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的实施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对118例食管癌患者术中留置鼻肠营养管.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中置管顺利,1例患者胃肠反应较重,1例发生颈部吻合口漏而终止肠内营养外,其余患者均成功给予肠内营养治疗。术后肺部感染、吻合口漏、切口感染发生率较传统营养患者减少,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经济、安全,可降低肺部及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肠蠕动,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周围型肺癌又称肺野型肺癌,系指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直到细小支气管的肺癌,临床症状出现较晚,以腺癌、鳞癌多见。支气管肺癌半数以上是周围型肺癌。据WHO统计,在16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中,肺癌在发达国家中占首位,在发展中国家占第二位,我国肺癌的发生率每年递增11.9%,已占常见肿瘤的首位。电视胸腔镜及微创外科是现代胸外科技术发展的趋势。胸腔镜(VATS)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在临床推广,许多常规的胸外科手术已可用VATS完成。胸外科传统术式有切口大、出血多、并发症多和恢复慢等缺点,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肺叶切除术具有切口小、术中副损伤小、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等优点。我科  相似文献   
3.
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被广大外科医师和患者接受,成为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金标准"。在其开展的早期,萎缩性胆囊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由于胆囊三角解剖难度大,易发生大出血、胆道损伤等并发症,是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1],一般将其列为相对禁忌证。但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手术指征的扩大,萎缩性胆囊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不再是腹腔镜的绝对禁忌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用于诊断与治疗肝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3月至2007年5月我院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5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手术均获成功,患者术后15d复查CT、B超,瘤体明显缩小。结论:腹腔镜诊断与治疗肝癌,具有患者疼痛轻、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安全、有效的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laparoscopic Nissen fundoplication,LNF)治疗胃食管返流病的长期效果。方法:从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及Cochrane试验注册中心检索纳入了1991年到2007年10月发表的LNF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的随机对照实验,并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进行评价,最后用Rev-Man4.2.9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4个随机对照实验(RCT),包括440例患者,纳入随访研究共387例。术后主观结果如满意度[OR0.5095%CI(0.25,1.00)]、术后抑酸药物的使用[OR0.4595%CI(0.08,2.53)]、返酸和烧心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吞咽困难LNF发生率高于传统胃底折叠术(conventional Nissen fundoplicationm,CNF)[OR4.1695%CI(1.51,11.50)]。客观结果如再手术率[OR1.7795%CI0.78,4.72)]、食管测压和24h pH检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中LNF治疗胃食管返流病的长期效果和传统胃底折叠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LNF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可能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断治疗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cute hemorrhagic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HNP)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3月至2008年7月应用腹腔镜诊治出血坏死性胰腺炎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经腹腔镜探查明确诊断,并同时在腹腔镜下完成治疗,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用于诊治AHNP具有独特的优势,既能明确诊断又能同时治疗,降低了阴性剖腹探查率,可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甲状腺下动脉主干结扎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及Cochrane图书馆从1991年1月至2009年12月出版的文章。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以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结扎与不结扎甲状腺下动脉主干作对比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员独立提取资料,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采用分配方案隐藏分级标准和改良Jadad评分标准进行评价(总分为7分)。使用RevMan 5.2软件,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个随机对照试验,246例患者,其中试验组(甲状腺下动脉主干结扎组)123例,对照组(甲状腺下动脉分支结扎组)123例。Meta分析显示,2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3天血清钙离子水平[标准均数差(SMD)=-0.11,95%置信区间:-0.39~0.17,SMD=-0.34,95%置信区间:-1.00~0.33]、第1天血清总钙水平(SMD=0.09,95%置信区间:-0.23~0.42)、术后血清低血钙发生率(相对危险度=1.04,95%置信区间:0.67~1.60)、术后出现低血钙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归因危险度=-0.01,95%置信区间:-0.10~0.08]、术后甲状旁腺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当前研究显示,与甲状腺下动脉分支结扎相比,甲状腺下动脉主干结扎并不引起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低钙血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