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盐酸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R-GEMOX)方案二线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分为R-ICE组与R-GEMOX组各25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与毒副作用。结果 1 R-GEMOX组总有效率为36%,临床获益率为76%;R-ICE组总有效率为32%,临床获益率为72%;两组在总有效率与临床获益率之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毒副作用:治疗期间R-GEMOX组的毒副作用发生率为44%;R-ICE组的毒副作用发生率为60%,R-GEMOX组明显低于R-IC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GEMOX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二线治疗中的近期效果确切,而且患者对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以考虑作为补救性化疗方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在农村妇女乳腺癌患者中实行早期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00例农村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n=50例)和对照组(n=50例)。对照组妇女仅接受社区的常规宣传教育,观察组妇女接受乳腺癌相关的健康教育。统计100例患者的乳腺筛查结果,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两组对乳腺癌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对100例农村妇女进行了乳腺癌的筛查工作,其中乳腺增生20例(20.00%),乳腺良性肿瘤3例(3.00%)。干预后观察组的平均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农村妇女中开展乳腺癌的健康教育工作,有助于提高她们对乳腺癌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助于早期防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联合GEMOX方案(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3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53例晚期HCC患者,根据化疗方案分为A组(n=26,索拉非尼400 mg/次,2次/日)和B组(n=27,索拉非尼400 mg/次,2次/日;吉西他滨1000 mg/m2,d1、d8;奥沙利铂100 mg/m2,d2;21天为1周期)。按照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和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通用毒性反应标准(NCI-CTC)30版标准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全组53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两组均无CR病例,其中A组获PR 2例,SD 7例,PD 17例,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7%和34.6%;B组获PR 4例,SD 9例,PD 14例,RR和DCR分别为14.8%和48.1%,两组RR和DC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4.5个月和8.4个月,B组的中位PFS和OS分别为6.7个月和13.8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高血压、腹泻,未见骨髓抑制,而B组的最常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以1~2级为主),且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血红蛋白减少的发生率均高于A组;两组非血液性毒性主要为恶心呕吐和肝功损害。肾功损害、皮疹、外周神经炎等方面的毒性少见。结论 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癌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多数患者可耐受;索拉非尼联合GEMOX方案能给晚期HCC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顺铂联合依托泊苷(EP)一线化疗后口服依托泊苷(VP-16)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广泛期SCLC患者经EP一线治疗后随机分为口服组与空白组,各25例。口服组口服VP-16(25 mg,b.i.d.,d1~20)维持治疗,空白组给予临床观察,4~6个治疗周期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与毒性反应情况。结果口服组总有效率、临床获益率分别为44%、88%,均高于空白组的32%、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组PFS(5.73±0.26)个月明显高于空白组的(4.51±0.75)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口服组1年生存率88%与空白组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口服组2年生存率32%明显高于空白组的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组毒性反应发生率60%与空白组的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泛期SCLC患者EP一线化疗后口服VP-16维持治疗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而且患者对VP-16毒性反应可耐受,可以作为广泛期SCLC持续治疗的首选用药方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乳腺癌新辅助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对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ERCC1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正常健康志愿者活检组织(18例),常规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标本(28例)和术前曾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标本(18例)中ERCC1基因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对其的影响。结果无化疗组患者的ERCC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无化疗组乳腺癌中ERCC1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因子受体-2(HER-2)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新辅助化疗组ERCC1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化疗组(P<0.05)。结论与正常人相比,乳腺癌患者ERCC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ERCC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患者经过新辅助化疗后ERCC1基因的表达水平可出现上调,对乳腺癌患者实施化疗治疗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DOX)和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氟尿嘧啶(DCF)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63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2组,其中DOX组33例,予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d1,奥沙利铂100 mg/m2静脉滴注d1,卡培他滨1 g/m2,每日2次,d1-14,休息7 d;每3周为1个周期;DCF组30例,予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d1,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d1-3,5-Fu 750 mg/(m2.d),持续静脉输注120 h,每3周为1个周期。结果 DOX组总有效率为54%,无进展中位生存期为8.9个月,1 a、2 a生存率分别为53%和16%。DCF组总有效率为50%,无进展中位生存期为8.1个月,1 a、2 a生存率分别为49%和15%。2组间的有效率、无进展中位生存期和1 a、2 a生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DOX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较高(P均<0.05),而DCF组恶心呕吐、肾功能损害发生率较高(P均<0.05),2组间贫血、粒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脱发、腹泻和肝功能损害等毒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D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与DCF方案近期疗效相当,毒副反应可耐受,且用药方便、安全,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urcumin协同ABT-737对肝癌7404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2μmol/L Curcumin、5μmol/L ABT-737或2μmol/L Curcumin+5μmol/L ABT-737作用肝癌7404细胞后,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7404细胞的迁移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7404细胞中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ZEB1蛋白的表达和p-beta-catenin、p-JNK、Snail、Twist蛋白的表达。构建肝癌动物模型(Alb-Cre;P53f/f;Ras),在苏木精伊红染色下观察肝转移瘤情况,并对在肝脏形成的转移灶进行数量统计。结果相比2μmol/L Curcumin、5μmol/L ABT-737,2μmol/L Curcumin+5μmol/L ABT-737作用后,7404细胞梭形化明显减少(P<0.05),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降低(P<0.05),Vimentin、N-cadherin、ZEB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抑制(P<0.05),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beta-catenin和JNK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上调(P<0.05),beta-catenin下游靶基因Snail、Twist的表达水平明显抑制(P<0.05)。相比对照组,Curcumin+ABT-737作用后,肝癌动物模型(Alb-Cre;P53f/f;Ras)中肝转移瘤数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Curcumin协同ABT-737能抑制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JNK-beta-catenin可能参与EMT转化的抑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GP和TAC两种化疗方案用于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一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GP两药联合化疗,对照组给予TAC三药联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受益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47.06%,与对照组患者的50.0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Ⅱ度及Ⅲ度以上分别为20例、14例,对照组为13例、21例,对照组患者骨髓毒性大于观察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Ⅱ度以上为19例,对照组为10例。观察组胃肠道反应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发热、过敏反应、轻度心电图异常、EF(心脏射血分数)等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受益反应率为55.88%,对照组为50.00%,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GP两药联合方案和TAC三药联合化疗方案,用于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一线治疗,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