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退变性腰椎病合并髋骨性关节炎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变性腰椎病和髋骨性关节炎是老年群体中的常见病,其症状均可表现为腰腿痛。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发生退变、增生,约21%的老年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X线征像[1]。因此,在临床因腰椎管狭窄和椎间盘突出症的掩盖,忽略髋骨关节病变的现象时有发生,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对此,本文作瞻后性临床资料分析和探讨。1临床资料我科1990年3月至2004年4月收治200例60岁以上腰椎退变性狭窄、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病人,其中18例合并髋骨关节炎。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66岁(60 ̄92岁),所有病人均摄常规腰椎和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CT或/…  相似文献   
2.
段文江  陈勇  丁一  刘国印 《西部医学》2023,35(8):1152-1157
探讨血清炎性因子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富血小板血浆治疗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98例骨折患者,均予以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术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分为延迟愈合组(37例)和正常愈合组(61例)。分别于骨折后1、4、8、12周采集患者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人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人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并绘制ROC曲线,评估其对骨折延迟愈合的预测价值。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骨钙素(BGP)、Ⅰ型胶原氨基端肽原(PINP)、碱性磷酸酶(AL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等骨生化代谢指标水平,并采用Pearson分析骨生化代谢指标与炎症因子的关系。结果 骨折1周时,两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4、8、12周时,延迟愈合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正常愈合组(P<0.05),且随着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TNF-α水平先升高后降低,但延迟愈合组炎症因子水平波动较正常愈合组更明显(P<0.05)。骨折1周时,两组患者血清BGP、PINP、ALP、IGF-1等骨生化代谢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各时间点血清A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骨折4、8、12周时延迟愈合组患者血清BGP水平逐渐升高并高于正常愈合组,血清IGF-1水平逐渐升高但低于正常愈合组,骨折8、12周时延迟愈合组患者血清PINP水平低于正常愈合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ICAM-1、sVCAM-1、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与血清BGP呈正相关(r=0.523,P<0.001),与血清IGF-1呈负相关(r=-0.467,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骨折8周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诊断骨折延迟愈合的曲线下面积高于0.7,提示其具有较好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对骨折延迟愈合诊断的灵敏度更高(P<0.05)。结论 延迟愈合骨折患者血清sICAM-1、sVCAM-1、TNF-α等炎症因子指标水平随骨折时间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变化,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波动明显,且术后8周时血清炎症因子对预测骨折延迟愈合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表现,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病理类型。结果:椎管内肿瘤早期主要症状是疼痛(75%)、感觉异常(24%)和肌无力(49%),特别是夜间休息时疼痛加重,活动后症状减轻是主要临床特点。核磁共振是重要的检查诊断手段。结论:重视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表现,完善体格检查,及时进行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手段的检查是提高早期诊断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固定系统结合单枚Cage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腰椎滑脱症患者38例,男16例,女22例;年龄22~69岁(平均44.8岁)。根据Meyerding分级:Ⅰ度滑脱20例、Ⅱ度14例、Ⅲ度4例;峡部裂滑脱22例,退变滑脱16例;单节段滑脱32例,双节段6例。采用后路节段性固定加单枚Cage斜放椎间融合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本组3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34个月,平均16个月。根据Nakai评分标准评价,优20例,良1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2%。术后6~16个月,X线示椎体间植骨融合36例,融合率94.7%,无高度及复位丢失。结论选择个性化的减压,应用单枚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固定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腰椎滑脱症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5.
2000年9月~2003年9月,我科使用自身增强聚丙酸可吸收螺钉 PDSⅡ可吸收双股缝线为29例髌骨骨折患者行张力带式内固定,近期疗效满意。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9例,男20例,女9例,年龄24~65岁。左侧13例,右侧16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距手术时间1h~14d;根据杨占辉等[1]分型标准:Ⅰ型16例,Ⅱ型6例,Ⅲ型5例,Ⅳ型2例。1.2治疗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上空气止血带,取髌骨前弧形切口,显露骨折端,清除骨折处及关节内积血。游离需要对位之骨块皮质缘约2mm,直视下解剖复位,巾钳固定。用钻头自髌骨上缘或下缘,以髌骨直径为中线钻两孔至对侧缘,孔道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光弹性试验及识别人足印单位积黑点数目的方法,分析和计算了正常人足及缠足在三种姿态时足表面点及足底的应力分布,并将它与产生病变的缠足照片对比,发现病变位置正是本文计算结果中的高应力区。这在临床上为寻找病因提供了力学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和空心螺钉治疗新鲜闭合性内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2006年9月到2010年9月一年时间内对124例新鲜闭合性单纯内踝骨折患者,采取两种螺钉的临床治疗(即国产可吸收螺钉和空心螺纹钉),随访半年到1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按照Mart和Teipner术后临床(功能)恢复标准,优良率分别为93%、96%,统计学无明显差异。结论利用这两种螺钉治疗单纯内踝骨折都能取得好的疗效,它们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哑铃型椎管肿瘤的临床特征以及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至2008年10年间收治的28例哑铃型椎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哑铃型椎管肿瘤患者均经MRI和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临床特征主要为椎管内压迫症状(根性疼痛、感觉异常、肌无力)和椎管外压迫症状(椎体周围发现包块)。所有病例均行Ⅰ期手术切除,无手术死亡,23例获得随访,随访7个月~10年,18例恢复正常工作。结论 对椎管肿瘤患者应重视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MRI检查在哑铃型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上占重要地位;早期诊断、Ⅰ期手术完全切除肿瘤是优选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防旋股骨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探讨内固定选择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总结本院自2008年6月~2011年2月分别采用PFNA及DHS内固定方法治疗10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PFNA治疗46例、DHS治疗62例,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活动度、行走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10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PFNA组优于DHS组。结论 PFNA较DHS设计更合理、操作微创,固定牢固,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源性马尾综合征(CES)的损伤机制、病程特点、手术时机和疗效。方法对38例CES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术式包括:全椎板、大开窗、双侧扩大开窗。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确定CES伤型,对CES患者的手术时间窗与疗效作评析。结果随访2-17年(平均3.4年)。手术时间:〈48 h组优良率73%,〉48 h组优良率56%;差6例,其中5例为术前完全瘫痪者。结论CES是腰椎间盘的严重并发症,要求及时诊断、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