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目的:总结47例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2年12月~2006年12月进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47例病人进行临床分析。全组男41例,女6例,平均年龄(53.12±8.31)岁;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19例,急性心肌梗死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36例,合并高血压23例,糖尿病15例,慢阻肺5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0.48土0.32。结果:全组共行左乳内动脉桥吻合47支,桡动脉桥4支,大隐静脉桥59支。2例术中改为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6例。死亡1例,46例10~18d痊愈出院。结论:OPCAB与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相比,有一定的优势。体外循环准备是OPCAB手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合理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有助于提高OPCAB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术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临床观察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清凋亡相关因子水平,探讨其对血清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入选87例肺癌患者、63例肺良性病变者及8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ELISA法测定入选者血清凋亡相关因子水平,经统计学处理揭示凋亡相关因子在肺部恶性肿瘤中的做为生物学标志物检测价值。结果肺癌患者血清凋亡相关因子水平(1.97±1.02)pg/ml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1.02±1.31)pg/ml及正常对照组(0.71±0.07)pg/ml,(P〈0.05),良性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清凋亡相关因子水平明显增高;恶性肿瘤血清凋亡相关因子的释放水平可一定程度反映肿瘤的发生发展情况,可作为血清学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传统气胸治疗方法,评价电视胸腔镜技术早期干预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5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分为直接胸腔镜术组61例与胸穿及闭式引流后胸腔镜术组95例,评价两组术后临床个疗效指标.结果 直接胸腔镜术组与胸穿及闭式引流后胸腔镜术组除术中中转开胸率及住院期间死亡率无差异外(p>0.05),术后复发、肺水肿、持续漏气、感染、住院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指标直接胸腔镜术组均明显好于胸穿及闭式引流后胸腔镜术组(p=0.01-0.05).结论 胸腔镜术早期干预首发自发性气胸安全、可靠,可最大程度的缩短病人治疗时间,降低术后复发,减轻病人痛苦,减低病人的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史建华  栗春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1):1508-150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辅助主动脉球囊反搏对心功能低下的疗效。方法: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心功能低下的患者,由股动脉途径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导管,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测定连续心输出量、混合静脉饱和度、有创动脉收缩压、有创平均动脉压、心指数及肺毛细血管楔压。结果:行主动脉反搏术后,有创动脉收缩压、有创平均动脉压、测定连续心输出量、心指数及混合静脉饱和度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而肺毛细血管楔压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主动脉反搏术是治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功能低下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Seldinger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在B超引导下,45例心包积液患者采用Seldinger导管法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间断抽吸心包积液、注射治疗药物,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同时采用多种措施防止并发症发生.结果 45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置管穿刺引流后,患者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留置导管引流心包积液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疗效,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共施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肺癌65例,其中腺癌22例,鳞癌17例,腺鳞癌3例,肺泡细胞癌3例,手术通过胸部3个微小切口全程直视下完成,均为解剖性肺叶切除,同时施行淋巴结清扫。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均未行开胸手术,无1例死亡,手术时间60~150min,术中出血量60~350mL。术后引流量150~1000mL,胸管拔出时间3~10d,其中5例术后发生肺不张,对症治疗后均痊愈。住院日8~12d平均10d。全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100%,2年生存率为93.4%。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术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胸腔内滴注高张糖治疗自发性气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腔内滴注高张糖治疗自发性气胸马玉田粟春狄少先孙方邢丽华田茹丰李雪梅我院自1993年2月至1995年5月应用胸腔内滴注50%葡萄糖方法治疗自发性气胸,取得满意效果,通过38例治疗,我们体会该方法操作简便,疗效确切迅速,无死亡,无脓胸发生,远期无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为炎症标志物,对比传统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评价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全身炎症反应。方法入选3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分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组15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组21例,采用胶乳比浊法测定人选者围术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评价两组术式的对全身的炎症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术中肝素化后1h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2h后开始升高(P〈0.05),24h达到峰值(P〈0.01)。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体外循环后1h后与术前比较即开始升高(P〈0.05),体外循环12h后明显升高(P〈0.05),24h达到峰值(P〈0.01)。两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总体变化趋势相似,但OPCAB组相对处于低水平(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有效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60岁,因刺激性干咳4个月伴痰中带血1次就诊,行胸部CT及增强检查发现:右肺下叶中央型占位,下叶多发结节病变,淋巴结肿大、融合,与中下叶支气管和肺动脉间隙消失。纤维支气管镜见:右肺下叶B7、8开口处可见肿瘤,其余各叶、各段支气管未见异常。支气管镜病理检查:低分化鳞癌。完善术前检查,未见颅脑、肝、肾、肾上腺、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