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报告用原位低温加静脉滴注肌苷方法进行孤立肾复杂多发结石取石术26例,除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外,其余疗效满意。此法为术者提供一个长达3h的肾缺血安全手术期,从而能从容取净结石,清理脓液,彻底止血,保留残肾组织,保护残肾功能,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特别适用于孤立肾复杂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内镜微创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的疗效。方法经尿道输尿管硬镜下或尿道膀胱镜下或电切镜下,或者多镜联合下,采用等离子棒状电极或钬激光行尿道内切开,酌情加用尿道瘢痕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46例,对其手术疗效及操作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42例一次手术成功,3例行2次腔内手术,1例手术失败。术后1-6周后拔出尿管,排尿通畅,尿线粗,最大尿流率由术前1.6-9.5mL/s升至18-31.5mL/s。42例随访8月-3年,平均32个月,36例排尿通畅,6例行尿道扩张2-6次后排尿良好。结论内镜微创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损伤小,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可作为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3.
采用经尿道气化切割联合电切术治疗重度前列腺增生症26例,最大尿流率由订前的7.5ml/s上升至术后3个月的19.6ml/s,前列腺症状评分术前为31.5术后降至5.8(P<0.01)。认为经尿道气化切割联合电切术治疗重度前列腺增生症。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安全性大,疗效确切,易为患所接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道弧形带蒂包皮内板阴茎背侧皮肤联合皮瓣治疗阴囊型及会阴型尿道下裂。方法:22例阴囊型及会阴型尿道下裂患者,均采用弧形带蒂包皮内板阴茎背侧皮肤联合皮瓣(Ducrett Perovic’s)制成皮管I期成形尿道。术中常规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引流尿液,经尿道置F10-12多侧孔硅胶管支架引流尿道分泌物,术后应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治疗1周,保留尿道支架管6~8d,膀胱造瘘管10~12d。结果:18例I期成功,4例发生尿瘘,均于6个月后修补瘘管痊愈。均排尿正常,无痛性勃起,阴茎无扭转,腹侧无臃肿。结论:此法治疗包皮阴茎皮肤充裕之重度尿道下裂效果确切,外观满意,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院自1998年1月至2001年5月共收治儿童先天性尿道下裂12例,采用弧形带蒂包皮内板阴茎背侧联合皮瓣Ⅰ期手术治疗,疗效确切、外观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该手术方法术后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体会。结果手术平均(49±29)min,切除前列腺组织平均(52.2±37.3)g,导尿管留置平均(3.5±0.7)d。无输血病例,未见电切综合征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其中45例术后3个月复诊,最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的(5.0±3.7)ml/s上升至(21.5±4.6)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的24.2下降至5.4;生活质量评分(QOL)由术前的5.4下降至1.7。三项指标手术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本院自 1 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5月共收治儿童先天性尿道下裂 1 2例 ,采用弧形带蒂包皮内板阴茎背侧联合皮瓣Ⅰ期手术治疗 ,疗效确切、外观满意。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本组 1 2例 ,年龄 2~ 5岁 6例 ,6~ 9岁 4例 ,1 0~ 1 4岁 2例 ;阴茎根部、阴囊型 7例 ,会阴型 5例 ,其中 2例阴茎阴囊转位。扦置导尿管注生理盐水充盈膀胱 ,F1 2穿刺造瘘针于耻骨上插入膀胱 ,放置F1 2硅胶管并缝合固定于腹壁上 ;包皮环切 ,袖套状游离阴茎皮肤至根部 ,保存完好血运 ,剪除尿道内板及纤维索带 ,修剪尿道末端至海绵体已发育部位 ,外口呈斜面 ,背侧缝合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在高体积分数氧(高氧)致SD幼鼠肺损伤时对磷酸化AKT1(p-AKT1)分子的影响和意义。方法:72只SD幼鼠(3周龄)随机分为空气+生理盐水组、高氧+生理盐水组、高氧+OSI-027组及高氧+雷帕霉素组(n=18),分别构建动物模型。高氧选择90%氧气持续干预,生理盐水、OSI-027和雷帕霉素干预分别在观察期第1、3、6、8、10和13天时经腹腔注射给药。在造模第3、7和14天时取各组幼鼠进行体重测量、肺湿干重比(wet/drg weight ratio,W/D)计算、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肺泡间隔宽度测定和肺损伤评分,肺组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S6K1(p-S6K1)和p-AKT1的分布与水平。结果:与空气组比较,高氧组幼鼠体重明显下降(P0.05),肺损伤急性期肺W/D增高(P0.05),肺泡间隔宽度及肺损伤评分明显增加(P0.05),肺组织p-S6K1阳性细胞增多(P0.05),肺组织p-AKT1阳性细胞减少(P0.05),p-S6K1蛋白显著升高(P0.01),p-AKT1蛋白明显减低(P0.01);与高氧组比较,高氧+OSI-027组的肺组织损伤减轻,肺组织p-S6K1阳性细胞减少(P0.05),p-AKT1阳性细胞增多(P0.05),p-S6K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p-AKT1蛋白水平增加(P0.05);高氧+雷帕霉素组的肺损伤进一步加重(P0.05),p-S6K1阳性细胞减少(P0.05),p-AKT1阳性细胞增加(P0.05),p-S6K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p-AKT1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高氧+雷帕霉素组比较,高氧+OSI-027组的肺组织损伤减轻(P0.05),肺组织p-AKT1阳性细胞减少(P0.05),p-AKT1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p-AKT1参与了高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其调控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高氧肺损伤时,p-AKT1蛋白水平下降,mTOR抑制剂能增加p-AKT1蛋白水平,但只有mTORC1/2双重抑制剂OSI-027能减轻高氧所致SD幼鼠的肺损伤及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上尿路结石ESWL改开放手术的体会邵阳市中心医院梁木林,罗义云我院1989年2月至1992年12月收治22例ESWL失败之肾、输尿管结石患者,在ESWL后1~24周改开放手术治疗。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1...  相似文献   
10.
由于性传播疾病的增多 ,而由性传播疾病后产生的慢性前列腺炎也越来越多。笔者于 2 0 0 1年 12月~ 2 0 0 2年 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 86例 ,取得较好疗效 ,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 80例进行对照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治疗组 86例中 ,年龄 2 1~ 5 3岁 ,平均 31.4岁 ;均有不洁性接触史及性传播尿道炎病史 ;其中 4 8例曾被确诊为单纯性淋病 ,18例为非淋球菌性尿道炎 ,10例为淋病伴衣原体或支原体感染 ,5例尖锐湿疣 ,3例生殖器疱疹 ,2例霉菌性龟头炎。对照组 80例中 ,年龄 2 0~ 5 5岁 ,平均 32 .3岁 ;5 0例单纯性淋病 ,16例为非淋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