CNN)为基础建立的MRI自动分割测量模型,进行深层伸肌面积(deep extensor cross-sectional area,DCSA)、肌肉功能面积(functional cross-sectional area,FCSA)、椎间盘面积(introvertebral disc cross-sectional area,IDCSA)的自动分割与测量。剩余69张(20%)图像设定为测试集,由2名医师(人工组)手工测量其图像的DCSA、FCSA、IDCSA等,并与模型测量(模型组)的结果进行比较。采用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及平均像素精确度(mean pixel accuracy,MPA)评价模型分割效果,采用同类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ICC)及Bland-Altman方法比较模型组与人工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本神经网络模型最终整体MPA为0.920,整体MIoU为0.912;椎间盘、左、右侧深层伸肌的MPA分别为0.946、0.917与0.911,MIoU分别为0.934、0.908、0.899。在测试集中,人工组IDCSA为3.28±1.02cm~2,左侧DCSA为2.84±1.11cm~2,右侧DCSA为2.86±1.09cm~2,左侧FCSA为2.19±0.89cm~2,右侧FCSA为2.23±0.86cm~2;模型组IDCSA为3.35±0.99cm~2,左、右DCSA为3.19±1.16cm~2和3.16±1.12cm~2,左、右FCSA为2.49±0.99cm~2、2.42±0.88cm~2。模型组与人工组组间ICC值为0.852~0.914,组间ICC及Bland-Altman法测量结果显示两种测量方法一致性高。人工组与模型组测量图片平均时间为256.5±53.3s vs 0.109±0.402s,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对于颈椎MRI水平位图像的深层伸肌、椎间盘组织的自动识别、分割与测量结果与人工测量一致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cervical total disc replacement,TDR)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对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eg)、邻近节段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is)发生的影响。方法 :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指南,通过Pub 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检索2002年1月~2016年6月之间关于TDR和ACDF术后出现ASDeg、ASDis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章。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和偏倚风险通过Cochrane系统评价指南进行评价,提取数据包括ASDeg、ASDis以及再手术率的相关信息,研究结果以ASDeg和ASDis的发生作为直接结果,以邻近节段再手术率作为间接结果评估邻近节段病变的发生,并根据随访时间和研究地点分层进行亚组分析,最终对整篇Meta分析通过证据质量分级和推荐强度系统(the grades of recommendation,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进行质量评估。结果 :共纳入了11篇RCTs,包括2632名研究对象。对于整体的ASD(包括直接和间接结果),TDR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CDF(OR=0.6;95%CI[0.38,0.73];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SDeg和再手术率方面,TDR相对于ACDF具有明显优势(分别为OR=0.58,95%CI[0.46,0.72],P0.00001和OR=0.52,95%CI[0.30,0.87],P=0.01)。以随访时间5年为分界点,不论随访5年还是≥5年,在ASDeg发生率上,TDR的优势都比ACDF显著(分别为OR=0.63,P=0.001;OR=0.49,P=0.0002),并且这种优势可能随时间延长有扩大趋势。以研究地点分层,不论在美国(7篇RCTs)还是中国(4篇RCTs),TDR在邻近节段退变(ASDeg)发生率上均有优势(P0.0001,P=0.03)。根据GRADE评分,该Meta分析的质量级别为中等质量。结论:与ACDF相比,TDR在降低ASDeg和再手术率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