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7篇
外科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吴洁  柳麟翔  夏露  吴凤鸣 《口腔医学》2009,29(3):163-164
目的应用磁性附着体固位可摘义齿修复牙列缺损,探讨其临床修复效果。方法采用Magfit磁性附着体,为12例牙列缺损患者制作磁性附着体固位可摘义齿。结果随访1~4年,12例患者中,除1例基牙松动度增加外,余11例均感义齿美观舒适,固位稳定性强,咀嚼功能好,检查基牙无病变。结论采用磁性附着体固位义齿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薛强  柳麟翔  唐丽琴  陈键 《口腔医学》2013,(12):834-837
目的半解剖式(20°)人工牙及非解剖式(0°)人工牙全口义齿为修复上、下牙列缺失的常见方法。分析戴用上述两类全口义齿咀嚼功能的表现及差异。方法选取平均年龄68.7岁的无牙颌患者7例,设计同一基托、不同人工后牙牙尖斜度(20°、0°)总义齿,于戴义齿当天采用吸光度法测定咀嚼效率,并对患者戴用总义齿后颞肌前束(TA)、咬肌(MM)不同状态下肌电表现进行描记。结果戴用20°人工牙总义齿咀嚼效率较0°组高(P<0.05)。戴用0°人工牙总义齿咀嚼花生时肌电活动较20°组高(P<0.05)。咀嚼效率和TA、MM肌电活动成正比。结论戴用20°人工牙总义齿咀嚼一定硬度食物时较0°组可获得较好的咀嚼效率且咀嚼肌更为省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颌窦内提升术并同期种植患者术中植骨的必要性。方法对就诊于我院的30例患者共36颗种植体,随机分为对照组(不植骨)和实验组(植骨),均采用内提升术和同期种植体植入。评价2年后的种植体存留率和种植体周围骨增加情况。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2年后的种植体存留率分别为89.5%和88.9%;两组上颌窦内种植体周围骨高度分别增加(2.5±0.7)mm和(2.8±0.8)mm,两组指标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是否植骨对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的远期效果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标准化操作流程应用于美学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门诊行美学修复的37例患者,106颗修复体采用标准化的修复操作流程制做,记录患者修复体验满意度,医生对每一例修复体戴牙时间,参照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标准评价戴牙当天、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就诊体验满意度(9.7±0.3)分,医师戴牙平均时间(4.7±0.5)min;戴牙当天3例(2.9%)修复体颜色略微不匹配,主要集中于后牙区,患者接受。修复12个月后,1颗(1.1%)修复体出现崩瓷,拆除重新制做,1颗(1.1%)修复体边缘适合性欠佳,4颗(4.4%)修复体牙龈轻度充血红肿,给予局部治疗。总体修复体效果良好稳定。结论:固定义齿修复中,应用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能获得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及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微弧氧化AZ91D镁合金对成骨细胞早期粘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观察探讨新型口腔植入材料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MAO)AZ91D镁合金对人成骨样MG63细胞早期粘附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三组:微弧氧化AZ91D镁合金材料实验组A,纯钛材料对照组B和细胞直接生长在培养板对照组C,利用表面轮廓仪、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分别测量研究试件表面粗糙度、表面能大小、形貌特点和元素成分;将MG63细胞培养于各组表面,分析比较成骨细胞的早期粘附率及形态学变化。对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A组表面为一层粗糙多孔、起伏不平的薄膜,主要元素有Mg、O、Si,粗糙度及表面能均比B组增加(P<0.05);0.5h、1h和2h三个时间点三组细胞粘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培养4h时A、B两组材料表面成骨细胞形态良好。结论微弧氧化AZ91D镁合金具有良好的成骨细胞相容性,有利于细胞的早期粘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数字化导板引导下全口种植即刻负荷的可行性,根据影像学数据评价导板引导的种植精准度,探讨可能影响植体位置精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按照准入排除标准,收集2017年至2019年使用数字化导板引导下的全口种植即刻负重固定修复患者16例(98枚植体),跟踪随访患者评价长期的临床修复效果.利用CBCT数据测量30颗植体实际...  相似文献   
7.
柳麟翔  唐丽琴  陈键 《口腔医学》2012,32(10):625-627
[摘要] 目的 应用锥束CT(CBCT)评价引导骨再生术(GBR)在上颌前牙骨缺损病例位点保存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8颗上前牙拔除后存在骨缺损的病例分别给予不同处理:其中A组9例拔牙窝及骨缺损处填充Bio-oss;B组9例填充Bio-oss,骨缺损处置Bio-Guide生物膜;C组10例自然愈合。术后6~8周、20~22周2次复诊,摄CBCT测量缺牙处唇舌向牙槽嵴宽度,行不同组间及组内的前后比较。结果 各组牙槽嵴宽度前后测量存在差异(P<0.05);A组与B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A、B组与C组间前后差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GBR术促进颊舌向骨组织再生,有利于骨缺损的恢复。通过位点保存技术能为拔牙后存在明显骨缺损的病例后期种植提供良好的种植条件;CBCT能为临床提供精确的术前术后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微弧氧化AZ91D镁合金骨结合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MAO)AZ91D镁合金的骨结合性能。方法 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采用自身对照,完全随机化设计,于一侧股骨内植入MAOAZ91D镁合金试样作为实验组,另一侧相同部位植入纯钛试样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植入后4周和12周时各处死4只实验动物。制作不脱钙的带试样的硬组织磨片,进行甲苯胺蓝和亚甲基蓝-碱性品红染色,光镜观察材料与骨组织的结合情况。结果 4周时MAOAZ91D实验组成骨细胞数量较少,且形态不及纯钛对照组排列规则;12周时MAOAZ91D组与纯钛对照组成骨细胞数目接近且排列也较规则;材料与骨组织结合紧密。结论微弧氧化AZ91D镁合金具有较好的骨结合性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