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1.
目的 总结Cockett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腔内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年对85例Cockett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先进行导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5~7d后复查造影,对狭窄或闭塞的髂静脉段进行球囊扩张或联合置入支架,术后配合抗凝、溶栓、静脉活性药物、循序气压等治疗,以及穿着医用弹力袜.结果 85例患者中共置入永久滤器6例,CDT治疗后髂静脉的通畅率为67.2%.单纯球囊扩张36例,联合支架置入49例.所有病例均未发生症状性肺栓塞,无出血及死亡病例.随访79例(92.94%),其中67例行血管彩超检查,12例行CT血管成像检查.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8)个月,18月通畅率为94.94% (75/79).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4例(5.06%),其中2例为滤器置入术后.症状体征情况:静脉性跛行患者24例(30.38%);患肢不同程度水肿41例(51.9%);足踝皮肤色素沉着5例(6.33%);患肢浅静脉曲张4例(5.06%);无并发皮炎、浅静脉炎及溃疡病例.结论 CDT联合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Cockett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导管直接溶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疗效。方法造影路径或超声引导下,经同侧腘静脉或对侧股静脉穿刺,将溶栓导管置于静脉血栓内,经导管持续灌注尿激酶溶栓5~7d。狭窄段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结果所有置管溶栓病例肢体肿胀均明显缓解,影像学检查血管完全或部分再通。结论导管直接溶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具有微创、安全、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Coekett综合征又称为May-Thumer综合征或骼静脉压迫综合征,为右侧髂总动脉压迫左侧髂总静脉所致.最常见的解剖基础是右髂总动脉和左髂总静脉在各自起始部位的特殊解剖关系,常合并髂静脉腔内非血栓性病变.McMurrich、Erich和Krumbharr等分别对大量无显著左下肢静脉疾病表现的尸体进行解剖学观察后发现,左髂总静脉受压和腔内粘连的发生率分别为32.3%和23.8%.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Coekett综合征不仅造成静脉回流障碍和下肢静脉高压,而且可以继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成为静脉血栓好发于左下肢的潜在因素.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患肢肿胀、疼痛、酸困乏力、浅静脉曲张、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淤血性皮炎、脂质硬化,严重者可出现淤血性溃疡,化脓性感染和坏疽等,经久不愈.当早期病变特点不典型或晚期仅表现为浅静脉曲张和足靴区皮肤营养障碍时易误诊为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Lower Extremity Varicose Veins LEVV).对我院2005.6-2011.6收治的Cockett综合征在外院误诊为单纯性LEVV行手术治疗23例患者分析如下,以期为Cockett综合征的诊治提供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DVT)是一种严重而具有潜在危险的疾病,急性期血栓易脱落,严重时可发生致死性肺栓塞(PE)造成死亡;如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未得到及时和适当的治疗易发展为血栓形成后遗症,引起肢体肿胀、溃疡和坏疽,  相似文献   
5.
我院于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应用CTA(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22例左下肢髂静脉进行了外在形态学的观察,并确诊Cockett综合征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上肢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洛阳中心医院血管外科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上肢动脉栓塞25例,男15例,女10例;左上肢16例,右上肢9例。发病3 d内就诊22例,发病2周就诊3例。非手术治疗2例,肱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23例。结果非手术治疗2例患者经局部肱动脉注射溶栓药物及抗凝、抗血小板、扩张血管、活血等药物治疗后,患肢皮肤颜色转红,皮肤温度恢复正常,疼痛麻木感消失。手术治疗23例患者,术后患肢皮肤颜色转红,皮肤温度恢复正常,感觉运动正常;腋动脉和肱动脉搏动均可触及;桡动脉、尺动脉搏动均恢复者13例;可以触及桡动脉或尺动脉其中1支的患者10例。结论对于急性上肢动脉栓塞患者,肱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及时局部肱动脉注射溶栓药物及抗凝、抗血小板、扩张血管、活血等药物治疗,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探讨介入治疗对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某院的100例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50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经皮腔内血管成形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踝肱指数、超声检查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的80%(P0.05),其肢端发凉、静息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缓解时间(5.69±1.07)d、(7.13±1.35)d、(8.32±1.56)d均短于对照组的(7.12±1.37)d、(8.94±1.59)d、(10.89±2.17)d (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踝肱指数(1.14±0.25)、足背动脉血流量(0. 97±0.20)m/(s·mm~2)、足背动脉流速峰值(0.57±0.12)m/s均高于对照组的(0.90±0.27)、(0.78±0.23)m/(s·mm~2)、(0.45±0.10)m/s(P 0.05),其下肢动脉狭窄程度(52.13±5.98)%低于对照组(59.36±6.42)%(P 0.05)。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介入治疗用于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可起到显著的临床疗效,可对患者临床症状、下肢动脉狭窄及血供予以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复杂静脉性溃疡的原因并探讨其最佳治疗方案.方法:25例复杂静脉性溃疡患者,术前行彩超、CT静脉血管成像、DSA检查,明确溃疡发病原因,根据不同病因选择不同方式手术或介入治疗,并配合中药疗法.结果:25例患者,布-加综合征4例,深静脉血栓后遗症6例,髂静脉受压4例,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例,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1例,小腿交通静脉功能不全5例;溃疡面愈合时间为7~20 d,平均12 d;随访6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根据病因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是治疗复杂静脉性溃疡的关键,疗效显著且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总结232例常见静脉疾病患者的典型血管成像(CTA),揭示外周静脉疾病的病因及转归。方法:用16排螺旋CT对232例静脉疾病患者行CT血管成像检查,并进行血管3D重建。结果:诊断符合率达92%,能较清楚的显示静脉病变及其与周围组织及占位病变的关系。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静脉疾病术前的诊断、术后随访观察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诊断具有全面、详细、准确等优点,应积极推行及研究,这将对进一步提高静脉疾病诊疗水平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对功能性构音障碍的影响。方法纳入东莞松山湖东华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68例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现象的学龄前儿童,设为研究组,纳入同期收治的无注意力不集中现象的学龄前儿童68例,设为对照组。给予研究组康复训练,3个月后,对比观察组儿童注意力评分变化,另统计观察组患儿构音正确率的前后变化、听觉注意力商数(AAQ)、视觉注意力商数(VAQ)、综合注意力商数(FSAQ)前后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前、治疗后构音正确率对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正确率相差较大,治疗后,研究组的构音正确率显著提升,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治疗后注意力商数对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AAQ、VAQ、FSAQ相差较大,治疗后,研究组的AAQ、VAQ、FSAQ显著提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意力不集中的学龄前儿童的多存在功能性构音障碍,给予康复训练可改善患儿注意力水平,也能提升患儿构音清晰度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